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鹏
摘 要:大众在信息时代下更倾向于用移动智能终端观看影视节目,电视媒体收视率不断降低。电视媒体纷纷转型升级,对节目后期剪辑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如何深入运用各种剪辑方法技巧,提升节目质量,作了综合探讨。以期制作出迎合大众审美与心理需求的电视节目,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变化。
关键词:新形势;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剪辑制作是指对拍摄获取的原始节目素材,通过数字非编系统进行剪辑加工,分解重组,从而使原始杂乱的节目素材变为叙述流畅,主题清晰的电视节目得以播出。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信息模式逐渐发生转变,电视节目类型与数量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节目后期剪辑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还需加强剪辑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创新,迎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满足电视节目自身发展需要。
一、受众对节目的喜好习惯分析
大众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便利,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对节目节奏与画面信息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更愿意迎合自身喜好选择观看电视节目,无法迎合受众现代化观看理念的电视节目,在收视率与认知度上将无从保证。
1.剪辑节奏方面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移动流媒体的使用,使现代人的观看习惯更倾向于快节奏的剪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忍受拖沓沉闷的叙述剪辑方式,合理把控剪辑节奏是确保节目质量的前提。镜头长短与景别变换等都是节目节奏的直接体现,节目中的情节与事件发展要做到张弛有度快慢结合。在此前提下,尽量浓缩镜头长度,加快节目节奏,增加节目信息量,以迎合现代人的观看习惯与节奏要求。
2.脚本方面
现代人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对节目的主题表达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审美情趣也相应提高,对情节剧情的设置眼光越来越挑剔。因此编导在节目内容、脚本情节剧情的设置上也越来越多样化、机巧百出,以求抓住受众眼球。在剪辑前应当与编导充分交流沟通,对编导意图与节目风格等整体明确的了解。后期剪辑制作时根据脚本内容对原始素材进行筛选提炼,确保视频内容紧跟脚本走向,给观众呈现流畅的节目剧情,增进观众对节目的投入感和现场感。
3.视觉感受方面
现代人眼界开阔,更易接受新事物,只有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受众眼球。这对后期制作剪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后期剪辑制作中需充分熟悉并掌握各种剪辑技巧和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理念,在遵循画面组接逻辑、时刻牢记片子总体步调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剪辑手段制作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完美表达主题的片子。
4.信息量方面
现代受众生活节奏加快,更乐于在短时间内了解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利于生活和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在较短的节目时长内,融入更多的信息量,同时又要使受众容易接受吸收,观感轻松愉悦,这对后期剪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画面信息量大时镜头停留时间相对较长,以便于观众吸收,画面信息量少时镜头停留时间应当缩短,不能出现拖沓等观看印象。画面构成相对繁琐,可适当延长镜头停留时间,反之可缩短镜头停留时间。全景可适当延长镜头停留时间,近景应适当缩短时间,特写的镜头停留时间最短。但镜头长度还需根据观众习惯和剧情调整。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技巧分析
1.镜头的逻辑关系组接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确保画面内容逻辑性,首先从受众角度与电视节目行业出发,内容始终处于作品首位,体现出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其次为了帮助观众理解内容,应当严格遵循生活与思维逻辑,如吃饭的地点表示就餐,围巾表示衣物等生活逻辑;思维逻辑是指根据人们的正常思维走向进行剪辑,如第一个镜头出现一个人在观看的特写,那么第二个镜头就必须出现被观看的人或事物,最终组成了主观镜头。最后是镜头组接的关系,如镜头层级递进,迎合观众观看事物规律的层次关系;镜头间听与被听及看与被看的呼应关系;镜头展示不同形象,同一时间内事物在不同空间与方位产生的平行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隐喻关系与对比关系及因果关系等。二是动作衔接连贯性,首先是构成运动感的主体运动与摄像机运动及剪辑率等因素。其次影响运动状态的镜头转换运动速度与方向及动势等因素。最后是动静搭配地法则,起幅与落幅都是静止部分,即为静态接点,运动过程属于动态接点;尤其是在组接运动形式相同与运动方向一致即被摄主体不同的镜头时,应当在动接动中切除组接出的静态接点。在静接静中需保留上镜头落幅与下镜头的起幅。三是空间组合方向性,需考虑动作轴线与关系轴线等轴线、轴线规律、越轴等关系的影响,如《太行山上》中运用到的俯拍全景等场面。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景别与角度组合,以及影调与色调统一性等镜头组接原则内容。
2.调整镜头长度节奏
镜头长度分为叙述长度与情绪长度两组,前者制约因素包括镜头景别、画面布局与内容表达等;后者制约因素包括队列组接气氛与情緒镜头,以及适当延长气氛与情绪镜头。同时应当根据脚本文稿与不同内容合理控制节奏,如情感与文艺类节目用缓慢稳定长镜头推进,体育与综艺节目的镜头快切跳跃。
3.调动受众情绪
平淡的叙述方式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节目剪接上要巧妙设置兴奋点,有效调动受众情绪。兴奋点的设置还要注意其在片中的分布和次数。按人们的普遍视觉和心理规律,目前主流认为每三到五分钟出现一个兴奋点,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有代入感,从而欲罢不能。同时在剪辑上善用倒叙和悬念的设置,调动观众的好奇心,简单地说就是“卖关子”,从而牵着观众顺着剧情往前走。
4.配乐营造气氛
剪辑过程中所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以及剪辑点的选择其实跟音乐的旋律是有一个节奏上的共性的。配乐的节奏节拍要与之相对应相配合,同时不同的节目内容要选用不同的配乐与之匹配,更好的营造节目的气氛。如旅游美食类节目用轻快活泼的配乐、侦破刑事案件用紧张悬疑的配乐、工艺艺术类节目用缓慢抒情的配乐、乡村社庆民俗活动用喜庆民乐等等,当然这也不是一概而论,要灵活多变,根据编导的意图和节目的情节变化,适当调整配乐的风格、种类、节奏、甚至音量的大小,更好的烘托节目的内容。
5.合理利用调节现场环境声
现场同期声有传达情绪与渲染气氛及阐释画面等作用,在剪辑中灵活运用现场环境声,可以增加节目真实感与现场感,增加节目信息量。前景式声音可以做章节段落的背景声,呈现出虚与杂的效果;特写声音应当与景物结合,营造出真实性的效果。根据作品整体处理声音,现场声不能过于满与强,应当剪出方位,营造层次感。如采访节目的同期声,要求内容精炼且衔接顺畅,起到信息补充与强化说明等作用。
6.蒙太奇剪辑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剪辑手法的运用已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从叙事蒙太奇手法分析,包括连续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颠倒式蒙太奇等结构方式。从表现蒙太奇入手分析,分为积累式蒙太奇、比喻式蒙太奇、对比式蒙太奇、重复式蒙太奇等结构方式。从声音蒙太奇入手分析,涉及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声画对立、声画并行几方面,增大单位时间内容量的同时,确保节目内容与主题思想深入表达。在应用中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深入了解灵活运用,一切为更好的表达主题而服务。
7.各种观代化技术叠加
现代化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技术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3D技术、三维图文、各种各样的镜头过渡特技。镜头过渡特技包括叠画与切换、划像、无技巧转场等等。场景加速也是常用剪辑技术,为达到理想节目效果,利用场景加速技术,根据脚本需要配上轻重缓急的镜头。在运用3D剪辑技术时,应当使用较高的系统配置,规避不必要的3D错误。无缝剪辑技术实现了真实与虚拟画面的组合衔接,但也运用到了虚拟剪辑方法,涉及到编辑与嵌套及编译等工作步骤,这些都需要后期制作人员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更好的利用新技术。
8.运用符号表情与音效等
新的网络词汇和层出不穷的网络表情包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于受众,尤其对于年轻人更有亲切感。在当前的综艺节目中,对于各种新网络表情、符号、音效的运用叠加尤为常见,如颜色艳丽丰富的字幕与多样化的字体叠加;照片的插入混编;网络符号表情与音效的叠加,对视频原声的变调戏剧化等等手段。都为节目增添活力与新奇感。这种种的一切,都要求后期制作剪辑工作人员灵活运用各种功能软件,适应时代的发展,让节目看起来更专业,与时俱进。
三、结论
新媒体时代下大众观看节目的审美水平与心理需求更高,受传统后期制作剪辑技术与节目风格等因素影响,剧情拖沓等特征的电视节目逐渐处于边缘化发展阶段。创新剪辑技巧成为了传统电视媒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现代影视作品的剪辑技术方法更加繁琐,工作人员对节目主题与风格等把握明确度,对节目画面处理软件等现代剪辑技术应用灵活度,剪辑中的创新思维等因素,都会影响节目制作效果;对此,加强工作经验总结与摸索性创新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袁爱菊. 电视台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与创新方式探索[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186,188.
[2] 徐瑞影. 试谈非线性编辑与节目后期制作[J]. 魅力中国, 2018(20):96.
[3] 卢子璋. 新形势下广播電视台编辑工作优化策略探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 171(03):2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