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龙
【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結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是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伊立替康、雷替曲塞来联合治疗结直肠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052-02
结直肠癌,在医学上它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百分之十的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以急性肠梗阻起病而就诊,此结肠梗阻常为闭袢性梗阻,极易出现肠缺血、坏死及穿孔,而由于其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肠壁水肿、肠管扩张后极易出现严重感染。左半结肠血运不好,肠腔内存在大量粪便,梗阻后肠壁水肿细菌移位感染等因素[1-2]。所以,本文以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对于其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0-74岁)岁,平均年龄(61.93±6.92)岁。观察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0-74岁)岁,平均年龄(61.93±6.92)岁。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检查后,被医生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2)患者家属对该实验了解并知情了解,并且要得到患者本人的同意。
排除标准:(1)排除患者沟通障碍,言语不通的情况;(2)排除近1个月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或入院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静脉持续滴注入伊立替康 180mg/m 2,时间一般是在一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半小时内滴注完毕;再在静脉持续滴注亚叶酸钙400mg/m 2,一个小时之内;最后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400mg/m 2,时间控制在六个小时内滴注完毕;一定要确保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两天之内的滴注时间控制在四十五到四十八小时之内。
观察组:则是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主要是利用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注入伊立替康180mg/m 2,一个小时左右滴注完毕;雷替曲塞2.5mg/m 2,滴注的是十五分钟以上。而且两组方案都是以化疗两周为一个周期,最多可化疗 12个周期,一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毒副作用,每周期末评价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1)成立护理小组。从各个方面去对患者细微护理。结直肠癌本来就是属于高危险的疾病,要是患者进行治疗,其一对一的护理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3]。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其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发生率。各分为显效率(各方面的数值情况都显示为85分以上)、有效率(身体各数值为65分以上)、无效率(身体的各方面都无明显改善数值为65以下)以及不良反应贫血、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经过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后,我们发现伊立替康以及其他的奥沙利铂、卡陪他滨等等和雷替曲塞联合治疗都是可以应用在结直肠癌的晚期治疗中的[4]。而且多数外科医师认为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易发生肠瘘,手术风险大,而多采取一期切除肿瘤、结肠造瘘,二期吻合,这种术式的选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然后再通过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并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本文实验研究可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因为在整体的患者治疗过程的记录中大部分的患者还是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治疗。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理可得我们的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因为它的带来不良反应相对来说还是轻微的,不是反应很明显或者是对患者影响很大的。
综上所述,将伊立替康、雷替曲塞来联合治疗结直肠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兰平,李森茂,吴现瑞. 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2):121-126.
[2] 许剑民,常文举,鉴谧. 结直肠癌转化医学领域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4):357-361.
[3] X L Zheng,Z Q Jiang,Y Han,etal. Th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unilateral subfrontal combined with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on the microsurgery of large anterior skull base meningioma[J].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8,98(7):524-526.
[4] 包久铭,高艳梅,邱华凉,等.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卡培他滨片和奥沙利铂注射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4(15):1565-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