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近现代中国艺术研究的历史
——《近代艺术史研究资料汇编》评介

2020-08-18 02:00杭之
美育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刘晨艺术史美学

看到刘晨研究员主编的《近代艺术史研究资料汇编》即将面世的消息,非常兴奋,该汇编中汇集的文献资料定会成为研究者们着急要去探访的“宝地”。近两年间近现代艺术研究史料的刊印可以“井喷”来形容,比如广陵书社刊印的《近代美术史研究资料汇编》(50册,201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的《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第一辑,50卷,2019年),这些丛书所涵盖的文献,各有侧重,对于艺术研究而言,可谓功莫大焉。

刘晨一直在近现代艺术文献领域耕耘,对这一历史时段的艺术文献可谓了如指掌。2016年她纂述了《晚清民国时期艺术教育期刊志》,为艺术教育研究梳理出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近几年她将目光聚焦在艺术研究史上,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合作,又主编了这一套艺术史资料汇编。据刘晨在主编序言中介绍:“《近代艺术史研究资料汇编》共60册,是对近代艺术史资料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影印,辑收125种图书资料、14种期刊。其中包含《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文化科学·艺术卷’未收图书近40种,且大部分文献是首次影印。”笔者与刘晨研究员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近水楼台,先睹为快。

《近代艺术史研究资料汇编》(60卷)刘晨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版

这批遴选的文献时间范围在1911—1949年间,定位于“艺术”,与上文提到的另外两套丛书在遴选的文献种类上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笔者看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美术”与“艺术”这两个概念相互纠缠的历史。从世界文化潮流来看,艺术学有从美学之中逐步剥离的过程,而美术亦有从美学之中逐渐剥离的过程,对于中国学界来说,不仅有“美术“作为外来语从日本进入本土语境的过程,还涉及将之与Art,Fine Art对照翻译的过程:如王国维在美学维度上对于美术概念的运用,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当中即将“美术”视为Art或Fine Art的英译,吕澂在新青年上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时,则将诗歌、戏曲、美术等视为并列之艺术,即Art,而将绘画、建筑、雕塑等空间艺术则别称为“美术”即Fine Art。所以从历史来看,美术、艺术的概念在很多讨论的场合都是混用的,这种混用的情形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毫无疑问,“美术”的范畴在逐渐缩小,这个术语在诞生之初所具备的广义的美学含义、理论含量逐渐被“艺术”这个术语所容纳和取代,“美术”则聚焦在造型艺术上。在笔者看来,当前学术界所使用的“图像”的概念又重新拓展了我们对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甚至也重新定义了艺术的边界,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还在进一步打破我们对艺术的想象力。这无疑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回顾历史为我们理解当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这批文献的目录来看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在1911—1949年间,学者们翻译了一批来自日本、苏俄、德国、法国的艺术著作,涉及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史、艺术学一般特性的探讨,也出现了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的文献汇编,比如胡秋原在1932年编了一套《唯物史观艺术论:朴列汗诺夫及其艺术理论之研究》。此外,在翻译的基础上也能够看到学者围绕艺术的相关问题展开的研究。可以想见,这套资料的出版将会细致地呈现近现代艺术研究的一部分历史版图,对于我们追踪艺术学学科“前史”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刘晨艺术史美学
观鸟活动的具身体验及其影响:基于流动性视角的研究
盘中的意式美学
面向反应堆设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及应用
毛扎扎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外婆的美学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刘晨:我将借助语言实现自我价值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