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人民医院 (广东 茂名 525300)
梁彩玲 韦利娥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的一种,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细胞[1]。PGI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为腹痛、体重下降、肠梗阻等胃肠道症状[2],容易与其他恶性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漏诊等,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在治疗方面,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情况,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手术为主[3]。有资料显示PGIL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60%,且该病的复发率较高[4]。因此,PGIL的早期确诊对于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联用CT及MRI两种影像技术对PGIL患者进行检查,探讨CT及MRI联用在PGIL的诊断准确性。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诊治的PGIL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PGIL诊断标准[5],经病理确诊为PGIL;(2)年龄为40-60岁,病程为6个月-2年。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腹痛、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本院所选研究对象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平均(50.13±3.89)岁;平均病程(1.01±0.35)年;经病理确诊,其中胃淋巴瘤21例,十二指肠淋巴瘤6例,回肠淋巴瘤11例,盲肠淋巴瘤9例,结肠淋巴瘤14例。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8h禁止饮食,检查前嘱患者饮600mL温开水以充盈胃部。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肾下极或者耻骨联合水平。增强扫描动脉期30s,静脉期60s,延迟期为延时180s扫描。 MRI检查方法:MR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准备与扫描范围与CT一致。MRI常规序列包括T1WI、T2WI(伴及不伴脂肪抑制)、DWI、DCE-MRI。
1.3 观察指标 (1)征象表现:两组均有两名相同的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观察影像学资料,观察病变位置、淋巴结情况、分析黏膜及浆膜情况,出具诊断报告。(2)以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CT检测、MRI检测、CT、MRI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数据带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征象表现 胃淋巴瘤:CT可见胃壁厚度明显增加,有一定柔软度。胃壁厚度增加最小值约为1.02cm,最大值约增加3.72cm,有软组织肿块,病变组织和周围组织差异明显,平扫密度均匀18例,不均匀3例,没有出现坏死或者钙化的现象,增强后动脉期胃黏膜强化明显,其中累及粘膜、粘膜线中断的3例,累及浆膜面2例,淋巴结转移5例,重度不均匀强化2例。MRI检查胃黏膜平扫密度5例DWI信号不均匀,4例患者T1信号稍强,累及粘膜、粘膜线中断的3例,累及浆膜面3例,淋巴结转移7例,5例均匀轻度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
肠道淋巴瘤:CT检查显示肠壁增厚比较明显,约在0.45cm-3.58cm之间,增厚肠壁CT平扫,未见钙化增强后较均匀强化,其中累及肠道浆膜3例、淋巴结肿大3例、并发肠道穿孔1例。MRI检查:受肠道蠕动和肠内其他物质的影响,MRI图片质量与CT图片相比较差,其中累及肠道浆膜7例、淋巴结肿大3例、并发肠道穿孔1例。
2.2 检测准确率 所有患者经CT诊断准确为36例(59.02%),漏诊15例(24.59%),误诊10例(16.39%);经MRI诊断准确的有43例(70.49%),漏诊10例(13.11%),误诊8例(11.48%);MRI联合CT诊断准确的55例(90.16%),漏诊4例(6.56%),误诊2例(3.28%)。MRI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0,P=0.184>0.05)。MRI联合CT诊断准确率高于CT、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2,P=0.000<0.05;χ2=7.469,P=0.006<0.05)。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一种常见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疾病,淋巴瘤可累及患者身体多个部位[6]。PGIL误诊率较高,早期明确诊断对于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有关键性的影响。目前,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胃部肿瘤诊断较多,其临床应用效果已被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而MRI的应用相对较少。针对于PGIL诊断难度较大的难题,我院将CT联合MRI进行诊断,进一步分析两者联用的准确率等。
CT在PGIL中的应用较多,该影像学手段可清晰的显示病灶区区域和三维结构,对于病变区域进行全方面观察[7-8]。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伤害等优点[9],且能够实现多方位成像,刘太峰[10]等人研究显示MRI在对于胃黏膜诊断优势较大,与DWI成像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瘤组织,呈现高信号。
本研究显示CT和MRI联用相比于单纯采用CT、MRI诊断,对于患者征象显示更具体,更准确,结果也表明两种影像学方法联用有助于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在诊断中发现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对于患者出现的浆膜方面的微小改变,CT扫面检测不出,同时对于浆膜外早期肿瘤的累及病变部位判断准确率较低,征象表现中显示累及浆膜的病变例数CT明显小于MRI,进一步表明CT漏诊率较高,而MRI可以很好的弥补了CT的缺陷。因此,建议在CT检查时出现浆膜面较模糊,或者疑似浆膜外病变者,采用MRI进行进一步强化检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MRI检查中5例均匀轻度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表明MRI在增强扫描方面对于动脉期时间的掌握较CT扫描更为准确,能够更好的反应病理学组织特征。
综上所述,CT和MRI在诊断PGIL方面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各自的影像特征,两者联用有助于全面地展示病变组织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