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需要恰当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偶像文化,乃至相关社会现象时,懂得客观理性对待,既不盲目,亦不回避。
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偶像充满崇拜之心,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处在成熟、完善的“路途”中,因而也就特别需要一线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与引领,让偶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动力源头之一,而不是成为青少年“跑偏”人生之路的诱因。那么,偶像文化促进青少年成长,教师究竟可以有何作为呢?
一、坦然面对偶像崇拜现象,帮助学生提炼偶像文化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一线教师首先要坦然面对,而不是闻之色变。因为不论教师、家长是否愿意,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就在那里,回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且粗暴、武断地禁止青少年去崇拜偶像,对于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而言,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更加激起一部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热情。
(一)坦然面对,坦诚分享心得
一线教师面对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不该如临大敌,更不该听之任之,而应该坦然面对,坦诚地与学生分享自己当年崇拜偶像的“历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卸除学生心理负担,进而坦率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追星”心得,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放下戒备心理,分享他们的偶像崇拜故事。教师在真诚的分享和耐心的倾听中,及时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动态,摸清学生偶像崇拜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类应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二)合作探究,提炼偶像文化
在摸清学生偶像崇拜的具体情况后,教师可以开展以“偶像崇拜,收获何在?”“偶像文化,助力成长”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碰撞中提炼偶像文化,在分享、梳理中概括偶像崇拜的得与失。教师在此类主题班会活动课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踊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指导学生提炼偶像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从马云、俞敏洪、董明珠等成功人士身上体会自主创新、勇于创业的文化精髓,从中国女排队员、中国乒乓球国家队队员身上发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文化精神,从袁隆平、屠呦呦身上感悟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研究精神,从周润发、刘德华等偶像身上发现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等文化资源……教师在对偶像文化的提炼和分享中,给予学生润物无声般的文化滋养。
二、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偶像,激励学生辨析偶像文化
一线教师需要恰当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偶像文化,乃至相关社会现象时,懂得客观理性对待,既不盲目,亦不回避。
(一)理性选择偶像
面对偶像崇拜问题,并非是要让学生排斥偶像,而是要在众多的潜在偶像中“择善而从”,在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择善而学”,而不是“照单全收”。那么,何以历练犀利的眼光,进而“择善而从”呢?学生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其“择善”之“善”的标准何在呢?积极、乐观、坚强、自尊、敬畏、勇气、担当、奉献等,应该是学生从偶像身上汲取的“善”。教师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以真、善、美引导学生,让学生慢慢增强选择恰切的榜样的能力,如此,在面对崇拜的偶像时,不至于被蒙蔽双眼,而是恰切地选择偶像身上值得借鉴学习的部分。
(二)客观评价偶像
一线教师特别需要提醒青少年学生,每个人其实都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青少年学生崇拜的偶像亦不例外,对偶像也要能够思辨分析、客观评价,切不可被自己狂热的崇拜冲昏了头脑,更不可在面对偶像时丧失理智,无条件地拜伏在偶像的脚下,那样不仅很难真正从偶像身上汲取到正能量,反而极容易走偏自己的人生之路。因此,一线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冷静、客观地看待所崇拜的偶像,让学生能够既看到偶像值得崇拜的优势、长项,亦要看到偶像身上与寻常人相同的一面,更要引导学生真正看到偶像作为人难免都会有的缺陷、短处。如此,学生才能保持一定的理性和清醒,不至于情绪化、狂热化地盲目崇拜,方可在思辨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偶像、学习偶像。
三、唤醒学生自我内在生命意识,促发学生释放生命潜能
引导学生正视偶像、正视偶像崇拜问题,最终还需要唤醒学生自我内在生命意识,进而促发学生释放生命潜能。对自我生命缺乏审视,往往容易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过度地花费在对偶像的外在形象、生活花絮等的关注中,而在对偶像的过度崇拜中有意无意地遮蔽了青少年自己的个体生命。
(一)唤醒主体意识
过度崇拜偶像会导致在“高大上”的偶像的反衬之下,青少年的自我就显得低下、渺小,青少年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逐渐淡漠,有些狂热的崇拜者甚至发展到了忘我的地步。这种盲目的偶像崇拜,造成的是崇拜者自身身心的迷失与彷徨,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一线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警惕之。教师有必要真诚地提醒那些过度沉迷于偶像崇拜的学生:崇拜偶像与保持自我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我们不杜绝、不反对正常的偶像崇拜,就像我们今天崇拜钟南山、李兰娟,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偶像崇拜。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在崇拜偶像的同时迷失了自我,某种意义上,崇拜偶像正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与完善自我。因此,对于过度沉迷于偶像崇拜之中的青少年,教师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释放生命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将学生从过度的偶像崇拜中唤醒,并不是要将青少年学生与偶像彻底隔绝开来,这在当今的信息科技时代不但极难做到,也完全没有必要。唤醒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真正从偶像崇拜的“丛林”中走出,进而找回自己,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一线教师还需要恰切地依托偶像文化资源,以包括偶像文化资源在内的人文之光点亮学生,促发学生释放生命潜能。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节成为众多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偶像,让青少年更加明确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发他们释放生命潜能。也就是说,恰切的偶像文化资源,不仅不会成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障碍,而且可以和其他文化资源一样,成为点亮青少年奋进的人生火炬。
四、拓展延伸偶像文化的视域,鼓励转益多师
一线教师应该做德育资源的主动开发者,去拓展延伸偶像文化视域,将学生引领到优秀文化的场域中,而不是任由学生过度沉溺于偶像崇拜这一相对狭窄的文化场域中,让学生睁眼看世界,而不是滑入偶像崇拜的“窄巷子”;鼓励学生学会在崇拜的偶像之外依然能够吸收人类文明史上众多催人奋进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转益多师而不是将目光只局限于个别的偶像身上。
(一)拓展延伸偶像文化的视域,拓宽学生视野
一线教师不能只是就偶像本身谈偶像崇拜,而应该以当代教师应有的胸襟与视野,拓展延伸偶像文化的视域,将青少年从狭隘的偶像崇拜中引领出来,用课程内外优质的文化资源来陶冶学生,让学生的视野不再只是局限于少数几个偶像,而是放眼世界文明史,以古往今来的文化经典来引领学生。例如,以司马迁对人生逆境的反击与史铁生对瘫坐于轮椅的生活困境的文学超越来激发学生,促发他们思考:人应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那些苦难和艰难?又如,以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先生来启发学生思考:一代梨园偶像究竟是如何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再如,苏格拉底这样的一代哲学巨匠是怎样以追求真理的不朽形象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一线教师积极拓展延伸人类历史上偶像文化的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心胸,学生就不会深陷对一两个当代偶像的过度崇拜中无法自拔了。
(二)指示引导面对人生的恰切态度,鼓励转益多师
拓宽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之后,一线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明白,人不是为崇拜、追随一两个偶像而生的,人最终应该活成他自己。我自成己,应该是每个人应然的对待人生的恰切态度。因此,崇拜偶像,从偶像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崇拜、迷信偶像,甚至为了追随偶像把自己折腾得身心俱疲,甚至影响到青少年自身以及家人的日常生活,那就值得反思,需要纠偏了。而坦诚地引领学生从此类过度疯狂的偶像崇拜中走出来,找到自我,进而鼓励青少年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轉益多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性、从容的态度去完善自我,不仅应为,更是可为。
[曹加明,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