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梦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形态研究

2020-08-13 11:40常爱红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学梦符号化审美

常爱红

摘  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形式,文学梦是日常生活与梦想的纠缠,是一种具有奇特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的审美活动。文章分析了文学梦与日常梦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文学梦的审美特征、文学价值等,希望有助于人们对文学梦的了解。

关键词:文学梦;审美;特征;符号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梦的产生,源于现实对人类灵感的激发。虽然人类社会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人类梦史更是历史悠久,但是,人类对梦的机制、意义的认识直至今天仍存在诸多模糊点。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梦是灵魂出游,并为此修筑了神庙进行祷告,今天,梦更多地被人们认为是某个隐蔽愿望的传达和闪现。梦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文学梦作为梦的一种,带有梦的共同特性和典型体验,被人们视为精神生活中一项有意思的内容。中国有很多以梦为主体的作品,《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是其中的代表。今天,人们对文学梦的性质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着自由变换特点的梦想、文学与文学梦都被人们视为怪诞与真实的统一。

1、文学梦的生成及生存

梦,被心理学家视为现实活动的呈现和延伸, 梦像作为梦的“符号”,是现实理性的产物,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梦境虽然荒诞,但是梦者的体验却是真实的。日常梦的表现方式、表现形态、意义构建,是日常梦转化为审美对象的潜在条件。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在文学作品中以蒙的名称出现的文学梦与日常梦并无任何区别,其表现方式都是意象化的,用佛洛依德的话说:“梦是业已实现的愿望或无法达成的愿望的满足,是现实以心理内容和动力的形式对大脑产生的潜意识。”从理论上将,文学梦是作者自觉记录或能动创造而叙述的梦,属于理性的范畴,符号、语义和意义是其三大特征,文学梦的表层特征都要通过梦境语言符号表现出来,语言符号的跳跃性选择、组建或链接,形象模糊或奇幻,与梦境本身的抽象性及语法逻辑的规约有关,文学梦如日常梦一样具有梦幻的特点,此外,它还具有真实梦境的特征,其跳跃、延伸和体验都带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文学梦的理性特征主要有:其产生、叙述的目的十分明确,带有功利色彩。其次,文学梦叙述的手段——语言,是理性的符号,其对象——听众,也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文学梦的梦境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内容,其作品中的梦,是他挪用自己的梦或改造的他人的梦,本身是非现实的事件,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却是真实存在的。文学梦与日常梦不同的是,文学梦的表述方式,是使用语言这一理性符号将梦境中的视听形象转变为语码来实现的,这样一来,文学梦就变成深受语法限制的语言描述,它叙述的东西必须能让读者这一阅读对象明白、理解,因此,文学梦在叙述时要遵守严密的逻辑思维限制,否则就会显得无理、无序。如《南柯太守传》中的淳于棼,醉倒于大古槐树下后,梦见自己被召为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与金枝公主生了五男二女,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封侯拜相,娶娇妻生贵子,这何止是游侠之士淳于棼潜抑一人的愿望,几乎是所有文人、侠客良久的梦想啊,其梦境与其说是主人公潜意识的产物,不如说是作者和主人公心理意识的真情流露。虽然梦境不会对梦者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梦境本身的情节,是一个有始有终的片段,它对作品来说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南柯一梦在现实的呈现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听觉、视觉等感知感觉来表现的,文学语言符号的编制、转换与解读的过程与真实的感知虽大相径庭,但是结果却大致相同。作者正是通过对梦境的逻辑化改编、解读,使得荒诞怪异的梦境变得可知可解,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文学梦的审美特征

站在真实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模范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虽然理性构建是其根基,但是作品本身就是虚拟的。文学梦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另类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真实,这种“超真实”的梦,不管情节多么曲折,都不同于文学作品本身的现实性。文学梦的虚拟形式有三种:现实性虚拟、可能性虚拟、荒诞性虚拟。第一种虚拟与现实是平行的、类似的,陆游之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对现实行为的虚拟,这是作者在风雨刺激声中产生的幻想,是当年的抗金战斗场景在作者脑海中的重现。苏轼怀念亡妻“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乃是深思之至,是对妻子当年情景的回忆,更是一种假设性虚拟。这种虚拟,更多的反映的是梦者的愿望。说道荒诞、怪异之梦,莫若《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从花园回来后,梦见一书生持柳枝前来求爱,自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这一梦,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其稳固性、唯一性都非常脆弱。在文学作品中,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主要有:一、以现实的真实性否定梦想的真实性,卢生黄粱一梦与淳于棼南柯一梦一样,这俩人在梦中都梦见自己升官发财、娶妻生子、尽享荣华,且在其梦中都有现实带真实标志存在,现实空间真实存在的未熟的黄粱、槐树和蚁洞对梦境的否定都是毅然决然的。二、以梦幻的真实性怀疑或否定现实的真实性,庄子一梦,对“物化”的最终产物和现实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不知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庄周蝴蝶梦的真实性与庄周梦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从现象与事物的关系来说,这是梦的真实存在与现实的真实存在产生了矛盾,真可谓人生如梦。三、梦境与现实的相互转化和渗透,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梦见一羽衣道士与自己作揖问答,后来才明白道士原来是泛舟时望见的孤鹤所变。这种梦境与现实的转化,在《水浒传》、《红楼梦》中最为常见,武松梦见冤死的哥哥,甄士隐梦中的通灵宝玉与贾宝玉佩戴的宝玉,是梦境与现实转化的信物。这种梦境与现实互为转化的关系,突破了经验世界的各种规律、规范,给人带来了奇异的感受,为文学作品神奇语境的构建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文学梦符号化审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我的文学梦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文学梦激我搏一生
从艺术区到艺术节:“蓝顶”的符号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