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50年

2020-08-19 01:44:02李金花常世豪杨青春舒文涛张保亮张东辉
中国种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黄淮海周口市科学院

李金花 常世豪 杨青春 舒文涛 李 琼 张保亮 张东辉 耿 臻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 466001)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33°37′N、114°38′E),地处黄淮海夏大豆区腹心地带,耕地面积78万hm2。四季分明,农作物一年两熟制,历来有麦茬种植大豆的习惯,大豆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左右,是河南省种植大豆第一大市,占其总面积的近1/3。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及育种单位存档的内部资料,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从开始的无性嫁接、引种鉴定、一荚传延代、辐射育种、回交、改良系统选择等,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新品种选育技术。20世纪70-80年代初,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代省主持河南省区试工作,现承担该区试试验,1980年至今承担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试及生产试验,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级大豆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本文对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方法的探索、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不足和改进之处,为今后的育种和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大豆育种方法探索及育成品种

在大豆育种方面,引进、审定品种共22个(表1),其中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6个。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系统选择、辐射育种、有性杂交等方法,育成新品种5个(周早一号、周辐一号、早紫一号、周辐二号、周7327-118),在周口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同期引进的跃进5号,在周口市多点鉴定试验中表现优异,并在黄淮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1980年“引进鉴定推广大豆良种跃进5号”获河南省重大成果三等奖。20世纪80-90年代以一荚传延代、有性杂交、轮回选择等育种方法为主,这一阶段主要选择适合于黄淮大豆产区的丰产材料,用这类材料作为骨干亲本,并育成新品系。这个时期育成大豆新品种豫豆6号、豫豆11号和豫豆15号,其中豫豆6号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995年之后育种方法以有性杂交为主并尝试回交、复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育种目标以高产为主,在高产的基础上兼顾多抗、优质。其中“九五”期间审定豫豆24、豫豆26两个高蛋白品种,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7%和47.92%。周豆11号、周豆12号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审,均属于高脂肪高油含量品种(脂肪含量大于21.5%),其脂肪含量分别为22.36%和22.41%,周豆12号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主导品种,2011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周豆11号201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周豆19号在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豫、皖、苏、鲁4省迅速推广。“十一五”期间审定5个品种,“十二五”期间审定3个品种,“十三五”期间审定3个品种。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大面积推广,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并荣获国家和省、市级奖励10项。

表1 周口市农科院引进及审定的大豆品种情况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大豆栽培技术,20世纪80年代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开始了大豆高产试验调查及基础理论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大豆栽培措施、合理密植、经济施肥、大豆玉米间作套种、适宜播种时期等几个方面,并得出结论:(1)种植的基础条件要选择肥沃土壤,以沙土、壤土为好,黏土种植应注意防治蛴螬;(2)要轮作倒茬,大豆不宜在一块地上连续种植,轮作方式有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芝麻等;(3)合理密植,一般以行距40cm,株距10cm为宜;(4)大豆玉米间作,即玉米和大豆在同一块地里按一定的行距比例分别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土壤肥料等资源,以玉米大豆种植行距1∶2为宜;(5)经济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肥力、播期早晚适当调节种植密度。施肥以氮肥(硫酸铵)作底肥,苗期结合中耕施磷肥,另外采用钼硼拌种,株高、百粒重、产量均有增加。大豆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效果为:硼、钼、锌、锰4种元素同时使用效果最好,硼+锰效果次之,硼+钼效果排第3位,仅喷施钼肥效果最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12年对大豆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化控处理研究[11],2015年为解决黄淮海地区“贴茬”播种和专用大豆播种机械缺乏造成的产量低、田间管理难等问题,对大豆最佳种植方式进行了研究[12]。2016年对大豆播期范围进行了研究,周口地区大豆播期为5月30日至7月5日,以6月5-25日最佳[13]。

3 承担的相关育种项目

由表2可知,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从1977年至今共承担和参与相关育种项目22项,内容涉及到大豆育种、栽培、产业化发展等[14]。首先对大豆种质资源按百粒重、生育期、种皮等特点进行收集,“七五”至“九五”期间在大豆选育项目的支持下,选育出7个大豆新品种,其中利用DNA导入法选育出2个国审品种,即周豆11号[1]、周豆12号[2]。在大豆新品种中试与示范项目中,建立千亩方、百亩方,起到了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作用。承担黄淮及南方强优势大豆杂交组合筛选及其规律研究子项目,获得一批优秀的种质资源。2017-2020年承担七大作物育种专项子项目,着重对黄淮海南片大豆制种技术进行研究,该课题还在进行中。正是这些项目的支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育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表2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承担相关育种项目情况

4 大豆育种和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方法以常规杂交方式为主,其他育种方式为辅,育种方法相对单一;种质资源有限,大多以育成品种及保存材料做直接亲本;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滞后,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农民习惯于自留种子,所以品种更新比较慢,品种杂乱现象非常严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拓新的育种方法。比如: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目的地对后代材料进行筛选,更加有效地培育出大豆新品种。另外开拓整合大豆种质资源,筛选耐旱、抗病、耐荫、品质优等种质材料,为大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在新品种推广方面,针对育成的新品种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做到一个品种一套栽培标准,协同农业职能部门及时做好新品种的推广和多点试验,起到示范带动农民种植的效果。另外给予大豆种植政策补贴,借鉴美国大豆种植补贴、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良种补贴、黄淮地区小麦良种补贴的经验,在我国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华南、西南、西北等大豆产区全面推行大豆种植补贴或大豆良种补贴,降低农民大豆种植成本、提高大豆种植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为稳定和扩大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提出的大豆振兴计划,作为地市级的科研单位,应做到上通下达,既要接触应用到新的育种方法,也应该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市场需求,降低大豆种植成本,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为助力大豆振兴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黄淮海周口市科学院
2022 年国审黄淮海夏播玉米新品种
周口市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6:58
周口市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6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52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