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14日文章,原题:在努力驯服洪灾500年后,如今中国正尝试新方式在重庆位于长江畔的老街街区,店主刘女士正在清理洪水留下的满地狼藉,63岁的她说:“我就站在窗边眼睁睁看着洪水上涨,除了担心什么也做不了。”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尝试利用堤岸、大坝和运河遏制难以驾驭的洪水。可追溯至500年前的自然灾害记录显示,中国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水。至今,河流继续暴涨及迅猛城市化正令问题加剧。在更高堤岸保护下,曾经的洪泛区已成为住宅区和工厂。中国正尝试一种新方法。在重庆
的东北部,以庞大的新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悦来新城正被设计成“海绵城市”。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城市洪水与大部分用于吸收雨水的土地——草地、树林和湖泊——已被变成硬化地面有关,这迫使雨水直接流入已无力应对的过时的污水、排水系统。中国推出“海绵城市”倡议,就是要逆转这种趋势,大量吸收降水并将之缓慢释放到江河与水库中。
利用楼顶花园、湿地公园、可渗透路面和地下储水设施,相关计划最终将吸收或重新利用落到中国4/5城区用地上的70%降水。悦来新城是中央政府批准的(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就在刘女士和其他老城区店主忙着清理满是淤泥的店铺之际,在位于嘉陵江畔的悦来新城,几乎看不到洪水泛滥的迹象。对于建在两大河流交汇处的重庆来说,这似乎是个好兆头。
随着洪水上月肆虐中国南方,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对150个重大水利工程再投资1.29万亿元。如今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堤岸总长度约3.4万公里,比长城还要长。不过,洪水仍是令中国头痛的自然难题。专家说,高层领导已意识到需采取一种更绿色的(防洪)策略,但改变地方层面上根深蒂固的长期做法并非易事。“海绵城市”计划正赋予中国的城市化一些规则和限制。▲(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