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基建”布局 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2020-08-14 09:47曹方姬少宇
中国计算机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基建昆山高新区

曹方 姬少宇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本文选取了国内七家典型国家高新区,总结了其通过加快“新基建”布局,探索创新型特色园区如何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园区关键技术产品突破、企业精准服务培育、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园区信息网络提档升级等创新实践,为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探索研究。

合肥高新区: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国家队”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强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受益范围广、规模经济等特点,其创新示范效应决定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必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面,否则将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需求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有助于三次创业,服务于创业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为中国创新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面对全国新基建浪潮兴起,高新区从国家及区域战略角度加快新基建的前瞻布局,促进投资链、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构建起“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创新载体”的产业微生态。针对新基建鲜明的科技特征和产业导向,高新区把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作为新基建发力的重点,从而营造出了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國家队”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依托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等四大技术优势领域,合肥高新区已构建起“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格局。合肥高新区十分重视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资源聚集,2018年全年研发经费支出26.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4.1%,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发明专利授权数105个,新获得省级以上认定新产品数10个。目前已培育和引进了科大讯飞、中科类脑、国盾量子、科大国创、联发科技、北京君正、航天信息、深圳协创、新华三、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园区内的中国声谷已建成颇具影响力的智慧云服务平台、互联网+创业平台、创意研发中心以及体验中心等众多产业发展平台。与国际数据公司(IDC)、中科院、中科大以及北京大学等达成合作共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载体,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分析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产业数据与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应用速度明显加快。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粒子空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已然拥有了一批自主可控、领先国内外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政策方面,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等一系列攻关规划。其中,《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声谷十条”)明确,至2020年省政府和合肥市每年安排8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并成立50亿元“中国声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合肥高新区也出台了人工智能专项政策,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在智能语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及通信、信息安全等“全领域”,在启动资金、投资补贴、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应用推广等“多维度”全面支持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打造人工智能科教生态体系;二是形成“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特色人工智能产业结构;三是打造“一核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

未来,按照产业基地规划,到2020年,合肥高新区在全球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领域将形成“四领先”技术优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产值1000亿元。到2025年,“双高地”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厦门高新区:完整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0年,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厦门火炬高新区坚持跨岛发展,建成了包括火炬湖里园、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创新创业园、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在内的“一区多园”产业发展大平台。重点发展壮大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LED等产业链(群),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文化创意等新兴特色产业链(群),成为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厦门高新区聚集各类企业7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7家,超亿元企业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占厦门近五成。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8个。

厦门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打造了动力电池、电池材料、车联网、软硬件双驱动、整车到终端用户等产业生态圈,厦门市拥有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企业2家,零部件企业30多家,同时拥有配套服务平台和良好的产业终端需求。依托良好的IC和软件信息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厦门快速吸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配套和相关领军企业项目落地。

厦门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的做法与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以项目为牵引发展产业;二是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三是以推广应用作为产业发展抓手。

未来,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要求,厦门将力争形成“一个总部基地+两个制造基地+一条配套集群”的产业格局,将湖里区作为新能源客车总部基地(总部集团、科技研发中心、信息中心、销售中心等),打造集美区、海沧区两个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集群,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拥有领先地位、国际上拥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相关产业龙头企业,继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昆山高新区:前瞻布局半导体芯片产业

昆山高新区,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多年来,昆山高新区坚持开放带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昆山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的巨变,始终围绕工业发展这条主线不动摇,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超千分之四的GDP,全市共拥有1个千亿元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支柱产业。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是昆山高新区的“常青树”产业。该产业汇集中科曙光、富士康集团、台郡集团、研华科技、丘钛微电子、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维信诺等一批业内龙头企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作为全球闻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昆山呈现出消费电子、新型平板显示、通信、集成电路等产品“一强多元”的产业结构。全市形成了以两个国家级园区(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为龙头,各区镇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围绕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昆山加快实施“强芯亮屏”战略,特别是全力培育壮大半导体产业。目前昆山正加快从“有屏无芯”向“芯屏双强”迈进,初步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及配套设备”的完整半导体产业链。

政策方面,昆山正式出台了《昆山市半导体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意见(试行)》,通过在项目招商落地、特色产业集聚、研发创新投入等方面的精准施策,全方位提供适宜“土壤”,推动昆山市半导体产业在腾飞阶段实现爆发式增长。昆山市印发《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试行)》,鼓励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企业当年度实际到账外资,每500万美元奖励1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昆山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以重大项目引領产业发展;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三是重视与大院大所合作。

未来,昆山将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形成自主可控产业集群,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中科可控项目落户昆山高新区,作为苏州近年来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创新引领能力极强的项目之一,该基地将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实现安全可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及安全可控整机的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形成千亿元级的安全可控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贵阳高新区: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

贵阳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贵州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是贵阳市“四轮驱动”之一。作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呈现出产业加快聚集、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高新区完成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1.5亿元。大数据成为引领数字经济,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发展不断催生新动能。数据清选加工、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安全、数字物流、创新创业期化、大数据人才培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创造着新可能。

目前,贵阳高新区已建立起“1+N”的大数据产业新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高新翼云、中电高新、翔明科技、力创科技等第三方、定制化数据中心已建成投用,2家数据中心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力打造“云上贵州产业园”,聚集云上贵州、多彩贵州、太极智旅等一批企业;全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电商企业贵州总部基地”,建成福中达贵阳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聚集家有购物、茅台电商、贵农网等140家电商企业;全力打造“国际大数据软件产业园”,聚集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952家,完成500万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33.5亿元;全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全国首个以大数据、创客为主题的公园——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投入使用的70栋商务楼宇中,已有7栋是“亿元楼”、6栋是“五千万元楼”。

政策方面,贵阳国家高新区制定出台了《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及项目》,开启创新驱动、数据引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高新区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数谷之心”,引领高质量发展,聚集大数据企业10000家,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拓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建设“大数据+”前沿技术领域研究高地,深入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研究探索落地,建成大数据“双创”引领区、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区。标志着贵阳高新区着力高质量发展,深化“聚通用”,推进“大数据+”迈向新高度,再攀新高峰。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的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二是创新要素快速集聚;三是示范应用成效显著。

未来,贵阳高新区将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以大数据为引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实体经济,狠抓工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抓好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中国数谷之心”,启动“数博大道”高新部分规划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两大两高”产业高地。

猜你喜欢
新基建昆山高新区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