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性主义评论家,卡拉霍洛韦的学术作品批判继承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和西方生命伦理学研究成果,关注包括美国黑人在内的黑人群体的生存境况。本文从凯西卡鲁斯及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的创伤理论出发,分析霍洛韦的批评思想,探讨她的学术研究如何书写非裔美国人的创伤及发掘疗愈的可能途径。霍洛韦的批评思想为研究黑人文学和文化提供新路径,并为理解创伤、种族及身份的关系提供了新角度。
关键词:卡拉霍洛韦;黑人女性主义;创伤;身份
卡拉霍洛韦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性主义学者,杜克大学校级特聘教授。她的学术兴趣包括黑人文学、美国非裔文学及文化、黑人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等领域。她在杜克大学法律系、英文系、非洲及非裔研究系及女性研究系担任教职。她是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研究中心和富兰克林人文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杜克大学临终关怀研究所、特伦特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人文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此外,她还在杜克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杜克大学荣誉学位理事会及普林斯顿女性及性别研究理事会担任理事职务。
她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1994年)的4篇论文、3部著作致力构建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第二阶段(1995年-至今)的5篇论文、3部著作致力构建文化生命伦理学。本文从凯西卡鲁斯及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的创伤理论出发,分析霍洛韦的批评思想,探讨她的学术研究如何书写非裔美国人的创伤及发掘疗愈的可能途径。
一、非裔美国人的双重创伤
在《书写历史 书写创伤》一书中,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区分了两类创伤:缺失/结构性创伤和丧失/历史创伤。他认为,缺失和结构性创伤具有跨历史性,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所有个人、社会和文化中,例如与母亲的分离、进入语言以及从自然到文化的过渡。缺失/结构性创伤产生的焦虑可能无法完全消除,因为它是一种没有目标的焦虑。相反,丧失/历史性创伤是特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受到它们的影响或处于与之相关的主体地位。因此,损失/历史性创伤产生的焦虑与特定的对象相关,更容易克服。
拉卡普拉对缺失/结构性创伤和丧失/历史性创伤的区分,有利于理解霍洛韦作品中展示的非裔美国人经受的双重创伤。在《行为规范:种族、伦理与性格的肤色》一书中,霍洛韦指出,黑人女性在殖民时期和当代都遭受歧视和压迫。十八世纪欧洲通过对非洲的殖民,掠夺了大量劳力、财富和资源。在欧洲殖民者犯下的种种罪行之中,和贩奴贸易一样臭名昭著的是,将非洲黑人女性当成动物一样在欧洲各地展出,供人观赏研究。十九世纪早期,有两名非洲黑人女性被殖民者带到欧洲,取名为“霍屯督的维纳斯”,在欧洲各地像动物一样被展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所受的心理创伤,使她们年纪轻轻就悄然离逝。更令人发指的是,她们死后不仅不能入土为安,相反地,她们的遗体被白人科学家解剖,臀部和性器官被处理后永久保存,供白人科学家研究。霍洛韦指出以桑德尔·吉尔曼为代表的当代白人学者,打着现代科学的旗号,但其进行的“窥阴式”的研究和历史上的白人殖民者并无太大差异。在他们眼中,黑人女性是没有思想、智商低下的生物,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向世人展示黑人女性“惊人的”生殖能力。因此,这类当代白人学者以科学研究为名成功维系了对黑人的多种歧视性刻板印象,从而巩固了白人文化的优越地位。
黑人女性文学记录了奴隶制和种族制度给黑人造成的创伤,因此霍洛韦在《停泊与隐喻:黑人女性文学中的文化与性别》从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艺术特点等方面研究了以西非黑人女性文学和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文学特点。西非黑人女性文学和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都重新发掘父权制度下被压抑的女性声音,将语言视作创作力的源泉。西非黑人女性文学和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中频繁出现女神形象,但具有不同意义。在前者中,女神是灵性的载体,而在后者中,女神象征着非洲文化。西非黑人女性文学兴起于反抗欧洲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因此它以复兴本土文化、反抗欧洲殖民霸权为己任。相比之下,美国非裔女性文学对女性声音和非洲文学的发掘,更强调非洲文化尤其是非洲女性传统对构建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作用。
鉴于西非黑人和美国黑人都遭受白人的殖民统治和压迫,霍洛韦认为黑人女性的写作虽然以女性为中心,但有着和白人女性主义写作截然不同的特质。对西非和美国非裔女性而言,英语是和殖民历史及创伤紧密相连的语言,运用英语创作,必须对英语进行“修正式的使用”,借助英语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传播族群文化,并挑战西方文化的霸主地位。在黑人女性文学中,作家常常使用神话表现族群历史文化,霍洛韦认为拥有口头传承特质的神话不仅能保存族群记忆,还能挑战以书面文字为中心的正統历史。黑人女性文学特殊的发展背景使其和英语之间存在异质性,进而使得“移义”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非洲和非裔美国人在运用英语创作自身生活经验时,会赋予英语新的意义,另一方面,批评家在运用英语解读非洲及非裔美国文学时,应努力使其解读不背离该文学表达的特定文化背景。
霍洛韦的研究展示,奴隶制度剥夺了黑人的身自由,使其成为奴隶主的财产,沦为奴隶的黑人被迫与母亲分离,与自己原有的语言和文化分离,进入欧洲殖民者为其限定的语言和文化之中,在殖民地饱受压迫。二战之后,原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独立,但不平衡的世界经济发展及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政治体制,使得种族歧视和暴力依然在世界各地存在。因此,包括非裔美国人在内的黑人群体,不仅经历了丧失/历史性创伤,还经历了缺失/结构性创伤。
二、徘徊于死亡危机和生存危机之间的双重叙事
在《无人认领的经验:创伤、叙事和历史》一书中,凯西卡鲁斯借鉴了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中的创伤理论、摩西和一神论,以及保罗·德曼的指称性概念,从创伤与指称的间接关系及其不可避免的延迟性影响角度来理解创伤,探讨了创伤的本质及其与经验、历史和叙事的复杂关系。卡鲁斯指出创伤既是破坏,又是幸存,具有自相矛盾的特点,创伤叙事是一种双重叙述,在死亡危机和生存危机之间来回振荡。创伤事件令人震惊的影响总是被延迟,随之而来的侵入性图像和思绪长久困扰着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创伤事件的幸存者被夹在充满死亡威胁或恐怖情景的创伤性过去,但又渴望克服困难以重新适应生活。随之产生的创伤叙事,揭示了幸存者的过去和现在的经历,以及他/她努力理解创伤事件,继续生活的努力。
霍洛韦的专著《行为规范:种族、伦理与性格的肤色》分析了美国种族、性别、阶级和语言在个人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美国非裔群体身份建构和文化传承始终处于死亡危机与生存危机的张力之间。在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黑人青少年因其肤色和年龄成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社会不公使黑人社区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贫困的生活环境和种族歧视使一部分黑人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主流媒体对此大肆宣传,将黑人青少年塑造为暴力、“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人。这类语言被白人用来促进种族主义的盛行,被部分黑人用来逃避责任。例如在报道1991年北卡罗莱州达拉莫市发生的一起黑人少年打死92岁邻居的事件时,报纸着力将黑人少年塑造成一个麻木不仁、道德败坏的人,因此才会为一辆20多年的老车打死年迈的邻居。霍洛韦指出这类评论仅关注青少年犯罪者所犯的罪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没有提及社会中歧视不公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黑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少有媒体关注。 十五岁的非裔女孩塔瓦娜柏兰利被虐事件是有力证据。1987年11月的一天,遍体鳞伤的塔瓦娜在失踪四天之后,在一块荒地上被发现。当时的她蜷缩在一个塑料垃圾袋里,只穿着一件衬衫,神情恍惚,对外界毫无反应。她的头发被剃光,鼻子、耳朵里被塞满蘸尿的棉球,身上被烟头烫伤、涂满狗粪、并写满“黑奴”和白人种族主义恐怖组织3K党等字样。面对被严重虐待,身心都遭受巨大伤害的塔瓦娜,全国儿童保护组织对此却漠不关心。
黑人的生存危机不仅反映于针对黑人的暴力的社会新闻,还体现在霍洛韦养子贝姆的不幸经历中。贝姆在出生不久后被迫与生母分离,被送往收容所,在那里他遭受了性侵。后来,贝姆被一个白人家庭收养,虽然衣食无忧,但却常常遭到种族歧视和嘲笑。4岁时,贝姆终于告别过去黑暗的日子,被霍洛韦夫妇收养。两人视贝姆为己出,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耐心教育他,不幸的是,这些没能抚平幼年时期不幸遭遇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因此产生的报复社会心理。贝姆在21岁时,被指控入室抢劫、强奸,被判处95年监禁。在贝姆入狱之后,霍洛韦常常寄书给他,希望他能像马尔科姆艾克斯和埃尔德里奇克利弗一样经历牢狱之灾却能浴火重生。在贝姆入狱半年之后,传来贝姆被狱卒射杀的消息,官方的理由是贝姆试图逃跑。
贝姆的死给霍洛韦带了很大打击,也促使她深刻反省包括黑人成人在内的所有美国成年人为保护青少年成长应尽的义务。有感于无数像她儿子一样无辜的非裔美国人死于美国不公的社会制度之下,霍洛韦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在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查阅历史文献后,完成了《传承:非裔美国人祭文》一书。霍洛韦在书中指出,私刑、医疗机构对黑人生命的漠视和自杀是造成黑人非正常死亡的三大因素。从美国建立伊始至民权运动前,白人种族主义和司法机构漠视黑人生命使得私刑在美国泛滥。一战爆发后,大量白人和部分黑人青壮年男性加入美国军队前往欧洲参加战争。与其同时,在国内,大量黑人从南方农村移居到北方城市填补因白人男性离开造成的就业空缺。这使得白人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突然提到的地位感到恐慌和仇视,因此在美国各地爆发了多起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造成黑人非正常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是医疗机构对黑人生命的漠视。很多黑人在生病或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去。自杀是黑人群体非正常死亡率的第三大影响因素。在白人至上的主流文化影响下,黑人遭受着种种不公正,加上个人生活的不顺利,部分黑人选择了自杀这条道路。
美国黑人生前常遭受歧视与暴力,逝世之后也很难得到妥善安葬。美国内战之前,白人掌控者殡葬行业。黑人的命被视如草芥,能安然入土已属不易,更不奢望能享受像白人一样的殡葬服务。极少数能支付殡葬费用的黑人,也要常常被区别对待。他们被要求使用后门和地下室,他们亲人的尸体常常没有得到细心的看管,并且白人牧师经常拒绝给黑人提供葬礼服务。内战之后,美国黑人开始从事殡葬业,为黑人群体提供有尊严的葬礼。霍洛韦对美国黑人非正常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了种族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处于死亡危机与生存危机的张力之间的美国黑人不屈不挠的斗志。
三、非裔美国人创伤疗愈的可能路径
在《书写历史 书写创伤》一书中,拉卡普拉呼吁对创伤事件进行“移情式研究”,这种方法强调对创伤性事件的知识性考察,但也注重其中的情感研究。它关注个人在面对创伤性事件时的复杂情绪,避免美化或固化创伤,从而使处理创伤成为可能。霍洛韦的学术兴趣、研究转向及特点显示了个人经历与学术研究的紧密联系,也表明了“移情式研究”对个人处理创伤性事件的积极作用。养子贝姆被射杀之后,为了帮助自己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寻找生活和研究的动力,霍洛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以期从书本中找到心灵的宁静。在阅读到无数黑人从阅读中获得力量和命运展开不屈斗争后,她意识到阅读对黑人的重要性,从而萌发了撰写专著的愿望。三年后,《书签:黑白之间的阅读实录》诞生。
在《书签》中,霍洛韦从回忆录、自传、采访等材料中探索阅读与黑人身份建构及身份認同的关系。奴隶制时期的美国,黑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但黑人从未放弃过接受教育的机会。种族歧视的大环境并没有磨灭黑人受教育的动力,相反地,黑人家庭、教会、学校成为黑人文化的传承者。除了家庭、教会,图书馆也成为黑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黑人进入图书馆看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废奴运动之后到民权运动兴起之前,黑人在美国依然受到歧视待遇。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依然保留着对黑人的歧视政策。一些图书馆不对黑人开放,另外一些禁止黑人在馆内阅读。民权运动之后,黑人终于获得了和白人一样可以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
图书馆不仅能为读者提供知识,很多时候也帮助不少黑人战胜生命中的恐惧、无助和自闭。作家兰斯顿休斯在自传《大海》中写道,童年时,当他妈妈第一次带他去市图书馆时,他就爱上了图书馆和里面的图书管理员。除了书籍里描绘的精彩故事,图书馆的建筑也给年幼的休斯带来了安全感。他知道图书馆会一直在那里,不会像其他建筑一样被抵押或拍卖。监狱图书馆作为一类特殊图书馆,成为黑人接受教育、传播革命思想的渠道的重要场所。作家、政治活动家、黑豹党领袖埃尔德里奇克利弗在自己的回忆录《冰上的灵魂》中记录自己在福尔松州立监狱的经历。十八岁时,克利弗因持有大麻被判刑投入福尔松州立监狱。在狱中,克利弗想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但监狱的图书馆审查制度严格,只允许囚犯们阅读非小说类作品和法律书籍中的庭审内容。尽管如此,他申请从州立图书馆借阅了黑人民权运动家罗伯特富兰克林威廉姆斯的名著《持枪的黑人》,并将其在狱友中广泛传阅。书中提倡的黑人应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对广大黑人囚犯有很大冲击力,此后该书被监狱官方禁止。霍洛韦指出,阅读是既是黑人认识本族群文化、构建身份的重要步骤,也是他们理解其他文化,进行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霍洛韦对黑人女性文学的研究,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对英语、非洲方言以及美国非裔方言的使用,反映了黑人女作家以文学表达族群创伤、建构族群记忆的努力。她对美国种族制度对黑人群体造成的创伤的分析,展示了黑人群体在死亡危机与生存危机的压力之下,努力生存并寻找疗愈之路。霍洛韦的学术研究,对促进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美国种族制度及创伤理论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Caruth,Cathy.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and History[M].The John Hopkins U P:Baltimore and London,1996
[2]Dominick,LaCapra.Writing History,Writing Trauma[M].Baltimore and London: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3]Holloway,Karla.Moorings and Metaphors:Figures of Culture and Gender in Black Womens Literature[M].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2
[4]Holloway,Karla F.C.Codes of Conduct:Race,Ethics,and the Color of Our Character[M].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5
[5]Holloway,Karla.Passed on:African American Mourning Stories[M].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2003
[6]Holloway,KarlaF.C.BookMarks:Reading in Black and White[M].New Brunswick and London: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06
[7]嵇敏.美國黑人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女性书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王军、陈雅洁.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003):47-50
作者简介:
康慨(1985--)女,湖北襄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电影研究、性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