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2020-08-14 09:57老树
名家名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老树

每一位追求书法艺术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书法艺术应深深根植于广博的艺术修养之上,基础越牢固越好,这样艺术的大厦才会高高屹立,方可有所获有所得。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在电脑普及的情况之下,毛笔早已退出当代文人的日常化书写。对当代从事毛笔书寫的人而言,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就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表达了。这就决定了当代书法学习者永远不可能回到古人的那种境遇、方式和指向。当代书法的学习和表达以艺术性、现代性为凸显的特色,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同时又必须对传统书法经典及其书法艺术精神加以继承和弘扬,这是新时代书法艺术发展创造建构的重组和期待。

一位有追求的书法家必须扎根传统,深究其理,这是毫无疑问的。据我所知,梁华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深厚传统功底的书法家。他涉略诸体,遍临古帖古碑,浸淫其中,勤勤恳恳下足苦功夫。他在传统中汲取营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整个作品来看,他讲究下笔有由,无一懈笔,用笔老辣厚重而又轻松率意,左右逢源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度的把握可以说恰到好处,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时代精神的个性要求。

梁华平先生执教多年,历经乡镇小学、初中,一直到县城中学,立足本职,教书育人。他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以德为先,有较为扎实的学养和深厚的国学思想,这无疑是他对书法的真知灼见,是他眼光独到、高出别人一筹的地方。书法艺术是高雅艺术,讲究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他对书法艺术有近乎天性的亲近和爱好,对那些村野之气、俗气、匠气、火气、江湖气的东西断不接受,抛之于脑后,统统不去理它,在心理上的排斥与日俱增。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必须讲一个“古”字,不是古板,而是古意。宋代大文豪、大书法家黄山谷说过这样的话:“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医也。”

梁华平先生的书法力求一个“变”字。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他对变与不变执一个谨慎态度。他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变、为变化而变,而是在充分学习、研究古人的碑帖或吸收了某个当代名家的艺术元素的基础之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实践所形成的变化。他充分把握用笔的粗细、浓淡、润燥、大小、提按、顿挫、疾涩、快慢、曲直、长短、开合等对比和统一,来求得变化的最终效果。细节是一件书法作品的生命以及灵魂所在。这些细节的东西需要反复琢磨。另外,在创作书法作品中,到底是中锋好还是侧锋好,书写速度快好还是慢好,是碑好还是帖好呢?应该说在这几组关系中没有好和不好之分,关键是你的需要、书写的表达需要,看能否服务于一件作品的整体构建,符合整体需要的就是好的。

他不仅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细微之处的变化,小处的情趣,这叫“小处不可随便”,更加着眼于整体章法的实现。书法创作应当特别注意作品的章法安排,在点画和结构都过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就是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甚至整个空间的黑白分布之间构成的关系。一件书法作品不是文本式的,而是图画式 ;书法作品也不是阅读式,而是观看式,通过观赏者的眼睛来观看,达到判断审美的效果。书法的审美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叙述表达,首先是笔墨与空白的空间分布与构成,然后是行与行之间的构成,字组与字组之间的构成,再然后才是结体的构成和点画的构成。“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个大的幅式的神采风韵,而不是那些点画的东西。这是章法的重要性。

梁华平先生先后系统学习了颜真卿、米芾等帖学大师的作品,这些大家都有大量墨迹留世,便于后人学习和体悟帖中的用笔、用墨那些体现精神的东西。为了让自己的笔下更有力,丰富作品的内涵,近来又在学习赵之谦等碑学大家的东西,近日作品风格为之一变。他的作品远看跌宕起伏,近看趣味盎然,再加上写得灵动飘逸,用笔内涵丰富,因此十分耐看耐品。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艺术水平从此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融会贯通,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精神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梁华平先生的书法立马能吸引你停住脚步,细细品味,如同咀嚼橄榄,越咀嚼越有味道,已经将那些“绣花枕头”式的作品甩得老远老远。依我看来,这是他不断探索、对中国书法艺术时代精神实质内涵的体悟与实践的结果。正是他这样的书法家将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作为传统书法的延伸和发展,使当下书法呈现出艺术纯粹、观念多元的气象,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力,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艺术的自由。

华平先生对传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就是要保持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腔调,有自家面目。纵观古人之书作,亦能看出各人之风貌的鲜明特色。学习和研究书法,不光要继承古人师法古人的精髓,还要自出机杼,这是有所成就的书法家共同走过的道路。不管这条路有多远有多长有多艰难,任何一个书法家都会竭力向前,努力奋斗。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在他的《答熙载九问》中说:“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梁华平先生的书法,就是站在对古人先贤的立场上来诠释,用古人的技术来支撑起他对书法外在形态的表述。这种表述显现出古朴、凝练、简静、清新而淡雅,韵味无穷。他的行草书节律鲜明,干净、散淡、清澈而透亮。他在对空间的把握上,显得形式自由、得心应手,充分展示出一位书家的胸怀和现代的审美追求。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需要每一个书法追求者默默付出一生的辛劳和智慧,我期望华平先生在书法之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梁华平  男, 四川中江人,出生于1978年10月。自幼喜好书画。少拜张守泽先生和常曦文先生习颜楷,后窥二王,沉醉于米王二家。追王之飘逸,服米之笔味。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8年12月书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六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

2012年8月书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

2013年9月书法作品荣获四川省教师书法作品展评一等奖

2015年9月书法作品入展“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

2016年12月书法作品入展“翰墨成都”书法作品年展

2018年11月书法作品被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书画展评为“三等奖”

2018年12月被评为德阳市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

2019年9月书法作品荣获德阳市第四届人民教师艺术节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2019年11月书法作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德阳市美术书法摄影展获优秀奖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书法作品选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