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锦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凸显,资源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本文从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分析农业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探讨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具体对策,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发展;资源环境;问题
一、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1.1 土地受到污染
在追求农作物高产的过程中,农民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地膜等物品,过量的化肥破坏了田间土壤的营养结构,过量的农药使致病菌、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还杀死了很多益虫、益鸟,破坏了农田附近的生态平衡,使用过后没有及时清理的地膜属于固体废弃物,无论是堆放还是掩埋都会占用和污染土地,塑料膜中释放的物质也是土壤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1.2 灌溉用水受到污染
我国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受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污染物超标的灌溉用水会逐渐改变土壤的营养结构、物质组成,最终影响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植株,导致农作物因某种物质的缺失或过量而在某个生长阶段表现出病症。受污染的灌溉用水中携带污染物有可能富集在农作物的某些部位,若这些部位是农作物的采收部位,污染物很有可能会顺着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内,导致人体患病。这种富集往往是重金属污染物的重要污染途径。农业生产中过量的化肥、农药随着灌溉用水、降水的冲刷会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系,成为水资源新的污染物来源,形成水污染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业可用水资源的量进一步减少。
1.3 耕地资源减少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扩大的代价是农业耕地资源的减少。除此外,我国因为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损失了一定量的耕地面积,虽然全国进行土地整理时复垦了部分耕地面积,但仍然不能避免部分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
二、农业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分析
2.1 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资源都受到污染的情况,农作物生产所得的产品也难免带有污染物,其中重金属超标是最明显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污染物富集现象。目前,我国在多个省市地区的农产品中都发现有重金属超标或逼近临界值的情况,这说明我国有大量的农田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已经达到可以通过农产品富集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2.2 造成经济损失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的产出,还会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其中经济损失是最突出的问题。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会给农民的种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但环境污染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伤害,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数以亿记,还会损伤到农村地区的旅游潜力,影响农村地区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三、改善农业发展资源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3.1 针对农业发展资源环境问题立法
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发展行为,是人类为了追求生产生活的富足、城市的发展而导致的环境资源消耗、浪费、污染问题。因此,改善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约束人类的行为,立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搭建了环境污染、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中对于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保护还不够全面,规定的内容比较简单,原则性过强,针对性较差,可操作性有限。因此,我国需要针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更加健全、细节的立法,尽可能提高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能力。
3.2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浪费、破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主要方式,想要改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需要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入手。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更新,提高化肥、农药、地膜等物品的利用率,避免过量的使用这些物品,避免在土壤中残留过量化肥、农药、地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还能够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3 加强工业生产产物、废弃物的管理
工业生产的产物、废弃物往往是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系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作物中富集的重金属往往也是由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因此,各省市地区应重视对工业生产相关产业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染重、能耗高的工业污染源头,推动清洁生产,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排放,保护农业发展所需的外围资源环境。
3.4 保护耕地面积
除了符合国家规定的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损毁外,各省市地区应当尽量避免耕地面积的损失,避免耕地的非法占用,避免耕地的闲置和非法转让。
结束语
资源环境是决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和成就,但这种成就是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对农业发展的潜力伤害巨大。我国需要做好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切实实行有效的保护测量,保障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高春城. 我國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展望[J]. 当代生态农业,2013(Z2):151-153.
[2] 王志江. 齐齐哈尔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研究[J]. 北方经贸,2014(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