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光潜
古往今来,画紫藤者多矣,能画出气韵者少,画出神韵且能映照内心世界的更少。
无论是传统工笔还是写意,性情是绘画的翅膀,性灵是绘画的灵魂。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徐熙《蝴蝶紫藤图》时,为之耳目一新。目为色,耳为鸣。色是藤、茎、花和蝶,青紫红蓝白,笔笔到位,丝丝清晰,纤毫毕现,即便是枯梢萎须,以及蝶斑、触须等也画得非常逼真;鸣是蝴蝶振翮而生,翩翩起舞,咝咝复咝咝,轻微到不易觉察。如此细密周到,全仗性情而为。最近,我在研读徐渭的诗与画时,又重温了他的《杂花图》。此图绘有13种花卉果蔬,其中紫藤令人叹为观止—绝非青藤书屋里种植的曲折袅然之野藤—全然大写意,寥寥数笔,纵横自在,捭阖自如,线条疾驰,近乎癫狂,墨枯笔止处,意犹未尽。本是一纸斑斓皆紫藤,春意阑珊流连处,而到了徐渭的笔下却是花瓣裹挟在古拙苍茫的藤茎之间,显得格外萧瑟,仿佛耳畔响起震撼人心的大乐章—戚戚而恸的背景音乐。
除却徐渭,我还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偶尔也看一看现代画家的作品,譬如我现在正凝视着的邱和法先生的紫藤图,银光闪闪,紫云飘香;百鸟鸣春,春意盎然。邱先生的这几幅紫藤图,都是最新作品,色彩鲜艳而夺目,墨香浓郁而弥漫。无论是洇染着整个画面的熙熙紫云,还是灼灼与日同辉的攘攘紫藤花,它们都洋溢着春天的烂漫,令人感受到处处生机勃发,时时春光明媚。
邱和法先生生于津门,也许和我一样,对紫藤有着特别的情感,尤其是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唤醒了沉睡的故乡—灵魂深处的缩影。我老家麒麟畈是个依山的小村庄。每到春深季节,山野姹紫嫣红,溪流哗然。一片片红杜鹃,点燃了山坡;一树树紫藤花,参差闪烁。一个如火如荼,激情迸发;一个幽雅静寂,浪漫盈怀。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紫藤花,一是好看,令人心安意静;二是紫藤花煮熟晒干后可食,既是野蔬,又可果腹。城市化以来,紫藤已然成为都市的重要景观,随处可见。它枝繁叶茂,紫花如蝶翩然,花序如串似瀑,花香馥郁,令人心旷神怡,亦可自慰乡思。
唐代李德裕在《潭上紫藤》中写道:“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欣赏邱和法先生的《紫云飘香》,我眼前油然浮现出“岩树已青葱”与“繁英照潭黛”的情景。邱先生的紫藤世界,充满着欢乐与憧憬,有现实的影子,也有梦幻般的向往。青藤翠叶,紫云花瓣,映照着辽阔的天空,那山形,那袅然的紫藤萝,那鸣春吐翠的飞鸟……无不在水墨中荡漾而升腾。它们是那么明净而富有想象的内涵,其中也不乏一些传统的绘画元素,譬如飞鸟,如同齐白石《紫藤蜜蜂》中的蜜蜂和《紫藤雏鸡》中的雏鸡等,令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意趣以及对生活美满的期盼;譬如顽石陋岩,如同吴昌硕《紫藤抱岩》和《紫藤垂露》中的巨然丑石等,它们都昭示着生命的来路与去向。有意思的是,齐白石的紫藤往往垂垂然,飘飘然,几乎看不到石头的影子,处处充斥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即大俗至大雅。吴昌硕却时常在紫藤的世界里种植石头,随心所欲,令风雨洗蚀,浅浅而不断地释放营养,令整个画面充满着苍古的意味,雕虫而生雅,因此更适宜文人的雅玩与揣摩。邱和法先生的《紫藤图》里也有丑石,旁树曲枝,紫藤攀附,然后藤垂花坠,仿佛紫藤萝瀑布,又似一帘幽梦。花密叶疏,鸣春者悠然,此刻画中的陋岩尤其显得重要,似乎缺少了这幅画就少了分量。
几幅紫藤图中,我尤其欣赏《银光春色》中的熠熠银光。那些漫不经心而点染的色彩,如风夹雨,一泻千里,涤涤尘埃,还原了春天的洁净之貌。而银光流泻的方向恰恰与双鸟同视的角度保持一致。两只鸟凭借陋岩,居高临下,眺望远方—这是诗的远方,也是现实生活的远方。无论画家是无心还是有意,它的寓意都是深刻的,令人回味无穷。此图中,花朵丰饶,枝叶窈窕,光色斑斓,危岩岌岌,鸟的情态安然无恙。它们也许同画家以及我一样,心中有着无限的惆怅,仿佛紫云浓郁,挥之不去。
通览邱和法先生的《紫藤图》,我有几点感受。一是水墨洇染謹慎却不乏恣意,胸中藏墨,笔端流情,大雅可及; 二是赋光于形,无中生有,将春光的形态表现得恰到好处;三是点染与泼墨相济,由近及远,由实而虚,渲染层次分明、质感生动,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四是随类赋彩的传统技艺在其笔下成为丰盈的现实,即黑白与彩色的恰当融合与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营造了迷离空蒙的艺术视觉效应。
邱和法先生跟我同行,是高级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四十余载。只是我从事的是理科教育,且在不惑之后弃理从文,不过我的身份仍然是中学高级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严谨的,甚至待人观物都是严苛的。教师的职业烙印要明显于其他行业,一般从教超过10年,不可磨灭。这一点,在我诗文的遣词造句以及邱先生的绘画语言中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我喜欢邱先生绘画语言中的严谨与干练,几乎没有偷懒之笔和潦草之墨,即便是泼墨洇染之处,也是十分谨慎的。这是他的优点,难能可贵。当然,他因此而拘谨,少了纵放之感。如果多一点齐白石的放肆之“俗”和吴昌硕的琢心之“雅”,把水墨泼得再开阔一点,写意再放大一些,我想邱先生的大境界就上去了。这个要求似乎高拔了,但艺术的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
邱和法,天津市人。字易拓,号一峰,别署一峰草堂主人。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早年随画家杨其昌学画,后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四十余年,高级美术教师。先后受教于著名画家马翰章、郭书仁、阮克敏及刘凤棋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地方美展并获奖,被收入多部画集并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书画研究会花鸟画研究院会员,今晚书画艺术中心会员,河东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刘奎龄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家交流促进会会员,中华之光书画院画家,汉唐书画网(原大中华书画网)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