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2020-08-14 22:05赵利梅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发展

赵利梅

地摊交易源远流长,并且在从物物交换到现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变革中,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使地摊交易销声匿迹。2020年两会过后,全国多地相继制定出台鼓励新规,为地摊经济发展“松绑”,地摊经济发展进入3.0时代。然而作为非正规就业、创业的一种最简单形式,地摊经济仍无法完全摆脱原来的路径依赖,各地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结果。而韧性作为地摊经济能够存在且持续维持的关键性能之一,如何增强地摊经济的韧性,从而实现3.0时代中的“循环累积式”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地摊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地摊经济重燃长尾效应明显

当前,适时推进“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顺应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既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又可增加灵活就业,提升城市温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振社会预期,是当前做好“六保”、确保“六稳”的重要抓手。因此,其当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十分明显,此举值得人们关注与期待。

1.地摊经济恢复经济活力:产业业态

疫情防控之下,消费者在餐饮、卖场等室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摊主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铺面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既降低了商户运营成本,也增强了消费市场主体活力。“地摊经济”不仅仅是街头摆摊叫卖,其背后牵扯的产业链十分庞大且复杂,从地摊售卖原材料的供应、摆摊辅助工具、地摊商业管理规范到地摊环保处理,再到“地摊经济”相关话题的网络活动等围绕“地摊经济”的环节,将会慢慢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成都市的“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了旅游业、外卖行业、直播行业等其他商业业态的快速发展。

2.地摊经济稳定市场就业:灵活就业

发展"地摊经济",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群众、低收入人群等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在后疫情时期,成都成为我国第一个放开地摊经济的城市后,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6103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地摊经济就业蓄水池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3.地摊经济助推双创升级:机会平台

摆地摊是一個低起点的创业,也可能是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和新创业项目的试验田。地摊经济为创业新品做产品测试提供了非常好的试验条件,快速测验、快速迭代,一定会有创业企业抓住低成本“精益创业”的机会。地摊经济给能让具有创业精神的年轻创业者,以及想再就业人群,消除创业血本无归的顾虑,能敢试、再试以及社会经验和经商经验的收集,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成都市地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地摊经济”的走红在表面上看可以促进国民就业及经济发展,但其实也存在一些潜在隐患。同时由于地摊特殊的物理空间和经济活动平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影响了地摊经营活动的外溢效果。因此地摊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值得社会各界深度思考。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松懈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地方疫情防控大有放松趋势。地摊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流量聚集,地摊的摊位规定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而人群需要去购买一些东西,也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是一些地摊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人流量密集(例如一些城市的市中心地摊周围人流量是最密集)。不仅防疫意识淡薄,而且防控措施形同虚设,例如来地摊的人们很多都不带口罩,很多摊主都不戴口罩,摆摊人是否持有绿色健康码;一些地方城管体温检测也形同虚设。众所周知,地摊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来去的人们不需要登记,一旦发现有确诊者,很难进行流行病调查,而且地摊人来人往情况复杂,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如果这群人其中有一个无症状感染者,或有一个已经感染的携带者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疫情的第二次爆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存在隐秘性和复杂性,发展地摊经济同时也不能忽视疫情防控。

2.地摊经济相关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

2020年两会过后,各地均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发展“地摊经济”一时之间成为潮流,然而在很多城市,不加选择、不作区分地发展“地摊经济”,变成一种变相的懒政、不作为。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需要,层层定指标、压任务,硬性摊派,地摊经济成了政府行为。如果各地政府不根据实际情况,而是跟风式的鼓励发展导致“地摊经济”过度繁荣,反而极易对大型商超、餐饮店铺、城市生活服务综合体等形成冲击,导致区域服务结构、服务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降级,甚至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退化。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舆论宣传中的过度概念炒作,一些地区发展“地摊经济”演变成庸俗化的作秀与跟风炒作的“眼球经济”。

3.地摊经济标准供给不足

随着地摊经济合理释放,有序发展的推进,对原先的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许多治理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摊经济的基础性研究还很薄弱,标准供给不足,影响了地摊经济的长远发展。地摊经济临时性质决定在区域位置、面积大小、摊位功能性区分、摊位等级、摊位安全有关要求等,都必须由片区城管人员来掌握,凭经验办事。至今为止,不管是中央或部位层面,还是在成都等地摊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方层面,都没有形成一个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这导致成都市不同区域相同行业从业标准不一,以食品行业为例,不同区域对于流动的食品摊在制作与销售食品过程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要求严格程度不一样。

4.政府相关服务和监管与地摊经济发展不匹配、不适应

虽然各地地摊经济发展政策已经进入更加精细精准的2.0版本,但是与当前地摊经济的发展速度、范围、业态相比,远远不能满足地摊经济发展对政策的需求。例如新地摊经济下,现金交易向扫码交易的转变,出现直播卖货等新营销模式,原有的以人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地摊商的经营效率、顾客的购买体验及上网体验,如何实现远程移动管理,提高管理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这都对当前地摊经济的规范化、有序化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地摊经济对店铺经济的冲击

近几年来,实体经济受网络购物平台或者说是电商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严重的衰退迹象,受疫情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倒闭的、转手的比比皆是,国家决定放开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令许多实体店经营者恐慌不已,有人认为实体经济遭受到地摊经济的致命攻击。由于“地摊经济”没有房租水电以及人工费用的支出,车辆后备箱或者一张简易床就是经营场地,经营成本相比传统店铺来说相对较低,同等商品传统店铺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下,门店客流量减少,“地摊经济”的发展又吸引走了一部分客流,传统店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6.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果说环境卫生、交通堵塞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话,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地摊产品,不象超市等,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体系,以及产品质量追究、产品质量赔偿等方面的手段。地摊产品到底质量如何、有没有安全隐患,对有关方面是一种考验。

7.地摊”摊位需求与有限的公共空间的矛盾

在当前城市规划中,大部分城市由于没有专门为“地摊”预留的用地,地摊摊位只能挤占着人行道、街道、人行天桥、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尤其在城市的市中心繁华地段和地铁出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可用的公共空间资源却极其有限,这就造成了部分摊主占道经营,摊位挤占公共空间,阻碍行人和车辆通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疫情防控下地摊经济的定位

1.“地摊经济”是工作和经商转化的“融点”

地摊“火爆”背后,不仅仅在于其中有普通老百姓需要的“小东西”,更在于其价格低廉,带给了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地摊”的背后其实也是工作和经商的重要“契合点”。一些摊贩,在摆地摊时是商人,是老板,是自主创业者;在上班时变工作者,变个人,变打工者。可以说,“地摊经济”是工作和经商转化的“契合点”“融点”,让更多的想创业者通过这种“低投入”的方式试水创业,其实也是“双创”的重要表达方式,这种更接地气的模式,能够为双创升级问题的解决注入新的力量。

2.地摊经济”是城市非正规经济“燃点”

“地摊”在城市中可见于夜晚,走过一个又一个有特色的地摊,不仅仅丰富了人们的夜间生活,更是让整个城市的经济动态活跃起来。当然,这种类型“地摊”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夜经济”。“地摊”在城市中可见于白天,早上的流动早餐点,下午流动的日常用品点。在这流动的小摊位中,点燃了城市经济的温度,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地摊经济”是城市治理的一面“镜子”

“地摊经济”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产物,当然,这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群众需要的表现模式,推动“地摊经济”考验的更是政府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地摊经济”极大方便了购物,带来更多购物新乐趣的时候,更需要在规范化有序化管理上下功夫,既要避免违规占道,为“地摊经济”的繁荣划分固定的经营范围,更需要质监部门能够对地摊商品加大监督,不要让“三无”产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基本的“底线”应该守住,才能够更好地守护群众的健康。

四、充分释放“四种活力”,促进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给予以“地摊经济”为标志的草根经济一片成长的空间,不仅是当前疫情冲击下应对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权宜之计,也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复苏,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这既要依靠政策制定的张弛有度和弹性执行,又要依靠基层的积极配合、群众主动参与监督、摊贩自觉遵守规则等,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共赢的经营和生活环境,才能在城市“烟火气”和“有秩序”间找到平衡点。

1.充分释放空间活力,重塑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地摊经济有序化和规范化

围绕着地摊商贩对摆摊空间的基本诉求,再参考城市人群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特性,精选城市适宜区域和优质路段,划定地摊经营的基本公共范围,并配套完善全面的服务措施,绘制标有摆攤地点的地图,并要详细标注摊位地点时间的完整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信息,一方面为摊贩在经营场所上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为市民提供便利消费渠道,寻求各方利益主体的“最大公约数”,找到城市有效治理的最佳均衡点,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的公共秩序。此外,还要考虑引入“空间折叠”和“分时共享”的概念,将目前部分城市空间从长期固定转化为临时占用。如同一块区域,白天是市民通勤出行的公用空间,傍晚是市民健身活动的休闲空间,夜晚是市民娱乐消费的经济空间,从而保证空间利用时间上的最大化,实现不同时段的空间功能活动的丰富性,拓展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适时动态调整管理策略,确保空间的高效利用,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2.充分释放功能活力,结合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地摊经济特色化和现代化

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体现着城市的生机。地摊经济是对市井精神的延续和民间文化的传承,结合每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独有的文化辉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增强地摊经济的文化内涵,提升地摊经济的文化品质,突显城市的文化渊源,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城市文化和产业布局,促使“地摊经济”与文创、科技等新兴服务形式融合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链升级和价值增值,从而增加其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地摊经济”的现代化改造。

3.充分释放民生活力,重构城市社群关系,促进地摊经济人性化和柔性化

“地摊经济”不应该仅仅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宜之计和昙花一现的经济现象,而应该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视角,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政治高度,积极探索扶持“地摊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草根创业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

松绑“地摊经济”,还要加大行政保障,增强管理智慧和服务能力。强化监管力度,规范交易行为,在食品健康、卫生防疫、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地摊经济安全经营、有序经营、诚信经营,保证城市的秩序井然,保持城市的整洁风貌。盘活“地摊经济”,强调柔性治理,探索自治途径,重拾城市的温度。用人性化、科学化的治理模式,坚持协调协同,增强地摊摊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激发商贩摊主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断探索城市治理的新途径。

4.充分释放网络活力,凝聚经济聚合体合力,促进地摊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

从经济学、现代零售业的角度看,重启地摊经济也不是重走老路。现在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物质丰富程度、消费购物习惯以及快递物流业发展情况,与昔日都不可同日而语。与之相应,发展地摊经济也要有网络的思维和方式。事实上,新的浪潮已经开始涌现。近日,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均提出相关政策支持地摊经济。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岗位,更是从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赋能地摊经济、重塑地摊经济。首先,实行实名制备案制度。想要摆摊的商贩,要到街道办进行实名备案,学习相关法规并签订经营承诺书后便可发放临时占道经营证。其次,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结合,纳入网联管理系统和个人诚信管理系统。实名制数字化时代,地摊交易已经通过扫描电子支付和数字支付实现了买卖双方的数字化,有了数字痕迹,便于追溯管理,包括产品的质量、供给和需求者的个人信息。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发展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