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蕾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式网络语言在短时间内被大众所接受并广泛流传,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X得不要不要的”是产生于网络语言的新式程度补语。本文就其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语成分并探讨其语义特征与形成原因。
关键词:X得不要不要的;语法性质;语义特征;原因
一、引言
“X得不要不要的”是一种新形的程度构式,一般作为补语置于中心语之后起到补充说明作用。网民们通常使用它来加强原意,因为双重否定往往具有深化程度义的作用。除此以外,“X得不要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使得语气更加委婉,可以用以表述不可言说的事物。例如,张嘉倪现身机场一身休闲装有春天的气息,甜得不要不要的;今天下午直接送货到雨花台中学,真的远的不要不要的!
竟然还有人认为股权激励9.37元期权股票要花钱买?真是傻得不要不要的!
第一句中将张嘉倪的穿着描述为“甜得不要不要的”,用“不要不要的”来补充“甜”的程度;第二句“远得不要不要的”强调了距离十分远;第三句网友通过“傻得不要不要的”则表达了对花钱买期股股票的行为的不满。“不要不要的”既加深了程度义,也使得语气更加缓和。以上表程度义“不要不要的”都表现出说话者的感情色彩以及说话时感叹的语气。
为研究“X得不要不要的”这一新兴程度构式,本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含有“X得不要不要的”的语料进行了排除式删选,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对其中心语的语法性质进行考察,并利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总结出不同用法的语义特征,最后,对该句式产生及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中心语X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
通过检索BCC语料库中“X得不要不要的”句式并进行有效的筛选后,笔者发现词类中形容词、动词、动词短语以及少量名词可以作为中心语进入该格式。
(一)形容词
经过对语料的统计后,笔者发现进入该句式的形容词最多,占总数的1/2。且形容词均为性质形容词。黄伯荣、廖序东(2011)在《现代汉语》中指出:“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1]另外,进入的形容词大多表示外显的状态或是感受,如“好看得不要不要的”“陶醉得不要不要的”,而表达对人或事物抽象性評价的形容词,如“高尚”“伟大”等则不能进入。其次,通过对形容词的感情色彩的统计,笔者发现表达褒义的形容词数量最多,其次是贬义,最后是占比极少的中性词,由此可以看出,可以该句式的形容词大多为表示褒义或贬义的词,几乎不使用中性词。由此可归纳出能够进入“得不要不要的”的形容词应具有以下语义特征:[+性质形容词][+外显状态或感受][+褒义或贬义][-抽象评价]。且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不要的”通常表示程度高。
(二)心理动词
对于动词的分类,黄伯荣、廖序东(2011)在《现代汉语》中指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将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几大类。”[1]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可以进入到“X得不要不要的”构式的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需要注意的是能够进入“X得不要不要的”的心理动词必须描述的是连续的状态,如“感动、爱、喜欢”,不表示连续状态的心理动词如“认为、记得、忘记”等由于不具有持续性,无法体现程度的加深,故无法进入。另外,心理动词中的心理感知或思维动词如“感受”“思索”由于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非主观感情,属于中性词,无法与程度副词搭配,故也难以进入构式中。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中心语为心理动词时的语义特征:[+心理动词][+表示主观感情][+描述连续状态][+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要不要的”在此情况下仍然表示程度的加深。
(三)动词及动词短语
张谊生(2000)指出:“除心理动词外,程度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其他动词和动词性短语的,因为普通的动词及其短语内部并没有程度义。”[2]但经过分析,笔者发现除心理动词外有部分动词也可以进入构式。这类动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恶意或消极对待的动词,如“打、虐、折磨、吓、骂”等。另一类是表示情绪的动词,如“哭、笑、烦恼”等。前者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为[+对待类动词][+恶意对待或遭受][-受程度副词修饰]。此类情况下的“不要不要的”表示状态很凄惨。后者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为[+情绪类动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此处“不要不要的”表示情绪激烈。
(四)名词
通过语料的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进入“X得不要不要的”构式的名词是极少的,且名词在进入构式的同时还需通过构式压制的方式将其从补语转化成谓语。例如:“在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喜剧作品中,小动物的表情不要不要的。”袁毓林在《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1995)一文中提到“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每一类实词都具有各自的典型特征,名词的典型特征是空间性,因此不具有或强或弱的程度性”[3],大部分名词是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
三、“X得不要不要的”产生及流行原因
(一)“X得不要不要的”的产生
“X得不要不要的”出自网络游戏《英雄联盟》,如:“被对面poke得不要不要的。”从语义上看,《现代汉语词典》中“不要”作为副词“表示禁止、劝阻”[4]。而关于“的”的用法,吕叔湘(2010)指出:“‘的字短语用在‘动+得之后,表示结果的状态,如听得清清楚楚的、跑得飞快的、打磨得透亮的等。”[5]从形式上来看,“不要不要的”是由“不要”重叠加后缀“的”形成,通过双重否定来表达肯定意思,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正话反说。重叠是汉语重要的构词现象和形态现象。朱德熙(1980)提到:“完全重叠式在状语和补语两种位置上往往带有加重、强调的意味。”[6]“不要不要的”出现在“x得”之后,在句中充当着加深中心语程度义的程度补语或是状态补语。
(二)传播因素
“X不要不要的”句式在口语和网络上的传播的广泛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方面是新兴的语言因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而有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方式和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积极的情感表达使得像“X不要不要的”的新兴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从语言学的角度看,“X不要不要的”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匹配性,二是灵活性。匹配性表现在“不要不要的”可以与在大部分典型的谓词性成分组合,如以上提到的表达主观感受的动词或性质形容词,甚至一些活动动词也可以进入该构式。灵活性是指该句式句法位置灵活,可以位于中心语前,如“萌萌哒!不要不要的萌啊!”也可以在其后,如“我被大天使真琴萌的不要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单独使用,如“在平山上烧烤感觉真是不要不要的!”最后,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模因论”这一理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展而来的科学,语言学家将这一理论运用与语言学中,认为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的基因一样,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得以进化。何自然(2005)认为“触发语言模因有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具有模因潜势的信息,二是语境。”[7]由此可借鉴“模因论”对“X不要不要的”的流行进行说明,首先,该句式是由“不要”的重叠式构成,结构是典型的“1+2+2+1”的格式,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易学性、易读性和易记性。其次“X不要不要的”还引发出了“X到不要不要的”“X也是不要不要的”等变体,说明其具有能产性。最后,“X不要不要的”与传统的程度补语如很、特别相比,构式更为新颖。吕叔湘对于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曾评价道:“一切表高度(程度)的词语,用久了都就失去锋芒。‘很字久已一点不‘很。”[8]新兴程度构式的出现顺应了语言发展更新的规律,也满足了人们追求创新的表达心理,为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语言环境。
四、结语
一方面,“X不要不要的”作为一种新兴的程度构式,在使用時必然会出现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现象,这些具有特殊表达功能的语言格式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促进突破旧的语法规则。另一方面,由于普通话语法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X得不要不要的”作为补语的用法,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有迹可循的,具有合语法性。研究这类网络流行语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多样的构成方式和有别于典型的语用规则,这些不但会促进语言的“优胜略汰”还会突出地反映语言发展的趋势。因此,考察此类新兴构式可以为人们提供新的语言研究视角,从而帮助人们掌握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1):154-17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6-66.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