六盘水市县级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

2020-08-20 07:53穆林林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六盘水建设

穆林林

摘要:总分馆制由来已久,最初解决的主要是图书的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以业务活动为主,但随着其实现程度变化,所解决的主要矛盾也不断变化。目前,在推进县域总分馆制建设中,很多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片面地将总分馆制建设理解为图书馆、文化馆的业务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保障,造成推进障碍。六盘水在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找准问题导向,开辟出总分馆制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六盘水;总分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01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思考

1.经费使用绩效问题;

进入新时期,中央对乡、村基层文化投入增速明显,但受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制约,很多县级财政部门片面强调专项资金向基层项目单位直接拨付,导致资金分散管理、低效使用。一方面是县级场馆业务经费不足普遍存在,一方面是面向乡、村基层文化场馆投入的经费无法有效使用,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并存,县域内文化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合理流动,基层群众文化权益无法有效保障。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等真正发挥良好作用的地方并不多。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131工程覆盖面高,但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群众在农村看电影的热情普遍不高,甚至出现了一场电影观众为个位数的情况。此外,大多数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目前都是以镇、村等行政区划数量决定,没有考虑到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成为文化发展的

短板。

2.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文化建设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在市域间、县域间、城乡间等不同地理空间间还存在着诸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受到历史传统、思想认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人才队伍等诸多因素制约,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

3.人员队伍不足问题

按照国家规定,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都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但受编制短缺影响,很多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人员只有三五人,大家疲于应付,无法拿出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提升当中。文化站管理员没有编制,普遍待遇偏低,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短缺现象十分普遍。专业人员不足,导致基层文化建设严重“贫血”,缺乏发展后劲和活力,很多文化惠民工程无法真正落地。

二、六盘水易扶点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

六盘水易扶点总分馆制建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以安置点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结合百姓剧场、百姓讲座、百姓大舞台、百姓大展台构成的“百姓系列”品牌活动,将优质文化“标准化、均等化、阵地化、零距离化”送到安置点。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52项,订单式服务项目6项。利用数字文化工程和资源,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建成多彩贵州文化云六盘水子平台并运行。据统计,六盘水市在精准扶贫安置点开展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资金总量达8000万元,开展各项文体活动5000场次。

目前六盘水市在500户以上安置点建设了19個市图书馆直属分馆,19个市文化馆直属分馆。在200户以上安置点设置县级图书馆与文化馆分馆。水城县探索图书馆总馆与多个易扶点分馆联合推广活动。水城县图书馆总馆联合董地街道新桥社区分馆、陡箐镇东关社区分馆开展“喜阅六一”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联合老鹰山街道新业社区分馆、陡箐镇东关社区分馆举办了“壮阔东风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巡展等效果明显。六盘水市文化馆中心馆发起易扶点联盟。组织各县区总馆及全市易扶点分馆,举办了首届易扶点广场舞大赛。六盘水市图书馆在易扶点探索“读书打卡赚积分”活动,群众参与性高,反映强烈。易扶点总分馆制建设共享模式下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易扶点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活力。

三、盘州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服务创新

盘州市文化馆从建立总馆+乡镇分馆+艺术特色分馆+景区服务分馆的三级文化馆服务体系理念出发,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以“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为纽带架起总分馆的桥梁,因地制宜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传统总分馆模式以总馆+乡镇分馆+村服务点的“竖”向模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为主导,分馆建设重点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整合文化阵地资源,但在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在传统的总分馆建设中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加之乡镇文化站多为一兼几职,除了文化工作外更多承担当地中心工作,文化站从业人员流动大,文化专业人才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同时,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进出口问题更成为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盘州市文化馆在总分馆建设中加入了“横”向的社会服务机构及景区的服务实践点,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有效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景区分馆的建设实行“一馆一特色”找准文化定位,提升文化实力助推景区二次业态,避免景区文化建设同质化,同时也为乡镇分馆各站办文艺团队提供实践、展示、交流的平台,在总馆的统筹下把乡镇、景区基础设施“管理”“利用”起来,社会资源、人才流动起来。盘州市文化馆“井格型”总分馆服务拓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队伍专业化不强、基层辅导力量薄弱、总馆人员紧缺、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被动等问题。

一是横向协同具有带动性,社会资源注入公共文化服务,形成联动效应,打破基层文艺门类单一、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的局面,以城镇七支特色文艺分馆90余名文艺人才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通过传、帮、带逐步拓展,建成共享共建的发展模式。

二是纵向主导具有导向性,总分馆建设由政府主导,形成“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科学分类、社会参与”的共享共建模式,以总馆为主导,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总分馆体系,从依托“总馆+乡镇分馆+艺术特色分馆+景区服务分馆”服务体系的理念出发,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下辖27个分馆,7个艺术特色分馆,成为让市民免费培训的艺术机构,让艺术无障碍走进百姓生活。同时,发挥群众中的“文化能人”艺术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帮助群众,满足公共文化服务跨境需求。

三是社会运营具有创新性,各景区分馆根据不同的文化需求、不同的特色建立不同的功能分馆。普古乡舍烹村的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景区分馆的定位是“文化+扶贫+旅游”,老厂镇竹海景区分馆,结合了造纸工艺展示馆、体验馆等场馆,定位是“文化+民俗传承+旅游”。“井格型”文化馆总分馆模式不仅为不同特色分馆建立不同的文化名片、树立不同的文化IP还实现了强基础、固阵地、带队伍、种文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传佳.大力推动六盘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人生十六七,2018(3).

[2]熊建西.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就业状况调研[J].中国就业,2019(7).

猜你喜欢
六盘水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六盘水二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风情·六盘水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