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毋庸置疑,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且旅游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内交通系统不断完善,人们出行时间缩短,出行效率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不同的地区旅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强和中国的交流,如对中国居民开放旅游市场。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人们消费,同时也为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中国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仍延续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主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有关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这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专注于教师教学,许多同学都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并不适合高校教学,更不适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代的旅游管理专业应以素质教育为主,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获得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融入一种体验式的思维,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中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论落后。这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理论落后,而是指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理论缺乏实践意义。不同的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文学学科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引导学生学习众多的理论。类似文学的学科偏向理论研究,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教学内容应更注重实践,从这一角度看,理论教学已然无法适应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其次,教学案例落后。旅游管理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例如,教师需要及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在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家酒店出现的最新的旅游管理案例,让学生能够和行业最前沿的内容接轨。但是从实际的教学层面看,这种教学内容并没有被教师搬上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案例仍是落后的。
尽管有部分教师认为应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且更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但教师很难获得行业第一手资料。这一情况不仅是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有注重实践性的专业都面临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学内容无法和行业现实情况接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投入行业进行实践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从这两个角度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进行革新。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要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缩小与行业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掌握实用的知识,进而在走出课堂后能够有效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只有这样,旅游管理教学才具有意义,否则一切教学都是纸上谈兵。
(二)教学模式传统
大部分高校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放在课堂的主要位置。在实际的旅游管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所有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高校教师一般都不具有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导致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无法采用教育学的相关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否有效专注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多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具有较强个人魅力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但是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仍旧是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死板的,导致学生在学习旅游管理的相关内容时无法专注在教师的授课上,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此外,学生在高校学习时可以自由使用手机,导致很少有学生专心听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在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急需进行相应改革。
(一)体验思维的定义
在对体验思维下定义前,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体验。“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的英文是“experienced”。“experiencing”来自于拉丁语“experiri”的现在分词“experiens”,其中,“per”是危險、冒险。从危险中过来,就有经验和体验了。因此,“体验”是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理解事物。以上是对体验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解,然而,不同的学者根据自身的主观认识以及研究的领域,分别对体验进行细分,并各自给出了体验的含义,且借鉴的理论不同,立足点不同,对体验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体验思维具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总体而言,体验思维指以一种真切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中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体验思维的建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更加缜密的思维。
(二)旅游管理教学中体验思维的融合价值
对于旅游管理教学而言,体验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性质是服务业,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本身也隶属于服务业,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与客户交流的情况。体验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情。这种共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增强旅游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体验思维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融合也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魅力以及相关职业的价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这两个角度看,对于旅游管理教学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体验思维,这种思维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一种无法用外在的硬性条件去衡量的东西,但是却能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会这种素质。
(一)使用情境式教学模式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将体验思维融合在旅游管理的教学中。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内容刻板,课堂形式单一,学生无法在枯燥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体验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相当于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验证课堂中的知识点,帮助其梳理相关知识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可以设置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可以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应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补充新的知识点,让学生真切地通过情境教学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
尽管旅游管理教学过程受限于教学条件,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旅游行业中进行学习,但是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体验思维,同时让学生在真切的案例中体会到旅游管理专业的魅力,并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增强自己的薄弱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且具有时效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而不应该选择那些已经与行业现实情况脱节的案例。一般情况下,课本上的案例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师需要自己利用互联网或者相关书籍寻找适合学习的新鲜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最新的有关案例,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及时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学习。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幫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体验思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教学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走入富有趣味的专业知识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教师只领他们进门,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吸收新的案例。
(三)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要调整“互联网+旅游管理”的培养模式,将旅游管理专业已有的专业特点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在培养方案上,除了强调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外,还要主动结合二者的复合性。在课程设置时注意互联网发展给行业带来的新趋势,例如,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产品得到优化,数以万计的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呈现在互联网页面或手机端,让旅游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搜索、对比、预定、评价。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更新相关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促进教学手段创新。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强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日常的旅游管理教学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各种类型的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式的环境中掌握各种技能。例如,旅游管理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且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利用更多途径获得体验式思维。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节奏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家的兴盛发展、行业的日新月异都促使高校不断创新,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融入科技浪潮,才能更好发展旅游业。因此,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融入体验思维,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