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妮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45-02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自身发育特点,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医院内感染,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身体各系统发育越不成熟,抵抗力低下,使用呼吸机、应用胃肠外营养和广谱抗生素的机会越多,VAP发病率越高[1]。复习国内外文献,从俯卧体位应用的临床意义、实施依据、干预实施、效果评价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采用俯卧体位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肺炎等患儿的通气氧合,缓解新生儿/早产儿呼吸暂停、胃食管反流、哭闹等症状,其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俯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
研究表明在重症肺炎治疗中,通过俯卧位的方式能够降低肺门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肺部和小支气管等部位的分泌物排出主支气管,使原本萎缩的肺泡得到扩张,改善氧合和肺动态顺应性,避免因肺部炎症而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造成影响[2]。俯卧位通气通过对胸膜压和肺压缩的影响来促进肺复张,改善气体交换[3]。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小背侧胸膜腔内压与腹侧胸膜腔内压的差值,从而使肺通气更加均匀,进而减轻了肺泡过度充气和肺泡萎陷,使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水平降低,早产儿在俯卧位时动脉血氧分压比仰卧位时增加15%。俯卧位时动脉血氧分压和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可明显改善新生儿肺炎的肺换气功能,俯卧位后,胸膜内压相对较均一,不同区域肺泡大小相对分布均匀,不同区域肺通气相对更均匀,肺血流分布也较为均匀。俯卧位能促进胃的排空,降低返流的频率,减少返流物的吸入无论是在初始标准仰卧位通气(即肺复张)中,还是在俯卧位通气方案中行仰卧位通气后,俯卧位通气都能促进萎陷的肺泡张开[4]。
2、俯卧位通气通过重力依赖区的变化影响呼吸循环系统
无论是心脏还是膈肌的压迫均可能加重仰卧位时肺部重力依赖区的萎陷、加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俯卧位通气时,心脏变为重力依赖区,减轻了背侧中部肺组织受到的压迫。此外,膈肌向尾侧移位,减轻了背侧底部肺组织受到的压迫。上述效应可以改善通气及氧合[5]。此外,有研究提到俯卧位时心输出量会有所增加[6],然而1项针对健康新生儿的研究发现,与仰卧位相比,俯卧时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都有所下降,体位变化对心率、血流动力学、脑血管氧供并无明显影响[7]。对呼吸功能不全新生儿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俯卧时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下降,心率无变化,循环系统血管阻力增高[8]。
3、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U)减少,利于痰液引流
俯卧位可帮助膈肌下移,使胸膜腔内压力相同,进一步促进肺均匀通气,从而使肺泡可均匀、充分与氧气进行结合并交换[9]。本次研究中,俯卧位组与常规组VA P出现率分别是10.00%、40.00%(P<0.05);常规组预后各项指标均高于俯卧位组(P<0.05)。实施MV可能会导致患儿口咽部病菌向下蔓延出现肺部感染,俯卧位可促进肺部痰液及感染分泌物引流,控制疾病诱发因素;年龄较大的MV患儿主要通过鼻饲饮食来提供能量及疾病治疗,胃肠道內存在大量菌群,胃管置入会使食道括约肌正常收缩功能减弱,出现食管反流,导致胃内细菌转移到口咽部,当机体免疫力能力下降时,胃内细菌会大量繁殖并通过胃管转移到口咽部从而到达肺部,采取俯卧位可减少胃管对食管括约肌的挤压,使食管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效改善食管反流症状,进而减少肺炎出现几率[10]。俯卧位通气可通过降低ARDS患者肺泡不稳定性和周期性肺泡复张/去复张,减少肺组织剪切伤。机械通气时由于体位及镇静肌松药物的使用,深部痰液难以得到有效引流,俯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痰液引流更为充分[11]。
4、卧位能促进肺功能恢复新生儿呼吸道充血水肿
研究表明分泌物多时,极易引起肺不张和肺气肿导致呼吸不畅,不能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尤其是胎粪吸人者,极易造成机械性梗阻,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和肺不张,导致肺泡通气,血流灌注平衡失调,吸人性肺炎又可继发感染性肺炎[12]。新生儿肺炎患儿在俯卧位时氧合功能较仰卧位时明显改善,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俯卧位均是改善新生儿肺炎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13]。
5、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
俯卧位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患儿获得的安静睡眠时间更高.且便于改善患儿肺活量,稳定呼吸[14];俯卧位抬高患儿头部倾斜,能够减少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发生率;患儿的肺下段通气在头部抬高15°的情况下更佳.且有合适的肺通气/血流值,便于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以及呼吸系统的发育[15];俯卧位时,能够促进患儿胃排空,保障胃肠蠕动,减少因胃食管反流降低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早产儿呈俯卧位时,维持肺通气分布更平衡,同时有更好的胸廓、腹部运动协调性,增加患儿呼吸效率,改善动脉氧合[16]。
6、俯卧位护理干预应用于足月新生儿哭闹控制中
俯卧位时,患儿腹部、四肢可紧贴床上,更易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易入睡。且俯卧位可以减少患儿奶后吐奶次数,减少患儿因哭吵而出现的声音嘶哑的机率,利于患儿康复,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研究指出[17],俯卧位护理对减少新生儿哭闹效果显著,90例新生儿中,55例止闹、21例减轻,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新生儿。
参考文献
[1] 李淑媛,盖鑫,张建等.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6-78.
[2] 陈曦,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139期.
[3] 王美兰,王小燕,徐静,等.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实施俯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与风险管理[J].护理研究,2015,29(10):3566-3568.
[4] 张晓春.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11):1281-1282.[17].
[5] 张晓春.俯卧位通气病人护理新进展[J] .护理研究,2014,28(4B) :1281-1282.
[6] 徐芮,钟丽晖,顾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效果分析[JJ.I临床护理杂志,2015(2):37 -40.
[7] 琼仙,周宇芳,陈英.不同卧位对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4):551—552.
[8] 朱春菊.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1].现代医学,2015,43 (11):1362 -1366.
[9] 朱春菊.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1].现代医学,2015,43 (11):1362 -1366.
[10] 陈锦秀,易君丽,实用临床护理学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年第3卷第30期.
[11]] 梁丽,郭慧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87.
[12] 譚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13] 昊,梁泽平,蒋东坡,等.俯卧位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救治中的价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4):377—380.
[14] 李爱华.新生儿抚触预防早产几呼吸暂停82例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2013,11(16):588—589.
[15] 蔡文晖,肖婷,潘家仪.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35—37.
[16] 李玉峰,王燕,蔡春连,等.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36-442.
[17] 雷蕾,程功梅,贺姣姣,等.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b03):1304-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