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的机理和模式研究

2020-08-19 14:07刘波林李上鲁鹏
锦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标准化

刘波林 李上 鲁鹏

摘 要:本文从标准、标准化、产业国际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产业国际化的特征与趋势,研究了标准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的机理,并提出标准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的“标准、平台、信息”三位一体模式。

关键词:标准化;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

1 相关概念

1.1 标准和标准化

所谓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1.2 产业国际化

产业国际化,也就是产业内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已实现高度的国际化,同时,产业内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再以一国或少数国家为基地,而是面向全球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生产体系。产业国际化包括产品生产的国际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中化,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国际化等内容。

2 产业国际化的特征与趋势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的国际贸易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和趋势。

2.1 绿色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國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烦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技术壁垒,是指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2.2 贸易保护主体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竞争优势的丧失,一些国家纷纷结成各式各样的经济贸易组织,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

2.3 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已成为新的国际竞争战略

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产业迅速崛起,促使国际竞争呈现战略性变革:发达国家的企业或企业联盟全力推进标准与知识产权的战略性结合,获取技术垄断权,借助标准的特殊地位,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借助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去实现对某些标准事实上的垄断,最终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2.4 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快速普及,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对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3 标准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的作用机理

在全球化时代,标准已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中不可或缺的交易工具,是维系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纽带和沟通桥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在促进国际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建立标准壁垒预警机制,跨越贸易壁垒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国际上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也经常会发生变动,不断完善国际标准壁垒预警机制,包括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跟踪、风险评估、通报、评议、对策研究等,建立技术标准壁垒数据库,并引导国内企业进行生产、创新,实现对技术标准壁垒的跨越,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进而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3.2 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保护贸易利益

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标准水平的差异,要实现国际间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就必须协商减少技术标准水平间的差异,就需要各国、各标准化组织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协调,促使国际标准能充分反映各方利益,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3.3 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获取垄断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越来越多地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进入技术标准,技术专利持有企业凭借标准优势,在某一市场、某一产业甚至全球范围内,通过技术标准的推广使用,实现对某特定领域市场的控制,将技术垄断上升为技术标准垄断和产业垄断。

3.4发挥标准的统一规则作用促进贸易便利化

国际贸易涉及复杂的证书和单据体系,各国之间不同的证书和单据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与风险,探索证书和相关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可以使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更加规范、统一,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便利化,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壁垒,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

4 标准化促进产业国际化互联互通模式

针对国际互联互通的需求,通过塑造“标准、平台、数据”三位一体模式,发挥标准的通行证作用,通过打造标准交流和服务平台,加强国际通用政策、规则、标准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标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规避贸易壁垒,促进国际互联互通。

4.1 加强标准与平台结合

一是标准+合作平台,面向各主要贸易国、国际组织和主要城市,搭建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加强标准化合作,提升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促进互联互通,切实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二是标准+服务平台,面向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建立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掌握国外标准、政策、规则等动态,及时为相关企业传递出口风险信息,助力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帮助企业走出去。

4.2 加强标准与信息结合

一是在中国优势领域,通过外文版翻译,标准互认等多种途径,以标准畅通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的信息渠道,通过标准的走出去,带动产业走出去。二是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管理和技术等,消除国际贸易、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