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芳
摘 要: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中,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德育渗透;美术教学;素质发展
在我们学校的大厅里张贴着这样一行标语:我们有时在传播知识,我们经常在帮助学生,我们一直在塑造人格。这说明了德育的重要,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这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美术老师,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传授,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作用。苏教版的初中美术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成“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采用的形式不一样,达到的目的也会有所不同。现将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总结如下:
一、德育渗透——“欣赏.评述”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课对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影响。美术书上,每册的第一和最后一课都是“欣赏.评述”:中西方的绘画、雕塑等的赏析,这些作品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人生价值与追求。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理解体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交流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的讲解,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中國古代雕塑欣赏》,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优秀作品:秦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刻、四大石窟等,我用深人浅出的语言,辅以PPT、视频等手段,简要地介绍这些作品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让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瑰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德育渗透——“造型.表现”
初中阶段的“造型.表现”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国画、漫画、泥塑等,种类不同,德育的渗透也不一样。比如,上《人类的朋友》和《变迁中的家园》有关动物、家园的绘画内容时,我除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绘画个性外,还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对大自然的感受,并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内心的体验。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德育渗透——“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式,寻找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衔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探索”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对他们加强集体主义、纪律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创造一个奋进、团结的小集体。
四、德育渗透——“设计.应用”
在苏教版的初中美术中,“设计,应用”的内容也很多,有各种构成形式、标志、招贴、图表制作等等。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感恩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上《时间的表情》《最亲近的家具》等课时师生合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制作中所使用的材料应利用废旧的材料,比如,用过的纸杯、牛奶盒、牙膏盒等,让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利用资源,提倡节约,懂得美的东西不是光靠昂贵的材料就能堆砌的,仅有高档的物质享受还不是幸福的全部,能享受人类的高雅精神文明成果,才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又如上《打开的喜悦》,我适时地把这课内容放到感恩节的前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重温了教师之恩、父母之爱、亲友之情,加深了对师长、亲朋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但它的渗透,又不同于思想品德中的道德说教,它几乎伴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