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汀州
我有一个朋友是皮肤科医生,经常和我说起这样一个笑话:老有人来找他看脚气,还说自己天天洗脚、换袜子,怎么还是得了脚气?朋友就和患者说:你一脱鞋我就知道你多久没有换鞋子了,鞋子又脏又臭,你天天洗脚、换袜子也没用啊!
其实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可朋友为什么还是经常和我说起?因为这不是个案,很多人都容易犯这种毛病。联系到家庭教育,这个“鞋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不好,那么,即使孩子学习很努力,父母对孩子也很用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会不理想,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父母就要反思:我们的家庭氛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很多年轻小夫妻,把孩子丢给父母带,自己依然过着潇洒的“二人世界”。这样看似轻松,其实暗藏风险,问题在后面会一一爆发,层出不穷
中国的家庭观和家庭结构其实有点奇怪,两个人恋爱结婚,一旦生了孩子,家庭重心就完全向孩子倾斜。夫妻双方,加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六个人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孩子受到过多关注,压力太大、无所适从不说,夫妻之间缺乏日常交流和必要的独立空间,長此以往,一定会出现问题。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意识:不论什么时候,夫妻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人物,夫妻关系都是家庭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关系,夫妻双方要担负起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主要责任。如何营造呢?首先,夫妻要有责任意识,孩子生下来不能扔给老人带,要亲力亲为,陪伴孩子成长。现在很多年轻夫妻,把孩子丢给父母带,自己依然过着潇洒的“二人世界”。这样看似轻松,其实暗藏风险。孩子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问题在后面会一一爆发,层出不穷。其次,老人帮忙带孩子要有边界感,明确自己只是辅助子女照顾孩子,不能插手太多。当自己和子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要听从子女的,不然就是越界了。
家庭中,夫妻共同承担育儿、养家的责任,在共同奋斗、相濡以沫的过程中,感情也会不断加深。孩子看到父母在家庭中关系和谐,负责任有担当,为了这个家努力奋斗,遇到事情相互商量,会很有安全感。同时,孩子看到父母认真、合作、努力,也会越来越喜欢、敬佩和体谅父母,越来越喜欢这个家。这时候,家庭的凝聚力就出来了。这个凝聚力对孩子而言太重要了,它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样的孩子,内心充满阳光,生活开心,学习努力,遇到问题愿意和父母商量,冲动行事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最怕这类家长,自己毫无进取心,从来不学习,就知道打麻将、玩手机,却对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咨询师身上
做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十多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最怕遇到的是这类家长:自己毫无进取心,从来不学习,就知道打麻将、玩手机,却对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然后把希望寄托在咨询师身上,自己还一脸无辜。对这样的家长,我对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孩子学习差,就怕父母不学习。”
想要孩子爱学习,家长首先要有上进心,要自己爱学习、勤学习,孩子才能以父母为榜样,好好学习。
家长的上进心表现在哪里?一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自己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孩子看到你的敬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尽到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小到学习厨艺,为家人做好饮食搭配;大到装修房子,给家人一个安居环境,这些都需要学习。别小看这些生活琐事,我们每个人一辈子能干的大事本就不多,如果能把身边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漂亮亮的,孩子自然会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家长。三是要学习育儿知识,和孩子一起成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比教育孩子更复杂、更艰深、更曲折,更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件事中都保持学习的姿态,这样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进取心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是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热爱探索的。这样的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才愿意听你说,才愿意和你说真心话。有了这个基础,家庭教育才会有效
很多找我咨询的家长,一说到孩子的问题就义愤填膺:“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这又让我想起了文章开头说的笑话:你一脱鞋我就知道你多久没有换鞋子了,鞋子又脏又臭,你天天洗脚、换袜子也没用啊。你一开口骂孩子我就知道你家亲子关系有多差了,关系没搞好,你硬逼着孩子学习也没用啊。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先处理好关系,再来谈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才愿意听你说,才愿意和你说真心话。有了这个基础,家庭教育才会有效。
要想与孩子关系和谐,父母至少要做到:一、对孩子少嘲笑多尊重;二、对孩子少急躁多等待;三、对孩子少评判多理解。
少嘲笑多尊重,是指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做法,尽可能地不要嘲笑、讥讽孩子。家长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孩子信任你,才会和你交心。而讽刺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的自信心备受打击。
少急躁多等待,是指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节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耐下心来静待花开。当我们愿意等待,孩子自会给我们惊喜。
少评判多理解,是指不要急于评判孩子的观点和做法,而是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给孩子多些理解和共情。遇到事情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分析孩子的做法,慢慢地我们就会知道问题的原因。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理解我们。
家庭和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障,父母上进是孩子积极好学的前提,亲子和谐是家庭教育有效的基础。家长朋友们,现在,你知道你家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