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C新闻坊数据与新闻研究中心
图1
图2
图3
国内排名是班内小测,号称权威的国际排名则是片区联考,不同的标尺之下,各大学综合实力被不同榜单精确到小数点,非得排出个一二三四来不可,其结果往往几家欢乐几家吐槽。
图4
就像考生会抱怨卷子出得没水平,无论号称多么权威的榜单发布,都会有校友嘟囔:“什么嘛,我x(一般取母校校名的第一个字)怎么会排在那所学校后面?不准、不準。”
图5
是谁在给大学排座次呢?主要是教育领域的商业咨询机构,其次还有行业协会、高校和媒体,此外,也有以个人名义发布的榜单。
我们搜集了图1提及的8个榜单近十年的排行数据,发现除了前两名常年被清北占据,从第三名开始,各高校在榜单上的位置就多少有些走位“飘忽”了。
图2至图6中选取的是中国大学排名(校友会版)、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以及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数据,其中中国大学排名(校友会版)、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以及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数据为2010-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自2015年始,故数据为2015-2019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自2019年始,故数据为2019一年。
图7至图9中选取的是QS、THE、USNews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数据,其中QS、THE为2010-2019年榜单,USNews从2014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故只选取了2014-2019年数据。
图6
图7
图8
图9
国内大学在国际榜单上为啥“水土不服”?
有人可能会问,“明明在国内响当当排得上号的好大学,怎么在国外的排行榜上影子都找不见了?”
从U.S.News刚发布的最新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报告来看,此次世界大学排名的前十位,依旧由美国和英国的大学称霸,而被公认能代表国内大学顶尖水平的北大和清华,排在该榜的46名和63名。对比往年,这已经不算是难看的成绩,但中国的大学难以冲上拔尖的名次,究竟是真的实力欠佳,还是“水土不服”?
有学者认为排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大学在全球高校中的相对位置,但没有一个世界大学排名能够全方位且没有任何偏见地对全球大学进行排名。
首先,国际排行榜对非英语环境中的高校并不算友好。肉眼可见的是,排名榜前列几乎被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的大学霸占。
语言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发表,而论文又是评估科研成果最为重头的指标。加入科研成果的赛道,语言障碍几乎不可绕避。
其次,在国际排行上,国内大学有一个普遍表现不佳的指标是“国际化”。
图10
从生源看,与国际顶尖的大学对比而言,中国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较低。
从师资看,目前国内大学的出访教师数量普遍高于外籍来访教师数量,存在“送出去多,请进来少”的情况。
最后,国外榜单往往看重学校的声誉调查,这个指标的评分低对中国大学排名有很大的影响。有学者考察THE、QS、USNews三个榜单的指标体系,发现三大排名声誉指标的受访者中,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比例较高,而亚太地区人数最少。
从办学历史来看,中国的大学起步较晚,这就在声誉调查中不具优势。
好大学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什么?
图11
纵观各种大学排行榜,归根究底都在试图通过各自独特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来确立好大学的评判标准。这其中包括最基本的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到国际化程度、社会影响力等。但如果把这些指标再做进一步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国内和国外在评价大学时不同的标准指向。
国内在制定评判规则时更注重与人才培养有关的指标(平均权重为53%)。例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制定的22项评价指标中,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指标就有20项。而国外在评价大学优劣时则更注重考察高校的科研水平(平均权重为40%)。在THE、QS和USNews三家排名共32项指标中,与科研相关的指标共有12项,USNews的13个评价指标中就有9个指标与科研相关。
国内榜单的各项指标设计更加具体细分,相比之下,国外榜单设计的评价指标较少。例如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共同推出的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共制定了31项的评价指标,具体细化到新生入学平均分数、杰出校友数、生均教育经费等诸多方面。
国内榜单更加注重客观指标,主观指标的平均权重仅有1.25%,鲜少考察一所高校的社会声誉。在国际榜单中,主观指标所占比重约为1/3,尤其重视声誉调查。
尽管各色榜單在尝试探索好大学的评判标准,我们必须说大学的真正魅力是无法用一个位次来说明的,盲目追求排名高低反而让高校失了初心。大学建设不应囿于一张榜单,而应有更大的格局。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