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要]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实际上是以群众为主体,把文化当作载体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而展开的一整套系列文化活动。在当今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背景下,群众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工作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所以群众文化工作也应该结合现代化的互联网发展技术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不再单单是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而是精品的线上文化活动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将会使服务更便捷、推送服务更加精准的同时让群众体验更全面的服务。
[关 键 词]互联网+;时代创新;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不再单单是传统的线下工作模式,而是结合互联网技术而衍生的智能群众服务系统,在促进群众文化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同时,更便捷地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高效服务和精准体验。
(一)群众文化工作更加便捷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今时代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并且人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新时代的生活形式和文化形式。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使得群众文化工作产生创新发展的趋势,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在互联网+为载体的背景下,产生了互联网+群众文化的服务形式。以文化馆的群众文化互联网+网络形式创建为例,可以将群众文化中所要发布的各类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展示,人们可以非常便捷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搜索,从而及时获取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各种资讯,以达到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二)群众文化工作更精准
对于实际群众文化的效果来说,更重要的是怎样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何能平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全覆盖,这些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人们生活文化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同时还应该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兴趣爱好。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群众文化工作的创建,可以通过文化平台建立起消费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及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一些视频或音频文件,从而保证在群众文化展开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实时更新的同时,还能大量地掌握后台数据,使人们能够更加实时准确地了解到群众文化工作的最新状态,并帮助人们更直观精准地了解群众文化。
(三)群众文化工作更全面
群众文化工作服务是否全面决定着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能否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媒体在群众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更丰富地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也能够使人们在体验群众文化的服务方面更加全面。在进行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创建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文化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互联网+文化平台,使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工作更及时、更全面地传递给群众。在对文化信息进行传递和宣传的同时,我们可以配套文艺作品或其他演出活动的展示,还可以进行在线辅导,要求群众反馈服务感受,从而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及时修改,在高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群众文化若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则能够形成非常好的聚合效应,还能帮助群众文化工作积极开展,但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依旧存在非常多的困难。
(一)认知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每个领域都希望高效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和转变,使得各个领域都能够增强服务质量,所以群众文化工作应用互联网+技术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转变的同时,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方式缺乏认知,所以使得互聯网+技术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展开。在缺乏对互联网+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人们对互联网+环境产生了更多的认知障碍和偏见,从而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创新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二)信任障碍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潜在的可能,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工作也同样如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群众文化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多样、快捷的同时还使人们的思想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互联网衍生出一些崇洋媚外和低俗腐朽的不良思想,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使得人们在文化消费的同时产生了对互联网的不信任和偏见,这就使得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变得更加困难。
(三)技术障碍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想要彻底转型,就应该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支撑点。但是在结合群众文化发展的初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式在空间和应用上都受到了技术操作的阻碍。在技术操作不能够及时更新和掌握的同时,使得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方案难以进行,互联网+文化背景平台实际上是网络化的群众文化平台,但其背后依旧隐藏着一些不受控制的互联网漏洞,人们经常会因为好奇心而掉入这样的互联网文化陷阱,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互联网文化时代群众工作的开展。
三、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方式
因为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受到信任、认知以及技术等困难的阻碍,所以本文将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路径的创新分析,旨在构建出新时代的网络群众文化服务方案。
(一)减少认知偏见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群众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崭新的群众文化创新挑战,所以想要改变人们对事物的守旧观念和认知,就必须要及时地消除一些人们对新鲜事物的顾虑和偏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最重要的是增强群众对互联网平台的正确认知,在不断促进文化惠民项目发展的同时逐渐满足群众对互联网+时代服务的发展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创新方案,提高人们对网络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帮助人们提高对新事物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及时开展一些教育培训,从而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互联网+时代下的群众文化平台;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人们喜欢的文化工作形势,强化社区邻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使人们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能够参加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从而转变人们对互联网+时代文化工作的认知。
(二)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信任基础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人们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人们之间交往频繁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大大下降,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交往的同时信任程度不能被保障,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难以展开。所以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应该重视对群众文化参与的信任基础,在现代化的互联网空间背景下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通过对历史文化底蕴的不断挖掘,不断完善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逐渐强化群众在文化工作载体上的信任应用,从而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交往理念,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现代化网络文化服务平台。
(三)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技术安全性
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融合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同时,使得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逐渐扩大了群众文化的工作范围和影响力,在顺应新时代技术发展潮流的同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技术操作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它决定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技术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决定着群众文化网络技术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群众文化有序地展开就离不开信息技术操作的创新和保障。
四、结语
现代互联网+技术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器,为群众文化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在互联网+新时代下,作为群众文化开展的服务工作者还应该不断地进行群众文化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在新时代的发展基础上切实感受群众生活,从而高效地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转型。
作者简介:蔡婧(1988—),女,汉族,福建南靖人,大学本科学历,群文馆员,主要从事工作:群众文化工作。
作者单位:南靖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