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拉美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2020-08-13 11:40肖鑫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摘  要:在《百年孤独》一书中,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们过着低迷、混乱、孤寂的生活,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代又一代而让拉美人民的心灵与世隔绝而不被世界人民理解。这本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品对20世纪这个人类重重苦难、异常艰难的、巨大动荡和不安的世纪做出了虚拟性、异化性的描绘。《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美丽瑰宝,绽放出异样的美丽和光彩。《百年孤独》作为一部用西班牙语写成的著作,它突破了语言和文字隶属于某一国、某一民族的局限性,被译成多种文字,供世界人民欣赏,被诸多学者研究和学习。本文试图对其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做出分析,以期为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拉美文学;《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作者简介:肖鑫(1993.4-),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语。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

一、魔幻现实主义概述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在20世纪拉美残暴统治背景下,吸收古印第安文学叙事手法、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将幻觉、异境、神话、梦境等交替展现,营造出一种时而现实、时而梦幻世界的文学表达方式。魔幻现实主义大胆借鉴了象征手法、寓意隐晦、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以新鲜独特的拉丁美洲地域色彩为特征,让现实和梦幻浑浊不清,这种表达方式新颖而有地域性,是世界文坛的一缕新风。

传统的拉丁美洲世界,一直处于印第安人农耕时代而过着淳朴的、与世界隔绝的安宁生活。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冒险家、歹徒强盗、殖民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来到这片大陆以后,便拉开了殖民统治的序幕。而后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拉丁美洲科技、社会组织形式、文化文明上的落后更加深了拉美人民重重苦难。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大改变,拉美人民也不能偏安一隅而必被牵连其中。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疯狂的掠夺种种资源,疯狂压榨拉美人民的自由、民主等权利,甚至让拉美人民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都渐渐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拉美作家想要通过自己的笔来展现社会的黑暗,但又不能像鲁迅那样直接的、尖锐的、深刻的、赤裸裸的批评和鞭笞。作家既要考虑到统治者的压力也要考虑到批评人民的愤怒情绪,至此,马尔克斯采用一种委婉、迂回、暗讽、隐晦、变形的方式来展现拉美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苦难,这便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赏析

(一)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小说一出场就展现的人物:“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小说的情节进行到中后段,上校又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这样断续呼应的手法既展现了马尔克斯强大的故事营造和控制能力,又侧面反映出上校并未变成杀戮机器而保留一丝童真和理性。这种意识流的叙事手法具有强烈的带入感,上校的意识是间断的、跳跃分割的,让读者身临其境的获取、认同上校某时刻的感受,这也符合人类意识的无理性特征和真实性。

(二)光怪陆离的魔幻手法。在表现外来文明对拉美当地人民的影响,它是又现实又魔幻的:“吉普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挨户地走着,铁锅铁盆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这两块磁铁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强大的磁场让家家户户的铁器都被牵引,这必然是夸张、迷信的表现手法;作者又写到政府将大批抗议罢工的人民用枪杀害后用火车运输到海边把尸体扔入大海,这种夸张式、“危言耸听”式的表现方式也是魔幻;再例如在寂寥的夜晚,蚂蚁在月光下“夜间行军”而发出一阵阵的哄闹,这也是夸张式、拟人式的;蛀虫在夜间活动,进食时的啃嚼声音,甚至月夜野间各类野草疯狂生长而发出的尖叫声音,作家如同一个导演,不停地转换镜头,看起来无关紧要而“跑题”,不直接讲述故事,但这正体现了作者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即不是平铺直叙的传统小说表达方式,而是采用融合个人意识、主观感受和思维跳跃式的表达,这也是文学写作方式进步的体现。

(三)古老印第安神话、传说的引入。在《百年孤独》一书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占卜、印第安标识物、巫术、炼金、扑克牌、宗教故事、民间典故等。例如:“丽贝卡失去了自制力,又开始以往日的狂热吃泥土和墙皮,饥渴地吸吮手指,拇指上甚至都结出了茧子。她呕出混杂有死水蛭的绿色液体。她夜夜不眠,烧热得颤抖”。“梅尔基亚德斯将镶在牙床上的牙齿完好无损地摘下并向观众展示-那一瞬间他变回了昔日老朽模样-随后又戴上牙齿展露出重获青春的微笑,此时惊慌变成了恐惧。”这样的描述穿插在书中各处。显然,这些故事是危言耸听的、神秘的、魔幻超自然的,这些也必然是假的,但是作者恰恰营造了这样的文字氛围让读者迷失于书中构建的不可思议的世界而不愿抽离,这也正是文字魅力所在。

(四)人心灵孤独与绝望。在小说中叙述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生活,其余各种人物,或男或女,或老或幼经常交替出现。但所有人生活都失去了主线和真实的意义。书中人物或沉迷于古老的传统和习俗,或在人伦欲望中难以自拔,或投身革命到最后都发现是一场空虚。人与人直接缺乏深層次的交流和沟通,更不能达到心灵的慰藉与理解,所有人都沉浸在虚幻的现实中无法自拔而最后孤独的死去。例如:奥雷里亚诺在晚年的生活中失去人生方向而变得颓废自闭,他在战争结束后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每天炼金制作金鱼,做完又融化掉,周而复始。他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这种封闭孤独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美丽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赤裸在浴室里呆坐两个小时而头脑一片空白;丽贝卡失去爱情后也失了魂,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订死了窗户,最后孤零零死在床上而不为人知。这些作者想表现的主题是统一的:在当时拉美人民的每一个个体是失落孤独的,进一步这个由每一个孤独的人组成的社会也是失去活和方向的孤独社会。这个社会将每一个人都吞噬,生命失去意义而变成了痛苦和煎熬。

三、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意义和对书中人物精神状态的思考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时拉美人民的生存狀态?这种魔幻现实主义

写作手法又给我们哪些帮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一)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在《百年孤独》一书中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在当时来看无疑是新颖的,这值得世界范围内所有作家来学习。我国作家贾平凹在一些作品中也用类似写作手法处理过西北民俗而使得小说具有西北农村风俗、民间特色。作家莫言也在一些作品中有类似的表现。这无疑是值得新时代作家们虚心学习并努力提升的相关写作技巧。但必须同时指出:所有的文学作品深入阅读和研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代入感,而这种神秘、魔幻的风格若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长时期后对人思想上的影响并不是积极的,是荒诞、怪诞、颓废、混乱的,这也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二)孤独产生的原因。《百年孤独》一书中人群,他们孤独的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文明落后,人民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书中描绘的年代,拉美人民疲于生存压力而过着混乱、盲目的生活,他们没有受到科学、系统的教育来充实心灵和头脑,成年以后也必然会沉迷于虚幻之中。巫术、神秘术、炼金、占卜等事物作为他们的传统、习俗定会占据他们的头脑,这些东西必然带来混乱、无知、迷茫而让人产生痛苦。

2.帝国主义殖民者和本地资本家对人民的疯狂压榨;拉美人民革命活动带来的混乱和动荡。在殖民背景下的拉丁美洲社会,殖民者和统治者疯狂掠夺、压榨、欺骗人民,当时的物质生活极其贫瘠,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种种卑劣行径,例如:卖淫、偷窃等。这样的贫民窟式的生存环境人人难以抽离,残酷的现实也不能培养高尚的心灵和人格。人若想脱离去现实社会的残酷也只能进入虚幻的梦境。而革命家的活动更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来指导,这样的革命必然是混乱和暴力的,革命后的拉美社会并不能变得更有秩序和美好,只能陷入到新的混乱之中。

3.人生目标和心灵治愈。无论是当时的拉美社会还是今天社会,人们向着心中的美好努力,这种目标可以是金钱、权势地位、完美的爱情等等。但达到目标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失败者心灵受到伤害该如何治愈?没有人关心。人们只关心成功者如何成功、如何荣耀,不关心每个失败者如何走出阴影。失败者只能颓废度日,极难再次振作起来而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是今日我们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四、结语

《百年孤独》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反映出拉美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孤独与悲哀。拉美人民带着孤寂的心灵无法走入西方世界的“主流价值观”而融入进去。这样的一部作品必将被载入世界文学的殿堂而不朽。好的作品必将给人们带来深层次的思索。愿我们平静心灵,用美好、欣赏的眼光来细读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迷失”于魔幻的文字森林,徜徉在小说艺术的海洋里吧。

参考文献:

[1]蒋超.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及其代表作《百年孤独》[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0-363.

[2]黄洁,梁晗昱.《百年孤独》——“拉美式痛苦”的文化镜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119-121.

[3]张雨萌. 《百年孤独》的反常规叙事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4]安浩薇.《百年孤独》的宿命意识及主题探析[J].汉字文化,2019(02):110-111+161.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