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琴 贾永平 吕吉元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入选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按照1.5 ug/kg的剂量静脉推注新活素后,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为低剂量治疗组(以0.00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B组(40例)为中等剂量治疗组(以0.01 ug/kg.min维持治疗3天)和C组(40例)为高剂量治疗组(以0.01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肾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3组基线资料及合并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C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疗效稍强于A组和B组,但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患者的血肌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药品使用数量、相关医药费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高剂量新活素相比,低剂量、中等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加安全,低剂量新活素疗效不亚于中等剂量及高剂量新活素,且更加经济。
【关键词】新活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与内源性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因此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治疗。本研究拟评估不同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衰诊断标准;②男女不限,年龄18岁以上;③体重在50~90 kg;④心功能NYHA分级为III~IV级;⑤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5~59 ml/min/1.72 m2;⑥同意使用rhBNP治疗。排除标准: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100 mmHg)或既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收缩压<110 mmHg;急性心肌梗死;②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③心肺复苏后;④近期脑卒中、活动性内出血;⑤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原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⑥近期大手术或严重外伤史;⑦严重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艾滋病或严重营养不良等其他系统不可逆疾病终末期;⑧严重感染性疾病;⑨高度药物过敏体质。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为低剂量治疗组(以0.00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B组(40例)为中等剂量治疗组(以0.01 ug/kg.min维持治疗3天)和C组(40例)为高剂量治疗组(以0.01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
1.2 治疗方案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给予负荷剂量新活素1.5 ug/kg缓慢静脉推注,随后A组以0.005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B组以0.01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C组以0.015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
1.3 临床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心功能无变化。
1.4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率、血壓、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血肌酐。平均动脉压(MAP)=1/3(收缩压+2×舒张压)。
统计三组新活素使用数量和相关医药费用(以我院现行药品价格为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序多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没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显著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10例(25%)、有效24例(60%)、无效6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85%;B组显效12例(30%)、有效23例(57.5%)、无效5例(12.5%),治疗总有效率为87.5%;C组显效12例(30%)、有效24例(60%)、无效4例(7.5%),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通过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3天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强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尿量、血肌酐没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尿量多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尿量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患者的血肌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5 药品使用数量和相关医药费用比较
A组患者使用新活素数量较B组和C组少(P<0.05),相关医药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活素是以大肠杆菌为生产菌种,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作用是模拟内源性脑钠肽(BNP)的作用,发挥类似的生物活性。因此rhBNP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利尿利钠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尿量明显增加,但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且肾功能出现恶化趋势。综上所述,低剂量、中等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更加安全,低剂量新活素疗效不亚于中等剂量及高剂量新活素,且更加经济。本研究样本量小,我们期待更大样本和更科学的临床研究,为rhBNP在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实际应用及经济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支持。
参考文献
[1] 顾东風,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2003.
[2] 重组人脑利钠肽多中心研究协作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和疗效的开放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4):305-308.
[3] 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57-1259.
[4] 王枫,姜丽萍,于忠恩,等.血浆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99-4100.
[5] 甄宇治,邓彦东,刘坤申.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90-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