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近几年,国漫开始迅速崛起,继《大圣归来》和《白蛇:缘起》之后,《哪吒之魔童降世》也顺利掀起了一场“国漫热”。这几场电影都或多或少地对传统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为其赋予了不一样的灵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后的两个小时票房便顺利破亿,更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当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进入电影院之后,我便了解到该电影能够产生这种强大效果的原因所在。从整体的观感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无论是在人物设定、故事架构、思想主题方面,还是在整体的画面制作上都不输之前的热门国漫电影,甚至大有超出之势。
从人物设定来看,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经典人物,但他们又与我们所认知的有所不同,这种创新式的改编打破了传统的人物认知桎梏,迫使观影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开始观看这一典型的中国神话故事。在电影中,哪吒与敖丙始终是以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二者在身份上,一个是魔丸,一个为灵珠;在属性上,一火一水;在性格上,一个嚣张,一个内敛,共同上演了一个关于偏见、屈从与斗争的故事。以两个人物为中心,又分为两大派别。在哪吒一派,有李靖夫妇、太乙真人;在敖丙一派,有申公豹、老龙王。太乙真人不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仙人,而是一个有着四川口音的胖子,几乎承包了整个电影的笑点。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既体现出了对百姓的负责,又展示了自己的母爱情深。与之相比,其父李靖的爱便显得更加内敛、深沉,以己命换哪吒之命的博大父爱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神话中“国比家大”的父亲形象。实际上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申公豹和龙族都只是为了得到认可,但却因为人们的固有认知一次次陷入窘境,而这种成见在当下的社会中也比比皆是。该电影中的人物不仅跳脱出了原本的设定,更被赋予了更加新颖的意义,进而彰显出了电影的深度。
除了清新脱俗的人物设定外,还不得不说故事在整体架构上的优越性。《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并加以改造。时代在发展,只要改编得足够合理,能够让大家接受,便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是如此。在故事建构上,它不仅严格把控好了幽默与严肃的时机,更围绕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进行了展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知,没有人生来就能够被定义,哪吒如此,敖丙也如此。在哪吒认知自我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人的帮助,他们将哪吒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而哪吒也在之后顺利影响了敖丙。该电影用诸多铺垫所确定的结局告诉我们,成见是一种害人的东西,但是命不由天,打破天命即是打破成见的枷锁。这种对价值观的升华,不仅影射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成见,更指明了打破成见的必要性。不被定义,才能活出自己。
一部好的电影,要想让人产生去看的欲望,首要的便是人物造型、场景等一系列外在画面,再就是台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和敖丙的形象都有向魔丸、灵珠靠近。而哪吒又以两个形象出现,一个是大嘴大眼,有着“黑眼圈”,加之沙哑的声音,给人以离经叛道之感,这不仅突破了刻板的印象,更符合“魔丸转世”的形象;一个是充斥着强大力量的哪吒,代表了解放之后的力量,更与之前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得的是,两个形象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从电影的场景来看,它不仅融合了中国风,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并展示了其精良的制作水准,这无疑是该电影获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之外,我还非常喜欢电影中的台词,不多余、不赘述,只在适合的时间开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观影者产生跳戏的情況。在哪吒将要遭受天雷之时,他并没有说出惯有的煽情台词,而是以“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准哭哦”引爆了泪点,足见该影片对细节的重视。
该部电影的看点还在于哪吒与敖丙的友情,即便他们是两个极端,但也向我们展示了知己之间的互相救赎。正因为是朋友,所以才愿意卸下复兴龙族的重担,共同迎接生死的考验,才能够一起与成见、与命运抗争。小哪吒说:既然命运不公,那我就要和命运斗争到底,这既是最核心的精神主题,又是对命不由天的真实写照。尽管该电影中所塑造的哪吒跟我们所认识的哪吒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哪吒身上的不屈精神。古有“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今有“脚踩星河,以身抗雷霆”,哪吒始终是以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的,他与生俱来的傲气是对不认命的一种真实写照。相较于传统神话故事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升华,将故事变得更加宏大,也更适合电影播放,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