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君
大一的入学教育课上,辅导员问我们:“你们觉得一辈子影响命运的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有人说高考,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带着我们来到了可能改变命运的地方;有人说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也许意味着未来十几年的人生走向;有人说结婚生子,对于女生而言,那是开启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
辅导员笑着摇摇头:“人这一辈子影响命运的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儿,其实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投胎。”同学们哄堂大笑,不明所以。辅导员笑着问道;“投胎不重要吗?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你们的人生第一课。投胎很重要,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深刻,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家庭的划痕,别抱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原生家庭在你身上留下的你不满意的地方。”
我生活在普普通通的教师家庭,在朋友眼中,我的父母开明,知识渊博。老师嘛,想法应该很开明,家庭氛围应该不错。
可是恰恰相反,我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别人家的孩子”是生活里挥之不去的阴影;父亲脾气暴躁,常常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就会爆发怒骂;母亲作为家庭主妇,常常在生活琐碎的柴米油盐中歇斯底里,责怪我为什么如此不懂事;我也很少能做决定,直到上大学的人生轨迹都按部就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曾经的我迷茫又叛逆,不好好学习,看武侠小说、去网吧、跟着男同学瞎混……青春期的我试图以这种方式和我的原生家庭对抗。我自卑又懦弱,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信。
我的父母头疼又不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按照上一辈的教育方式活出精彩人生的他们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却遭到了如此强烈的反抗。
我也不理解,我向往无话不说的氛围,喜欢尊重孩子想法的父母,我向往开明的家庭氛围,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样子。
小小的脑袋里曾经无数次想过:家庭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就像一颗颗萌芽的种子,生长在原生家庭的大树下,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被不同的原生家庭以各自的方式保护着,我们慢慢吸收原生家庭给予的养分,逐渐成长。只是有人养分充足,快速成长;而有的人养分贫瘠,成长很慢。
曾经的我厌恶我的原生家庭,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吝啬一句夸赞;不明白为什么小小年纪的我要承担“懂事”的重任;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喜欢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戳我的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上大学,我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我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好像印证了大一时辅导员说过的话,努力打破原生家庭在我身上留下的不满意,变成更好的人。
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来自亲情的爱,但也有少部分人接受到一种“幸运的教育”。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总会很大,朋友们聊到他们家庭的时候,也会听到类似于“真后悔生下你”“要不是因为你,我至于活成这样吗”“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你可真没用,和你爸一样”等话。这样的话总给孩子潜意识戴上一把“我是一个罪人”的枷锁,逐渐隐忍沉默,自戕自伤,或者过度承担负罪感。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很多人几十年后依旧无法真正理解朱自清深沉的情结。一定要承认所有被给予的爱,可关于承担这份爱,也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去相处进行。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用尽全力将你拉开,把你射向你所望见的箭靶。”
不可否认,大多父母也许都竭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好的爱,但可能由于观念的差异,可能他们也没有感受过被爱,我们没有得到渴望的原生家庭的养分。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小小的飞船,总有一天要离开地球这个小小的怀抱,有的飞船在飞出宇宙时遇到的所有压力、挫折、失败,都会责怪,那都是因为我地球那个小工厂出厂时曾经留下一根深深的划痕。可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时刻抚摸加深划痕,而是勇敢地拥抱灿烂的宇宙,不是吗?
无论我们出身于怎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拥有向更好的未来前进的权利。在接纳原生家庭的缺陷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打破原生家庭的枷锁中创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你足够的爱,那就自己给自己更多的爱。
如果原生家庭让你变得自卑,那就一点点学着变得自信。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无法选择父母,却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选择成为更好的人,选择更好的人生。
如果沒有得到你期待的爱,别抱怨,去努力,去改变,成为更高的大树吧。
嘿,朋友,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你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了吗?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