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深化医院学科建设的运用探究

2020-08-15 13:33姜瑞博
商情 2020年34期

姜瑞博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学科团队建设、增强学科建设针对性、优化诊疗工作准确性、提高诊疗服务效率这几个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医院学科  协作诊疗  学科团队

引言: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指一种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使患者能够得到综合性诊疗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治愈几率,因此,医疗工作者需要深入分析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医院学科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该模式的落实水平,促进疾病诊疗工作的发展。

一、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一)MDT现场学习。医院可以将多学科协作诊疗会塑造成青年、实习医生的学习机会,帮助其获得更多医疗实践中包含的隐性知识。在此过程中,医院需要在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议中为需要学习的医生提供旁听机会,促进其业务能力的发展,此外,这种围绕具体疾病案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还能够帮助青年、实习医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促进了医生、医院、科室的共同提高。

(二)团队完善。医院应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科团队,提升医疗水平。在此过程中,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医院组建出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增强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团队建设工作的发展。在團队完善中,医院要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常态化建设,充实现阶段已有的疾病诊疗,同时构建新的团队,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二、在增强学科建设针对性中的应用

(一)“私人订制”诊疗方案。在MDT模式下,医院需要通过门诊会诊,为具体病例制定针对性、综合性的诊疗方案,然后跟踪方案的落实效果,不断评估和优化诊疗方案,有助于医院学科个体治疗计划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以某县人民医院的MDT诊疗为例,2019年10月14日医院针对一例“肠癌肝转移”病例,该县医院开展了基于恶性肿瘤的MDT诊疗会,并组织了中医科、儿科、肿瘤内科等多个科室的主任以及临床医生参与了诊疗会,最终决定对患者进行PET-CT检查、免疫组化以及基因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来制定具体的手术、辅助化疗方案,同时,还对该病例进行了跟踪检查,以便于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落实了诊疗方案的“私人订制”,增强了学科建设的针对性。

(二)增强专项疾病类型的诊疗。医院通过针对不明疾病类型,基于MDT模式建立针对性的诊治中心,能够增强学科建设的效用,提升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医院应充分发挥MDT模式的人力资源整合效用,针对涉及专科多、病症病因复杂的不明疾病,构建综合性、全面性的诊疗机制,促进医疗学科难题的攻克,例如:某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的UDP儿科诊治中心,医院在卫生计生委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借助MDT模式,将全院各亚专科中的近50名专家,组织成了一个不明疾病诊断核心团队,该团队涉及临床、分子诊断、病理等多个专业,截至到2019年已经接诊了7000余例患儿,提升了医院不明疾病的诊疗攻坚水平。

三、在优化诊疗工作准确性中的应用

(一)提高罕见病疾病诊疗准确性。罕见疾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其具有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等特质,为诊疗工作增添了难度。为此,医院可以应用MDT模式,通过组建跨学科的医疗组,对罕见疾病进行会诊,来制定出一套高精度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增强学科建设效果。以某儿童医院的学科建设为例,医院围绕儿童罕见病诊疗工作,建立了基于MDT模式的多学科协作医疗组,为罕见病患儿进行会诊,使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有效应对了现阶段就诊患儿多、罕见病覆盖面广的问题,增强了医院的学科诊疗能力,促进了医疗水平的发展。

(二)精准化复杂疾病诊疗。医院应在该工作领域中,积极应用MDT模式,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增强治疗方案的落实效果。在此过程中,MDT医疗团队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优化该模式的效用,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例如:某心脏医生集团借助MDT模式,构建了包含心脏重症、外科、临床影像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能够围绕各类心脏病,制定最适合患者情况的精准化治疗方案,同时,该团队还会针对经济条件、合并症等多个方面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免患者面临治疗选择困难的问题,增强了医院学科建设的准确性。

四、在提高诊疗服务效率中的应用

(一)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的促进作用

在MDT模式的背景下,跨学科医疗资源、力量的整合,使得医院学科建设呈现出了模块化、弹性化的发展,同时,为了深入优化该模式的信息互通效用,医院还可以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方式,来提高诊疗服务效率,打破时间、空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从目前来看,由于疫情的出现,使得疾病诊疗工作形式逐步趋向线上形式,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则进一步促进了MDT模式向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发展,完善了医院学科体系建设,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此过程中,医院应深刻理解MDT的内涵,坚持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基础临床结合、以临床问题为核心,明确该模式的落实方向,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二)提高医护资源的利用率。在医院学科建设中,MDT模式在提高医护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各学科专家资源的高效整合,使学科之间得到了充分的信息互通,消除了常规诊疗工作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等问题,优化了诊疗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MDT模式能够借会诊的机会,使各学科专家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并共同对病例做出精细、精准、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然后通过跟踪诊疗结果,不断优化各科室整体诊疗工作水平,实现了医护资源的集约化应用,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的可持续优化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诊疗工作中,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以优化医院学科团队建设、增强医院疾病诊疗能力、提高疾病治愈几率、实现高效诊疗,从而提升国家医疗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南,柯妙璇,林晓吟.粤东地区医疗机构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03):397-402.

[2]徐畅,许红,朱贤.现代医院学科建设模式概述与探讨[J].中国医院,2020,24(04):45-47.

[3]张会会,韩玲,刘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深化医院学科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