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牧歌调与古典情怀

2020-08-18 09:39王永兵
骏马 2020年3期
关键词:种菜陶渊明蔬菜

王永兵

徐斌的《蔬菜月令》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散文作品。从文体角度上看它更像是一本耕读笔记,详细记录了作者在种植蔬菜瓜果时的感悟与心得,整部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田园风味,抒写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却又胸怀天下、关注苍生的古典情怀。

《蔬菜月令》书名乍看显得有点另类和小众化,仔细阅读后,难免被它打动。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十分用功的匠心之作。作者将自己几年来种菜时经历的辛酸苦辣与喜悦收获,通过文字的形式一览无余地呈现纸面,其中的坚持与沉静、朴素与真诚、好学与深思令人感动。

生活中的徐斌为人十分诚恳、工作一贯兢兢业业,我们当年在和县北部的石杨中学共事时,他就担任校长室秘书,深受领导和同事敬重和喜爱,业余时间偶尔也种种菜、写写文章,后来他调到县城中学工作,依然承担一些文字工作。多年的工作兼职,让徐斌从无心人变成有心人,让他对文字与写作更多了一份感情和认识,他终于认识到文字不仅仅可以用来记录谈话和工作,更可以用来记录人生抒发感情。所以他有幸在城市的中央获得一块土地,在把荒地改造成菜园后,决定用文字记载这个既辛劳、艰苦又充满喜悦和收获感的过程,这样,种菜和种菜记就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要追求,并开始由业余写作转向专业写作。正是因为有了专业写作的意识,徐斌的菜园记已经不再满足于经验性的总结,而是力图上升到理论和专业层面,对各种蔬菜瓜果的习性、食用价值甚至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蔬菜月令》让读者在感受到种菜乐趣的同时还能获得大量的有关蔬菜方面的知识。

比如《蔬菜的口哨》一文说凡蔬菜都开花,“花的颜色,取决于花青素,花青素能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和适时温度呈现不同的颜色,有时一日多变”。文中写到大蒜,说“大蒜中有植物抑菌剂,叫大蒜素,其杀菌力几乎等于青霉素的一百倍。使人拉肚子、感冒的各种细菌,不管如何肆虐逞强,如果被大蒜汁遇到,眨眼就被消灭”。写到苦瓜,说“苦瓜之所以有苦味,是因为体内含有两种物质。一种叫苦味素,另一种叫野黄瓜汁酶。它们施用苦肉计,以防止被啃食,被糟蹋,便于物种的繁衍生息”。

再比如《芒种驿站》中写道:“我知道蔬菜的叶片正反面的颜色并不相同。正面朝阳,含有叶绿素多,颜色浓些;背面叶绿素少,颜色略淡。我知道现在栽培的黄瓜,皆由野生黄瓜培育而来,瓜柄处残留着糖苷,略有些苦。野生黄瓜是很苦的,目的是保护种群,它们怕被动物吃了,没法繁衍。我还知道西红柿到了成熟期,所含的叶绿素逐渐减少,它内部的番茄红素则不断增加,所以越来越红;辣椒也是,到了成熟期,叶绿素渐少,内部的黄色素和叶红素相应增多,于是变成黄色或红色。”

这些知识既来源于种菜实践中的仔细观察,更来自于书本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作者将这一切知识归结为对蔬菜的爱,说正是“因为爱,我对蔬菜的了解渐渐增多”。我们不难理解自幼在乡村长大的作者对于农作物以及瓜果蔬菜的特殊感情,正如老北京人對于四合院、老上海人对于弄堂的感情,爱蔬菜其实爱的是蔬菜赖以生长的泥土和生活在泥土上的人,并借此向那些终日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父老乡亲致敬。也正因为如此,作者不仅能从种植蔬菜中获取知识,更能从中寻找到种种乐趣、发现许多美好的景象,《蔬菜月令》也因此散发出浓郁的田园气息,好似一曲悠扬、典雅的牧歌。

说《蔬菜月令》具有田园牧歌意味,是十分恰当的。文章中处处透露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与当下浮躁喧哗世俗生活形成鲜明反差,一定程度上写出了作者淡泊名利又胸怀万物苍生的文人情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淡雅美丽、安静祥和,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祥和之气,比如《欣欣向荣》一文这样写道:“暖暖的太阳斜照着菜地。风收住双翼,像午睡的小猫。园子里安静得能听到阳光丝丝的颤动,以及我的思绪轻脚漫步的声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正是岁月静好啊。”文中虽然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但却不是陶渊明的诗境,“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中国多少代人孜孜追求的梦想,如此诗意的生活没想到恰好被我们遇到!陶渊明当年刻意归田隐居的生活其实并不那么美妙,尤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井灶无遗处,桑竹残朽株”,辞官后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所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面上看起来具有田园风味的诗意美,实际上背后却写出了陶翁辞官归隐后的劳作的艰辛与不易。对于晚年陶渊明来说,南山虽见,诗意不在,一切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一句话,陶渊明没有赶上好时代,他的田园诗更是一种理想和情怀的书写。而《蔬菜月令》虽未见南山却诗意盎然,作者能在闹市中获取一块宝贵的土地利用业余时间种菜赏菜,既是劳动更是休闲养性,真的要感谢生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徐斌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蔬菜月令》中得到印证。除了前面提到的关于蔬菜方面的知识外,几乎集中的每篇文章在叙述描写种菜、赏菜的同时,都要援引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词句来佐证自己的想法,或者拓展写作的空间,进而由蔬菜写到社会、人生、历史等更深更广的领域,并与此展开深入持久的对话。让人由衷叹服的是作者阅读面宽广,想象力丰富,以及思想深刻。

比如,《拜访蔬菜》有这样一段话:

“我还喜欢拜访与种菜相关的书籍、诗文等等。如六一的《消逝的农村》、蔡珠儿的《种地书》、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我都爱读。还有零星的文字,我也爱读。比如:带了根的蔬菜存放时间长,菜离了土地,就像鱼离开了水,很快就倒了。没有一株蔬菜自惭形秽;与其痛苦忧伤,不如把生活整理自己喜欢的模样。欲望极简,你的精力花在了哪里,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质极简,当你想培养一个习惯的时候,只要重复21天;生活极简,避免所谓的‘合群,放弃无用的社交。诗人郑敏在《金黄的稻束》里写道:‘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我看茄子、秋葵、树黄豆时,感觉它们也站成了思想。至于我自己,经常把菜园当作聊斋,当作大观园,自己就是老蒲、老曹,偶尔客串穷书生或者宝玉,只言清欢,不谈俗务。现在,有些人总是焦虑,他们都急于过上‘标配的人生。而在我眼里,人生各有所乐,何须依照别人的路走。”

这段话中一共提到四位作家,借着这些作家,作者很好地表达自己热爱自然、不媚世俗、特立独行的品性。蔬菜在这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一样成为作者人格与志趣的一种象征,爱蔬菜其实就是爱自然、爱劳动、爱学习、爱生活,是一种甘于寂寞、安于平淡的人生理想的写照。孔子曾经这样夸赞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用来形容徐斌我觉得并不为过,他确实是这样一位安贫乐道、坚守理想、具有古典情怀的当代文人知识分子。

当然,借菜明志只是作者写作目的之一,《蔬菜月令》还有一个更大目标,那就是希望借此来表现当下美好生活,并让人们珍惜它、爱护它。善于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并描写美、传播美,这是《蔬菜月令》又一个亮点。比如《紫菜花与萝卜花》这样描写菜花:“紫菜开花了,茎红叶绿,一串黄花,像《诗经》中的木铎,把爱唱民歌的农妇摇到树阴底下。她们扎着老蓝布头巾,年轻些的扎花头巾,梳着两条或一条细长的辫子;她們的声音穿云裂石,跨越时空,落在后世人们心中柔软的地方,溅起朵朵雨花。萝卜也开花了,也是茎红叶绿。它开什么花呢?——白花!像野萝卜花,像扬州的琼花,像老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华。她可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啊!”原本常见的紫菜花和萝卜花,在作者笔下变得“茎红叶绿”美若天仙。

再如《多劳少病》一文中曾写道:“但看眼前,一畦白菜,收尽最后的灿烂的黄花,开始结荚,摇身变为清纯的少妇。蚕豆那如蝴蝶似的花朵,也渐渐收缩,在那蔫了似的花托处,生出蜡笔似的豆荚来,过些时候,将有“碧绿的蚕豆瓣”吃。嫩豆瓣漂鸡蛋汤,就是一道好菜,黄绿相间,如同美丽的水彩画。”最平常不过的白菜、蚕豆在作者笔下也变得五彩缤纷。

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美,还善于描绘劳动的美,比如《最美的遇见》一文写自己到菜园中拔蒜薹:“我弯着腰,左手拉着蒜薹末梢,把它理直,右手拿着纳鞋底的锥子(这是妇女用的工具,渐渐少了,用小刀也行),由上往下直直地划,一直划到底,遇到叶柄,稍稍用力;再拉着蒜薹轻轻地往外拽,轻轻地拽,一直拽到根部,把它扯断。新划出的蒜薹,像初生的孩子,又长又白又嫩又挺(过小半天就蔫),断茬在不断地渗水,渗出青气。”这样的场景让读者感到拔蒜薹不仅不累反而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总之,在作者眼里,菜园是美的,种菜是美的,生活更是美的。整部散文集处处散发出这样美的意趣,令读者置身一个美的世界。

不仅如此,徐斌散文语言文字也特别美。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美妙的散文意境要借助于美妙的语言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蔬菜月令》语言文字美处处可见,像《把土豆种到土里》写道:“不过,如果你以为土豆木讷,那就错了。它也有性情,偶尔还会发点小脾气,比如它的表皮泛青时,你敢吃它的话,它就叫你拉肚子。”青皮马铃薯有毒听起来有点可怕,但经过作者的文字加工反而变得有点可爱,言外之意,只要你了解的马铃薯的脾气,它就不会和你作对了。再比如《秋天最后的驿站》中有一段文字:“据我观察,霜并未降,草木仍绿,菜园里,萝卜青菜长势可人,蚱蜢还在乱飞,青虫仍在进食。桂花流香,菊花脑刚刚打苞,离绽放还隔着阅读一部好书的时光。秋天像橡皮筋似的被无限拉长。”其中“桂花流香”,“菊花脑刚刚打苞,离绽放还隔着阅读一部好书的时光”,“秋天像橡皮筋似的被无限拉长”等词句用词生动准确,比喻奇妙新鲜,给读者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如果条件允许我相信徐斌的菜会一直种下去,也相信他的种菜记会一直写下去,因为美好的生活与美好的事物会一直延续下去,而美好的故事正在形成中,让我们耐心期待作者将会呈现给我们更多美好的东西。

责任编辑五十弦

猜你喜欢
种菜陶渊明蔬菜
种菜
蔬菜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自种菜,更安全?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