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多元化和淡化等危机,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构建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需要落实到各个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把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构建的现状,准确洞察各种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构建的因素,探索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构建的路径和措施,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建设
一、政治信仰概念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表达,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认同,是人们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信奉和遵循。而政治信仰不是由单一的认知构成,它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心理体系。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的态度,是与个人的三观高度结合的表现。它内化为人的理想信念,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指导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期,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坚定和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正由于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阶段,大学生更加容易产生信仰上的危机。他们的信仰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设。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
首先,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的信仰,他们认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才能在新时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其次,政治信仰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缺乏深入和主动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于政治信仰概念并不清晰,只有小部分人非常了解。部分大学生表現出一种政治信仰淡漠,他们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定位。
最后,政治信仰功利化倾向明显。当代大学生很多能够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积极的爱国行动,但是当其面对的诱惑足够大时,他们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一定的判断力,而陷入政治信仰危机。以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为例,部分大学生的动机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在其看来一个党员的身份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他们提供足够大的便利。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构建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构建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再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校园因素等。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认知能力差异
当代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对于政治信仰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不能辩证地分析。而且社会实践活动的缺失和活动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很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很难通过实践活动来培育构建自身的政治信仰。“90后”大学生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他们出生在一个更加包容而开放的年代,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更加开放而敏感的看法,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却又缺乏深刻的辨别能力,容易沉溺其中导致政治信仰淡薄。
(二)社会因素:受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中国是目前仅存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国际共产运动的失败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未来产生了一定动摇。而且国内各种问题频发,拜金主义、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问题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这些直接导致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领导产生质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行质疑。
(三)校园因素:高校政治教育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困境的出现,高校教育缺失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学生,很多高校教育者都没有完全搞懂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涵义、标准、目的是什么。今天大学面对的是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培养者看来学生的就业问题大于一切。由此而导致大学过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过度强调专业知识灌输的重要性,而忽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重才而不重德。值得提到的一点是现代大学普遍开设“两课”,这是国家的要求,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反而得不偿失,引得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开设产生逆反心理。
(四)网络因素:网络虚假错误言论的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政治信仰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时代的需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信仰的教育环境,网络以革命性的方式进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成为其获取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但是由于网络监管的疏忽、相关立法的缺失,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成为各种不良思潮进行传播的新阵地,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意识。
四、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政治信仰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
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第一,大学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有助于我们理性处理各种问题,是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基础。第二,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知识储备,为自己政治信仰的建设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第三,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导向。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大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政治信仰。
(二)提升社会整体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政治信仰上的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因此国家必须加强社会环境的整治,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应继续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对社会上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决抵制和抨击。国家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做到发展成功由人民共享。党和国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坚决打击贪污腐败,政务处理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可,才能让大学生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党的优越性,大学生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三)建立合理的网络监管机制,同时发挥网络优势进行政治信仰传播
网络终归只是一种信息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国家和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国家必须加强对网络上信息传播的监管,成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待虚假反动言论进行严格打击,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完善政治信仰教育的网络建设,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便捷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建立专门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政治信仰建设上的困惑的交流,在通过网络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同时加强对其的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来巩固共产主义信仰的主流地位,利用网络平台完善政治信仰教育的评价机制和预警机制。
(四)加强高校政治信仰构建的教育
高校教育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高校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发挥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工作,因此必须强化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最后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思政参与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育构建自己的政治信仰。
五、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构建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才能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构建起来的政治信仰才会更加坚定而弥久。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准确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职责,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勇于创新拼搏,以身作则,树立坚定而正确的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刘国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其教育对策[J].社科纵横,2012(6):16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5]刘建伟.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阴山学刊,20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