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民主人士何冰生轶事

2020-08-14 10:07阜统信
铁军 2020年8期
关键词:阜宁何先生阜宁县

阜统信

何冰生(1894.4—1974.2),阜宁县阜城镇人。祖父系清朝举人,父亲和三位伯叔均为秀才。何先生曾任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文书科科员,北京图书馆馆员。北洋军阀混战时,返归故里,创办地方小报,任《阜宁日报》《阜宁时报》副社长,并自办《黄浦公报》《湖海商报》,揭露社会黑暗和豪绅们的丑行,深得群众敬仰,和邑人庞友兰(1940年被选为阜东县参议会参议长、盐阜区参议会副参议长)、杨芷江(1940年被选为阜宁县、阜东县参议会副参议长)有密切交往。

何先生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思想进步,愿意帮助共产党人。1928年至1930年,阜城北门外中共窑工党支部书记胡长清,为帮助县委筹集活動经费,经常向杨画匠借高利贷。1933年10月起,阜宁县委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杨债主屡次向胡长清索还债款未果,便通过警察催逼。地下党外围组织请何冰生先生出面斡旋,杨债主才主动取消债款,并保证永不索取。

1937年10月,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上海救亡歌咏协会宣传团第二队,在陈飞、冯国柱等地下党员的率领下奔赴延安,经南通、如皋等地,联络该地的进步青年许家屯、俞铭璜、唐小石等人,沿途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1月到阜宁,何冰生及杨芷江、庞友兰等热情接待,何先生组织阜城工商学界及市民,热烈欢迎,并竭力协助冯国柱等一行组织演出和宣传活动:召开座谈会、演讲会、文艺宣传会,高唱《东北流亡曲》《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革命歌曲;在阜城大操场组织有万人参加的演讲会,激发了阜宁各界人民抗日爱国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宣传团离开阜宁时,何先生动员友人汪兆瑞等取下手上金戒指相赠,解决宣传团路费。在《湖海商报》报社里工作的进步青年陈问天,在何先生的影响下主动跟随冯国柱、俞铭璜等人的宣传团北上延安。

1938年4月,日军华中派遣军一○一旅团佐藤正三郎率5个步兵大队,1个野炮大队共3000余人,从南通天生港登陆,沿通榆路北犯,先后攻克东台、盐城、上冈、草堰、沟墩,月底阜城沦陷。何冰生浪迹于阜宁县东北乡的獐沟、八大家、五汛港、团洼等地,保持民族气节,不愿在敌伪的淫威下苟且偷生。

1940年10月,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率八路军第五纵队解放阜宁全境,何冰生积极拥护抗日民主政府,与盐阜区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宋乃德、曹荻秋、冯国柱、汪星、刘丹等人交往甚密。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拥护抗日民主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救国献计献策。他利用在阜城文化知识界的影响,帮助团结了阜城的一大批商人和知识分子,动员他们支持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1941年2月,阜宁县首届参议会在硕集召开,决定修筑海堤(史称“宋公堤”),该堤竣工后,众议建立“宋公堤碑”。何冰生献其所长,工笔书丹,终使由阜宁地方知名人士杨芷江撰文,顾汝磥篆额,汪周(即汪继光)刻石的丰碑——“宋公堤碑”巍然竖于大堤之上。

是年,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汪朱集召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何先生以老报人身份出席,会后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诗词唱和甚乐。陈代军长住处,曾悬挂一立轴,系汪周赠诗,何冰生先生手书。

1942年8月底,《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抵达阜宁停翅港。不日,《新华报》与《盐阜报》联袂举行“报人座谈会”。何冰生在会上得晤范长江,甚为敬佩,即兴赋诗二首以表欢迎,“天界英才大任权,提高民主笔传官。蜀西当局谁知己,苏北主人独重贤。绕道登山险不惮,同情抗日志弥坚。君家滨海堤犹在,相遇聚谈话往年。” “海内争呼名记者,传家己任衍贻谋。发聋振聩言殊切,救弊补偏意不犹。耳目一新闻见广,俗风四境易移周。识荆聚会方嫌晚,何幸南针到此留。”

1953年,何冰生受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政协阜宁县第一二届委员,第三届常委。1954年7月,被选为阜宁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阜宁县党政军民兴建阜宁烈士陵园,何冰生沐手恭书阜宁烈士纪念碑碑铭,嵌于碑身之北侧。

(本栏目责任编辑 丁 岚)

猜你喜欢
阜宁何先生阜宁县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中绿植总招小飞虫,咋整?
阜宁县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研究
江苏阜宁:监督收监执行一名脱逃超两年缓刑罪犯
江苏阜宁:一检察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银奖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爸爸画1440幅漫画帮女儿学成语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
做庄严承诺的实践者
何振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