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洮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现状

2020-08-16 13:49尚天昕赵梁陈婕卢家豫李佳蔚
商情 2020年37期

尚天昕 赵梁 陈婕 卢家豫 李佳蔚

【摘要】临洮县种植各类中药材,凭借着优越的中药材资源,本县药材种植效果显著,带动了农民的收入。笔者通过对周边县区实地调研,走访调查,通过汇总调查资料得出,制约本县中药材发展的根本原因,临洮县中药材是带动本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及薄弱环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临洮已初步建立了产业基础,本论文根据目前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临洮县;道地大宗药材;中药材产业;规范生产加工

一、临洮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定西市临洮县药材历史悠久,内属大陆性季节气候,主要有黑垆土、黄绵土和黑钙土造成了独一无二的药材种植生长条件,形成了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药材,临洮县2016~2018近三年“道地药材”总种植面积达13.26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达14400亩,党参种植面积达92500亩,柴胡种植面积达25663.2亩。黄芪种植面积增加720亩,但由于生长周期长在收种阶段受天气影响导致亩产值减少了773元进而总产值减少了546.2万元,导致纯收益亏损了1302.5万元;党参种植面积减少591亩,但现在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党参的需求量增加,进而亩产值增加1200元,总产值增加了10831.8万元,纯收益盈利41053万元;柴胡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5663.2亩,近几年药农掌握了柴胡的种植技巧并重视其医药价值进而使亩产值增加了1600元,总产值增加了4845万元,纯收益盈利了6979万元,柴胡总体呈上升趋势。

野生药材大概有100多种,这几种药材跟气候、水土、海拔、经纬度、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關系。随着产业深入发展,中药材品种每年增加,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不断培育并扶持壮大了恒康医药公司,众友药业公司及购销网点100多家。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体系。且临洮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经过这些年发展已经建立销售渠道,临洮县的黄芪、党参、柴胡已经树立较好的口碑,销往大江南北。

大宗药材由于技术落后,部分中药材深受虫子的毒害,在加工方面没有做好防范意识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在药材的饮片加工过于粗糙,部分特色优势产品没有达到它的价值。对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牛蒡子等产品原料未进行进一步的科技研发导致它的技术含量及科技附加值低且没知名度。

二、临洮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栽培品种混杂,缺乏品牌产品

由于临洮县缺乏自给自足的中药材种苗生产单位,一些种植户会留籽育苗,而大多数人则从附近的集市上购买,由于未受专业培训,市场意识淡薄,对自己要种植的药材没有详细了解过,对种苗质量、品种、产量也不知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往年哪种药材销量多、价钱高他们就种什么,明显看出农户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跟大环境走,这种做法影响了药材收益,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户们种植的积极性。

(二)先进深加工能力欠缺,生产加工不规范

中药材种植逐渐成为临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成为区域性的重要产业,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由2016年的12.13万亩增长到现在的13.26万亩,但如果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工序不够,会导致药材的含量不够高且卖相不好,进而会影响药材的价格。由于临洮县药材生产加工基本都是以个体农户、自家加工为主要单位进行,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标准,没有达到标准化生产造成了药材有效成分的缺失,与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及GAP标准相差甚远,中药材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临洮县地理位置和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使外界对临洮县药材缺乏认知和了解,没有帮助农户推广,提供服务工作的服务机构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低、农户自产自销、销量不理想的现象,尽管在产品上有优势,但市场规模小且销售环节薄弱的劣势格外突出。

三、发展临洮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良种推广,树立高质量药材品种品牌

临洮农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打造宣传“良种壮苗”的种植趋势,宣传良种种植的美好前景和规范种源,对种源及药材的检测不能只看外观,要进行更深、更精准的质量检测,同时要充分利用临洮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资源优势,与外界建立充分的沟通,打造完整的区域链,开拓市场,打造属于临洮的中药材品牌。

(二)规范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

在加工药材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打造一支有知识、有技能的技术指导团队,政府要多组织一些讲座及培训活动,改变农户们的守旧思想,树立正确的种植加工观念,让农户们有一些基础知识及框架,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使之可以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尽可能减少损失,提高药材加工率。

(三)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现代销售网络

临洮县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越条件,但与其他县市相比,无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应积极组织调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医药企业参加线上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与农户间的交流合作,利用互联网销售这一趋势,寻求合作,打造完整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

综上所述临洮中药材发展还处于成长期,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呈现“大资源,小产业”现状。产业链较短,经济收入不高,没有形成一条关联度与竞争优势相匹配的产业链。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道地药材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克服自身种植品种混杂、加工能力弱、宣传力度不足销售薄弱等环节,抓准机遇推动临洮县中药材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守疆,龚成文,赵新楠,等.甘肃省道地药材党参需肥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0(10).

[2]甘肃省农牧厅发展规划与信息处.甘肃省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4(9).

[3]丁兆平.神农本草经——解毒50味[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

作者简介:

尚天昕(2000-),女,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材;

赵梁(1998-),女,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材;

陈婕(199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材;

卢家豫(1998-),男,汉族,甘肃玉门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材;

李佳蔚(1998-),女,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