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莉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在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各国文化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深入,这其中经济发达、开放程度和地理位置毗邻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文化角度来看,中韩两国在历史、人文、信仰等方面都存在著渊源和共性。而现如今韩国文化来势凶猛,其影响速度和涉及的领域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及的,在东亚文化圈之间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在问卷调查、浅析《2019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基础之上,结合理性分析,探究韩国偶像文化对中国高校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韩流;韩国偶像文化;2019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
所谓“偶像”,广义上指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含义是仰慕的对象。除此之外,任冰提出了青春偶像这一概念,狭义上认为,青春偶像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从事演艺活动的人群。[6]本文中的“韩国偶像”指的是被追捧的韩国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
一、基于问卷的研究
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5份。其中女生填写 223 份,男生填写 82 份,女生占比较大。填写问卷者的年级跨度小,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0.41% ,40.82%,27.55% ,5.61% ,5.61% 。
大学生中初次接触韩国偶像文化的年龄跨度较大,其中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其次分别是小学、高中、大学,也有学生从未接触韩国偶像文化,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3%。在小学阶段,接受韩国偶像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体是电视机,该时期的韩国偶像文化内容以电视剧为主,也传播电影、K-pop;在初中阶段,韩国偶像文化主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逐渐扩散到世界其他区域,辅之以电视剧、电影;在高中阶段,韩国偶像文化向多样化发展,传播内容除了之前的影视、K-pop,还增加文学艺术等多种形态,并顺应科技发展,通过全媒体实现全球传播。初次接触韩国偶像文化的传播载体,从整体看来,主要有互联网、电视、身边人介绍、纸媒、实地旅游,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韩流资讯的占比最大,其次是通过电视和身边人介绍,纸媒和实地旅游的人数最少。
大学生中男女生对韩国偶像文化的印象有所差异。女生对韩流的接受度和关注度比男生更高,且在韩国国家形象塑造方面,韩流对女生的影响更成功,近一半的男生和女生都对韩国的印象发生了改变,但影响的好坏不同。在男生中,对韩国印象变好和变差的比例接近2:3;女生的相应比例则超过7:3;男女生关注内容及态度差异。男女生在对于韩国偶像文化的态度上显示出较大差异,虽然保持中立者均占1/3左右,但对韩流有好感倾向的女生比例更大,喜欢的程度也更深。在讨厌韩流的学生中,男生的厌恶倾向更明显,原因有“阴柔”“粉丝行为恶劣”等。
韩国偶像文化影响学生行为倾向。模仿穿搭和美妆、赴韩旅游、学韩语是学生群体接触韩国偶像文化后最明显的三个行为倾向。在女生群体中,模仿韩式穿搭和美妆是最主要的改变,其中的追星一族通常会模仿偶像的穿着和行为方式。除此之外,受影视剧的影响,韩国美食和生活方式也受到部分女学生的追捧;在男生群体中,赴韩旅游是最主要的行为倾向,主要是出于好奇心理,一部分也因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心生好感,而选择赴韩留学或交换学习。
从整体上看,11.76%的学生认为韩国偶像文化没有给自己带来影响。62.75%的学生认为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如增长见闻、增加了中国的文化认同感、审美观念变好、增加生活乐趣。6.54%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消极影响,如失去上进心,贪图享乐、更多关注韩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变少。高校学生应理性看待韩国偶像文化,减少与无营养的快餐文化接触,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如释放压力、文化交流与知识增长和“偶像”魅力,因为“追星”而想要提升从而变成更优秀的人。
二、基于《2019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的研究
2020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2019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韩国文化产业中的主要门类(广播、电影、音乐、公演、游戏、漫画、出版业),以及四大消费品服务行业(美容、时装、饮食、旅游)在201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以移民-留学-旅游相交叉的韩流为例。《白皮书》指出,数字技术实现的信息交流的世界化,可以通过人口的移动体现出来。《白皮书》将外来人口流动类型分为移民、留学生、韩国游客。其中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在2016年6月超过200万名,并迅速增加。按国籍来看,中国人约有110万名(43.6%),其中约70万名是韩国籍中国人;到2014年为止,维持在8万名左右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从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165万名。其中中国留学生有71067名,并且“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受到韩国大众文化的影响而来到韩国”;[7]最后是韩国的旅游业,“每2名散客中就有1名是看了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后决定了访韩”[7],2019年访问韩国的外来游客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在韩国旅游业中,中国和日本一直是重要的变数。“限韩令以后,中国赴韩旅游人数从2016年的123410名减少到2017年的17293名,急剧减少七分之一。直到中韩关系改善后,才由2018年的39921名增加到2019年超过9万名”。[7]为了恢复外来游客,必须修复访韩的首要国家——中国市场。韩国政府在2019年举办了两次“韩中日文化部长会议”,谋求中韩旅游合作,并且针对中国大学生实行简化签证制度,促进了中国大学生赴韩旅游。
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扶持。早在2001年底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中就以明确提出了韩国文化产业进军中国的“先占战略”,打算先抢占中国市场,并将中国大陆作为韩流文化产品最具潜力的市场,对文化产业创业、制作、流通等方面提供强劲的法律保障和支撑。韩国偶像文化以影视剧、流行音乐、明星强势来袭,在中国掀起了生机蓬勃的“韩流”热,更是牵动了广大高校学生的视神经,使部分高校学生疯狂痴迷,对中国高校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曾军著,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04.
[2]白云华.刍议韩国文化产业及“韩流”市场营销下的经济效应[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15-16.
[3]张佳颖.韩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出版产业输出政策为视角[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91-94.
[4]朴光海.论中国人看待韩流的文化心理[J].当代韩国,2016(04):76-86.
[5]马赫,李虹.浅谈“韩流”文化产业输出对中国青年层价值观的影响——以此启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J].新闻传播,2018(20):58-59.
[6]任冰.浅析青春偶像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电视剧《奋斗》为例.今传媒,2012.
[7]韩国文化观光部,2019文化产业白皮书[R],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20.
基金项目: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