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文献中的最后一次中国册封使团

2020-08-13 19:49杨斯涵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杨斯涵

摘 要:琉球王国国王接受中国皇帝册封,确认王位继承的正统性,这一传统从1372年至1865年,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日本于1879年正式发布“琉球处分”,宣布废琉球藩为冲绳县,从此琉球国变为了日本的一个县。因此同治五年(1865年)的赵新册封使团,遂成琉球册封最后绝响。尽管此时琉球尚保持名义的国家独立性,但政治、经济、外交上均受到日本的控制,但日琉双方都不愿意清朝得知这一事实。本文拟通过梳理琉球方面的文献,对琉球视角下的最后一次中国册封使团进行考察,分析这一时期中日琉三国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最后一次中国册封使团;琉球文献;中日琉关系

一、最后一次中国册封使与《续琉球国志略》

(一)赵新册封使团出使琉球册封始末

同治四年(1865年),琉球王尚泰遣使至清朝请求袭例册封。同治五年(1866年)清朝遣赵新、于光甲担任册封正、副使,出使琉球。据赵新上表奏曰“由驿继行四月二十二日行抵福建省城,巡抚臣徐宗斡选募渡海商舰二隻,护送武弁二员兵丁二百名并並饬府厅州县派拨夫役匠作人等移知臣等公共点验,一律齐备并准总督臣左宗棠将留藏督署之吉祥右旋神螺委员赍送钱来,臣等当即祇领,遵照历届定例于夏至节后,西南风顺,可以开行,谨择于五月十三日恭赍诏敕自南关登舟,并敬奉谕祭天后海神祈文各一道,诣闽安镇怡山院虔诚致祭毕,即便放舟。”①同治五年册封使团于5月13日出发,同年11月10日从那霸港归国。

(二)《续琉球国志略》的内容

赵新于同治五年(1865年)归国后,根据出使琉球见闻,编写了《续琉球国志略》。赵新在《续琉球国志略》“识语”条目中写道,“缘乾隆间,有翰林院侍读周煌所纂《志略》,齐北瀛太守有《东瀛百咏》,而林勿村中丞所著录者未见。”并且从书名和篇章都可看出,《续琉球国志略》是仿乾隆二十四年出使琉球的周煌所著《琉球国志略》而成,甚至可看作《琉球国志略》的续作。因此在诸多条目上,无详细记载,部分条目以“均详载前「续志」,后无增建”、“备载前「续志」”“例归「艺文」,兹不複载”等理由没有编写内容。

《琉球国志略》中条目包括卷一的御书、敕诏、谕祭文、表奏,和卷二的封贡、典礼、学校、政刑、官职、冠带簪衣制、府署、祠廟、风俗、人物、物产、针路、灵迹、识语。其中如前文所提,典礼、政刑、祠廟、风俗、人物、物产均因沿袭前任册封使记载之故,没有进行详细记载。总体来看,《续琉球国志略》内容不如前几位册封使所著使琉球录一般详实,但也记载了一些当时较新的情况,如学校和官职均为当时最新情况。

二、从《条款官话》《支那册封使来琉诸记》看琉球如何应对中国册封使

(一)从《条款官话》看如何应对中国册封使

关于《条约官话》,琉球大学赤岭守教授在《<条款官话>初探》做了专门研究。他认为,《条款官话》应是赶在同治五年册封使到来之前成书的,这是一部采用问答形式编集而成的指南书,意在对琉球通事下达隐瞒琉球真实情况,特别是日琉关系的应对指令。在《条约官话》的问答中,可以看出琉球意图在三方面隐瞒琉球情况,即日琉关系,琉球外交处理,琉球本国情况。下面简要分析一下三方面的具体内容。

首先在日琉关系上,琉球人提出了六个册封使节可能提出疑问的问题,并编写了应对答案。这六个问题分别是日本人是否假扮琉球人在岛活动,日本琉球之间是否有外交往来,琉球遭遇饥荒是否向那度佳喇岛借粮,那度佳喇岛是否属琉球,琉球是否服从日本,琉球是否派使节前往江户觐见,琉球使节是否到日本作诗。这七个问题都紧紧围绕住日琉真实关系,对此琉球人做了充分准备,意图掩盖琉球在同治年间早已为日本所控制的事实,下面选取一例问答进行分析。

问:我听见西洋的人说,你们琉球从服日本,是真的么?

答:不是这样,我们敝国地方褊小,物件不多,原来替那日属岛度佳喇人结交通商,买办进贡物件,又是买得日用物件,那度佳喇的人在日本收买那些东西,卖给敝国,想必那西洋的人看得这个举动,就说琉球在那日本的所管。我们敝国原来天朝的藩国,世世荷蒙封王,此恩此德,讲不尽的,那有忘恩负义从服日本的道理?①

上揭这段话拟定的问者为中国人,他从西洋人那里听说琉球人臣服日本的事情。对此,琉球人解释说:根本没有这回事,琉球地方狭小,物资匮乏,与日本的属岛度佳喇人结交、通商,而度佳喇人则是从日本那买来商品再转卖给琉球,以至于西洋人误以为琉球人臣服于日本。自己对清朝忠心耿耿,是绝不可能放弃身为清朝藩国地位去从属日本的。

赤岭守教授指出,上述对话中的“度佳喇岛”,是位于日本西南诸岛北边吐噶喇列岛的总称。1719年尚敬受封之时,萨摩藩惟恐清朝以琉球受控于萨摩藩为由,断绝中琉间的宗藩关系,于是利用位于西南诸岛北部的吐噶喇列岛,虚构了“度佳喇”之名,并谎称所谓的日琉关系即是琉球与日本属岛——度佳喇岛之间存在的边境贸易关系。

在琉球外交处理问题中,琉球王国假设了九个相关问题。分别是: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琉球旗号是否给外国船只使用,外国海难船是否用了琉球旗号,是否和英国递送文书,传教士伯德令留岛问题,是否向外国人教授日语,是否和外国通商,对外国官员前来建交的态度,亚船水手强奸问题。也举一例进行分析。

问:我听见讲那伯德令留在琉球的时节把那耶稣教必要教导球人,球人不肯受教这话是真的吗?

答:那个伯德令天天把那耶稣教要教球人,细细解劝我们,敝国往年以来学习四书五经,多蒙天朝的教化,所以那耶稣教人心不服不肯领教。①

英國传教士伯德令是第一个到达琉球传教的新教传教士。在八年的琉球生涯中,他不顾琉球王府的阻挠,坚持传教、义诊、翻译圣经等工作,并且第一次将种痘疗法推广到琉球本土。琉球为抗衡英国对本国的渗透,向清朝寻求援助,请求清朝向英国交涉,将伯德令驱逐出岛。但中英交涉之后,英国并未同意将伯德令从琉球撤回,交涉不了了之。在伯德令交涉事件中,也暴露出了琉球自身无力抗衡西方列强对琉觊觎的事实。面对宗主国的册封使可能的质疑,也只能假意迎合,粉饰太平了。

总的来说,不管是日琉关系,琉球外交处理问题,还是琉球本国问题,其实质都集中在日琉关系上。琉球在实质受到日本萨摩蕃控制,政治经济外交上都没有了身为独立国家的自主权。但琉球如果暴露日琉关系的实际情况,则有可能失去中国藩属国地位,也即意味着从中国的宗藩关系体系的脱离。并且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成为琉球王国的国王,是一个已有数百年之久的政治仪式,琉球王国只有经过册封才具有正统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被赵新册封使团发现琉球的实际情况,那么不仅在经济上可能失去琉球独特的经济贸易地位,更严重的是会失去中国的承认,从而失去琉球王室的正统性,关乎到琉球王国的存续。所以在《条款官话》中,琉球王国针对外国列强在琉活动加强的背景,将隐蔽工作不限于日琉关系问题,而是扩大到琉球的外交处理和内政情况,以免中国从海外渠道了解到日琉的实情。这也是《条款官话》的特点所在。

(二)从《支那册封使来琉诸记》看琉球应对册封使团的到来

为贯彻隐蔽日琉关系的相关政策,琉球王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并记录了赵新册封使团到琉球后的活动,后人编纂整理为《支那册封使来琉诸记》。其中《冠船付缔方申渡候书写》部分记载了琉球王府应对册封使的指令,现翻译后摘录如下:

右冠船到达停泊在岛以后,应该隐藏起日本年号、人、姓名,不可让唐人(中国人)看到。如果被中国人看到有日相关的货物,应该记住和日本横目(官职)汇报,并让富川、野村里之子、富岛、胜连亲云上、滨比嘉亲方知晓。

藏起有日本年号、日本人姓名、日本书籍、器具等会让唐人(中国人)不快的东西。

琉球王府颁布《冠船付缔方申渡候书写》下令册封使逗留期间禁止首尔、那霸的周边地方悬挂公告。与日本年号,日本姓名,日本书籍器物一切与日本有关的事都不能让册封使团看到。如果看到还需要向专门负责的官员汇报以免泄露日琉关系事实。

冠船御首船(册封使船)停留港口期间,要避免他们看到日本船,如果看到就说是宝岛(度佳喇岛)船从日本过来做买卖,不幸遇到风浪漂流到这里。但如果是被日本人问起就说怕唐人(中国人)怀疑所以要隐藏(船只)。

针对册封使团船只停靠的港口,琉球王府无力限制日本船只,只能以两手准备应对情况。一是针对册封使团。要尽量避免使团接触到日本船只,如果册封使团看到并询问,则应说是上文《条款官话》中提到的度佳喇岛的交易船只,以海难原因偶然停靠港口的理由来掩人耳目。二是针对日本方面。因为琉球实质受到日本控制,不可能对日本方面提出强硬要求离开港口,只能以双方利益相关,即不暴露日琉实质关系对日琉双方都有利作为理由,要求日本船只在港口停留期间,为了避免中国怀疑,需要隐藏船只。

琉球王府一面做好了隐蔽工作准备的同时,对册封使团在琉球进行的活动也进行了记载,《支那册封使来琉诸记》中收录的《天使字迹集》便是之一。《天使字迹集》收录了册封正使赵新、副使于光甲在琉球各地的题字。“天使”即指中国派来的册封使赵新、于光甲二人。

礼节性题字在《天使字迹集》中占大多数。按照惯例,册封正使赵新、副使于光甲在风景名胜及寺院等地游览后题字。如两人于同治五年(同治丙寅季秋九月)在龙樋之碑上共同题字“灵脉流芳”。在崇元寺,赵新题字“迪为前光是彝是训,昭哉嗣服宜君宜王”,于光甲题字“明德惟馨”。根据《天使字迹集》来看,册封使题字仅在同治五年九月就有十次之多,除了册封使活动惯例的原因之外,也可以从题字内容看出,赵于二人题字多为礼节性内容,更多是对招待方琉球王府的一种礼貌性回应。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赵新虽然在《续琉球国志略》中记载的新内容不多,但明确在“学校”条目下写道:“自嘉庆十七年至道光四年,那霸四邨、(若狡町邨、西东两邨、泉崎邨。)唐荣二邨(大门邨、久茂地邨。)岛中人等(凡那霸人氏寓居唐荣邨中者,号“岛中”。)各建学校,置讲课之法。四时,那霸官亲临各学稽察勤惰;总理司、长史等亦于四时按临岛中乡学,稽察劝励。”从琉球的兴学之风中看到了新情况,即“闵裔三十六姓”与琉球人的融合已经体现在教育方面了。并且也赞扬了琉球在教学活动上对汉学兴旺的努力。他在琉球岛的题词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如明伦堂的题词“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经天纬地是谓之文。为四方观礼仪之邦,是三岁兴贤之地。”题词中赵新赞扬了琉球重视汉学取得的成果,即“化民成俗”,象征着琉球人与“三十六姓人”的融合已经卓有成效。

结语

对琉球来说,接受中国皇帝册封不仅意味着王国政治的权威性,还关乎着琉球身处以中国为宗主国的东亚宗藩体系的位置问题。因此,在同治五年,尽管此时琉球已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受到日本控制,但日琉双方都不愿此种情况让清朝知晓。在对待赵新册封使团问题上,琉球王府做了种种隐瞒工作,在册封期间,尽力抹杀掉日本在琉痕迹,以免影响册封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中琉关系。这其实也是近代中日琉关系的一个缩影,也可从中看出两年之后日本吞并琉球事件的端倪。

册封正使赵新、副使于光甲在琉期间与回国期间,均未对日硫关系有所提及,并且在琉期间重点关注的依然是传统的风景题字与教化民众问题。可以看出清朝对日琉的暗中举动并不知晓,也没有持特别的关心态度。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朝对琉球仍然延续此态度,最终成为琉球事实上被吞并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新,《续琉球国志略》,载于《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1辑第30册,厦门鹭江出版社,2012年。

[2]赤岭守,《<条款官话>初探》,载于《盛清社会与扬州研究》,台北远流出版社,2011年。

[3]西里喜行,《清末中琉日关系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学出版会,2005年

[4]作者不详,《条款官话》,载于《琉球王國汉文文献集成》3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5]作者不详,《支那册封使来琉诸记》,收录于琉球大学仲原善忠文库。

注释:

[1]赵新:《充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谢恩表》。

[2]作者不详,《条款官话》,载于《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3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21页。

[3]作者不详,《条款官话》,载于《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3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