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陶瓷莲花纹样的装饰特点

2020-08-16 10:34冯俊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折枝纹样莲花

冯俊

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常常寓意着生活万事如意,其中莲花的纹样形式变化多种多样,蕴含的寓意吉祥幸福,民间赋予莲花——连生贵子、连年有余、一路清廉、喜登连科等含义,历来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古人又把莲花的秉性比喻为君子的品德,赋予了莲花文人的气质与品格,进一步引发了对莲花的热爱与歌颂。在佛教中莲花被视作佛门圣物,成为佛教的象征符号之一,从此,莲花的装饰纹样更是得到了广泛流传。

一、莲花纹样在陶瓷上的发展演变

纵观历史,当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绘有莲花纹样的陶器,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发现了雕刻有莲花瓣纹样的陶器盖子。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莲花成了陶瓷制品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主要装饰;唐朝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陶器上的莲花纹样更加丰富多彩,风格趋于写实;宋代时期佛教意味逐渐淡化,莲花纹样倾向于世俗风格;元代瓷器上的莲纹装饰层次分明,有主有辅;明代陶瓷上的莲纹更加普遍,多以缠枝、串枝的形式装饰器物,莲花造型工整有序,花瓣具有写实特点,仔细品鉴质感较强,枝和叶穿插缠绕富于变化,二方连续的构图方式比较多见。

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文化积淀,莲花纹样在清代陶瓷制品中的装饰应用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莲花姿态繁多,有正面侧面之分,花瓣层层叠叠,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二、清代陶瓷莲花纹样的种类及特点

清代陶瓷制造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釉彩多种多样,对莲花纹样的描绘也更加精美,有缠枝莲纹、折枝莲纹、束莲纹样、莲池纹样等,呈现出清代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1.缠枝莲纹的装饰特点

缠枝莲纹是清代瓷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指莲花纹样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遍布器物的表面。这种莲纹宋代已经出现,元代也比较流行,清代时期的纹样与前代相比,绘画更加细腻,纹饰连缀反复,韵律节奏感更加强烈。

顺治时期的缠枝莲纹图案中,花瓣造型圆润饱满,花形较大,内含莲蓬,莲子微露,花朵与枝叶均以勾线填色为主,线条洒脱流畅,气势恢宏又清丽脱俗。

康熙时期的缠枝莲纹布局组合呈多样化,有的横方向穿插,有的竖方向缠绕,有的姿态舒展,有的形态饱满。中期特点是图案化明显,后期则绘画意味更突出。

雍正时期的缠枝莲纹中不常以写实手法画出莲蓬,在花心部分则用密集的点来表现出花蕊的立体效果,并蒂莲纹出现较多,布局张弛有度。如《斗彩缠枝并蒂莲碗》,莲纹下方的四片花瓣圆润肥厚,明显区别于其它花瓣,不同于真实的莲花,加入了很多主观想象的成分。花朵硕大而花叶细小,与现实中的比例关系相违背,枝干形态卷曲交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花朵造型突出,成为视觉中心,周围枝叶呈四方连续式的构图,均匀地布满在器物表面。整体纹样装饰特点明显,图案化形式感强烈,结构规整,在变化中追求和谐,在和谐中展现韵律。

乾隆时期的缠枝莲纹花瓣夸张变形幅度较大,常见的团花分为三层,每层形状色彩各有不同,装饰意味浓厚;花枝细长而卷曲与叶片有序穿插,尽显当时流行的繁缛之风。如《斗彩缠枝莲纹双耳瓶》,图式比雍正时期更加严谨规范,莲花造型左右对称或中心对称,秩序感极强;花叶向多个方向卷曲缠绕,尽显妖娆;枝条穿插排列讲究秩序,疏密分配均匀细致,表现出乾隆时期流行的繁缛风气。

同治时期的缠枝莲纹受到文人画和浅降彩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比较有特色的三角形构图,但线条欠缺生动与流畅,与前代相比,艺术成就略显逊色。

2.折枝莲纹的装饰特点

折枝莲纹是指截取莲花的一部分或一根枝条,好像被折下的花枝。折枝莲纹多见于一枝独秀,偶尔也有连续式的纹样组合。这种纹样在宋代的瓷器上已经出现,明代更为常见。

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莲纹中运用折枝莲形式的比较多。这时期的五彩陶瓷是对明代五彩的传承与发展,又发明了釉上篮彩和乌金釉,胶水调色取代了清水调色,使得绘制出的线条更显挺括有力,莲纹特征是花朵和叶片都比较大,色彩倾向于柔和灰调。比较典型的如康熙的《五彩鹭鸶荷花盘》,构图接近传统国画风格,走出了装饰图案的样式,两朵折枝莲花形态自然,花朵幅面宽大,层次感强。花瓣中间部分聚拢,周围部分向外呈微翘状展开,尖端由红色釉彩晕染,并伴有细致的勾线,显得精致细腻;莲杆造型舒展,绘有密集小点代表枝干细刺;莲叶宽展且勾绘出清晰纹路,色彩有深浅差别。整幅莲纹典雅大气,绘画写实特点明显,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3.束莲纹样的装饰特点

束莲纹样是把多个折枝莲花用丝带捆扎在一起,所以被称为束莲或者把莲。束莲纹样的花枝受到捆绑限制,不能像缠枝莲纹那样任意弯曲伸展,所用线条比较平直,重点在于表现花朵形态。此类莲纹在元代已经比较多见,清代瓷器中的《斗彩把莲纹罐》,花枝密集,束带装饰独具匠心,主观加工意识明显,花朵形态优美饱满,莲叶与花朵搭配协调,背景空隙中陪衬有其它植物的花叶,但占有空间比例较小,突出莲纹为主的意图比较明显。整个画面中具象写实与想象加工的手法并用,与缠枝莲纹和折枝莲纹有明显的区别。

清代雍正、道光时期都比较流行束莲纹样,构图大多比较紧密繁杂,表现风格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以对称的构图比较常见。

4.莲池纹样的装饰特点

莲池纹样指绘有莲花池塘场景的装饰纹样,同一幅纹样中常用多个莲花、莲蓬和莲叶,周围配有蝴蝶、蜻蜓、鹭鸶或鸳鸯等鸟虫,有的纹样中用线条代表水面波纹,池塘中有水草或鱼儿,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写实性质。

康熙时期的粉彩陶瓷中鸳鸯莲池纹样比较常见,在底色上进行多个颜色的彩绘,色彩艳丽夺目。除粉彩外,素三彩和五彩制瓷中也偏爱用莲池纹样。如康熙时的《素三彩荷塘瓷板画》,茂盛的莲花丛中,一只翠鸟停栖在倾斜的枝干上,另一只翠鸟正在空中飞舞。莲花用浓重的色彩填充,花瓣刻画有装饰感很强的线条,花朵婀娜多姿或自由绽放,或半隐半露于叶片的遮挡;池塘水波平静,浮萍点缀,笔墨清雅。

雍正时期的莲纹把康熙时期笔法工整细致的特點发挥到了极致,追求雍容华贵的风格。莲纹穿插效果更富有逻辑性,花瓣和叶片加入新的阴阳翻转变化,画面体现出中国画特有的韵味。如《粉彩莲池纹瓶》,瓶身上窄下宽,莲纹装饰根据器物造型而变化,构图由上而下逐渐饱满。莲朵有的花开正浓,有的含苞待放;莲叶有正反偏侧之分,形态变化多样,较之前代更加丰富。色彩变化过渡自然,技法运用勾勒、描点、渲染、皴擦等形式,对后世瓷器装饰影响比较大,艺术成就突出。

三、研究清代陶瓷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

清代陶瓷制品上莲花纹样的发展演变,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人们对日常器物装饰审美的不断变化。莲花题材的传统花鸟画是文人墨客精神内涵的典型代表,从清代陶瓷的莲花装饰纹样可以体现出当时社会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操。我国陶瓷艺术所取得辉煌成就对世界影响深远,研究其装饰风格与特点,对当代艺术家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借鉴传统艺术精髓,融入时代发展特色和新的审美需求,使现代陶瓷艺术更具民族特色,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古老的东方文明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折枝纹样莲花
拯救“濒危”花纹
江城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莲花岛再见
金缕衣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让莲花自由开放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稿林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