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青
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数字移民”的教育者要对新时代的“数字土著人”进行“教育”。如何让两者沟通无障?“信息技术”便是有效的途径。习作教学多年来的“线性结构”,总是让一部分学生“无处下笔”,而当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学手段的技术化让其身临其境;习作平台的网络化让其爱上习作;反馈评价多元开放让其找到存在的价值。这种在四通八达的网络快车中探寻习作的润土,是艺术更是智慧。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教学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今学生是在网络和手机等数字技术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被称为“数字土著人”。相较于他们,我们教育者更像“数字移民”。如何改进我们教学,让其更适应这一代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运用他们的语言,也就是:信息技术。
当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传统的“线性结构”则被打破,成为“立体结构”。其教学更开放、更灵活、更有整体性。同样,当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的习作课堂,通过视频、幻灯、网络、实践等方式的整合,使学生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相结合,从而“言之有物、笔下生花”。从平面的文字变的立体可感,简单的评改成为了生命的对话。
一、教学手段技术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了。” 能够引发学生兴味,自然少不了“情”与“景”。
1、直观情境,引发兴趣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其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创作,若利用画面、视频等将其调动,那么习作恰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对于缺少观察和积累的学生来说,习作如“无米之炊”,本就有畏难情绪。如果将家乡的习俗制成微课,或是截取一段视频开场,从学生习作的心理难度上就有所降低,同樣也为接下来的讲授作好铺垫。
2、整合素材,丰富内容
以前我们用笔记录文字,后来我们用图片定格画面。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打破我们时空的限制,让不同空间的人、事、物在某一时刻同时呈现。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师生运用多媒体展示定格的画面,像比赛、读书、值日……各种记忆犹新的瞬间,配上简洁的语言讲解,真情不加渲染,自然涌动。
3、放慢动作,践行观察
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神”在乎细致的刻画,如何将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则需要我们放慢观察的步伐。就像把“起立”的一瞬间刻画成“百帧”的效果。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恰恰可以还原这“百帧”之效。例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把一个“运动健将”描写地淋漓尽致,就需要把他运动时的一瞬间刻画细腻,带领学生观看其运动的分解视频,学生自然明白:原来一气呵成的动作里有那么多秘密。借此讲授描写的方法便顺理成章。
二、习作平台网络化
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一个账号就是一个媒体。学生们通过创设自己的媒体,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学生互评互鉴,体会习作的乐趣,留下成长的痕迹。网络环境下,共享的平台不可枚举。所以如何在四通八达的网络快车中探寻习作的润土,是艺术更是智慧。
1、“微”习作,让记录生活成为习惯
“微”习作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一种产物,不仅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同样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习作学习中,应用“微”习作,以生活、学习为素材,展示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虽短小,但却是最真实的情感,一方面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另一方面培养其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2、“共享”班级,让文字成为交流的工具
“共享”班级,不是“共享”教室,而是“共享”班级的故事。通过班级公共号,展示班级流动日记。它比传统的“班级日志”更具有时效性、开放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展示,同样也能在第一时间“共享”。学生便能在“评论处”留下自己的认知与看法,对于师生的了解实为一件法宝。同样,正是由于“共享”班级的开放性,家长也能融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动向,促进家、校沟通。
3、“点赞”互赏,让习作成为快乐的源泉
自我的成长需要肯定,同样习作的进步也需要学生看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看见”。因此,当学生的习作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展示时,尤其看到家长、老师给予的点赞、同学的评价,其自信心便油然而生。通过这种小小的鼓励让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三、反馈评价多元开放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标倡导习作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师生、生生等都参与到日常的评价中。当我们的把信息技术引入习作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还可以是朋友、笔友、网友等,任何一个活跃于平台上的自然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2、评改方式多样化
在网络平台中,我们除了日常的习作评改,还可以组织征文、举行个人作品展,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同样,由于网络自带记忆功能,我们除了横向比较,纵向的成长也一目了然。就如“成长记录袋”一样,对于学生来说:是看得见的成长,是自信心的来源。
信息技术是时代的潮流,是我们这些“数字移民”者一定要顺应的事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信息课堂首先要有信息技术的土壤,比如:多媒体、白板,以及学生的经济基础。因此不是任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可以践行信息课堂;其次,我们要明确信息课堂不能代替传统课堂,多样的平台、多样的评价方式是我们的教学的锦上添花,日常的课堂互动、师生的眼神交流,以及低年级教师的日常板书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因此,教师要秉承辩证的思维在习作教学中适时地践行信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