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2020-08-13 07:23张文杰许门友
人民论坛 2020年21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春青少年

张文杰 许门友

【关键词】网络  “晒文化”  青年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媒体发展的带动下,原有的文化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晒文化”应势而生。“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晒文化”也是当代青年自我表征的一种常见方式,从而成为青年人个性、思想、自由、愿景、理想等多个方面的集聚体。同时,“晒文化”利用价值导向、符号控制以及自我表达机制,改变着青年一代的认知、交往以及生活形式,也暴露出精神搁浅、自我认同与集体记忆的焦虑。对于“晒文化”,我们应辩证看待,结合“晒文化”的“双刃剑”特征,做好“晒文化”的监管工作。

网络“晒文化”折射当代青年的多样图景 

空间交融。“晒文化”作为青年一代的开放型文化,并非孤芳自赏的产物。在“晒”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家人、朋友、同学的生活状况。狭小的青年空间很多都是通过“晒”的方式进行交融,所以它是连结青年群体的虚拟世界。在连结中,青年期待“晒”出个性,“晒”出认同感。“晒”逐渐成为青年完善自身的方式,如:借助“美图秀秀”,青年获得了更多自信。“晒”被赋予了鲜明个性的特征,透过视觉展现着自身机能。“晒文化”除了身体感知和自我认同,还有强烈的内在情感。青年通过自媒体抒发心情,串联小事并抒发情感,这种“晒”也是寻求情感认同,希望得到心理慰藉。但青年在“晒文化”时,虽然情感与身体得到了自我认同,但很容易走向过度修饰和泛化当中,“情感滥觞”与“照骗”就是“晒文化”过犹不及的代表。

他者赋义。“晒”行为给青年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场地,“晒文化”带有“我的青春我做主”的隐喻。在空间交融与时间记忆中,青年实现“完美主义”的主体建构,而恰巧这种自我建构正是他者赋义的重要体现,青年人尽力塑造的完美仅仅是别人眼中的完美,通过虚拟场景获得的完型自我。“晒”无疑是透过自媒体塑造理想自我,通过自我建构趋近他者。“晒文化”源于“我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变成“他文化”。通过“晒文化”为主体赋予意义,塑造出相对完美的自我。“晒文化”的建构主体在朋友圈的分享与互动中,为他者展示赋予了意义。青年的“晒”是以他人为原型的,比如说,在“晒”心情时会屏蔽部分人,不想让所有人都看到,由此可见,青年人面对不同群体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与心情,这是他者赋义的多维度表现,是为了他人眼光而修饰之后的拟像。

时间记忆。青年“晒文化”作为一种自发型文化,看似“晒”吃喝玩乐,其实是在“晒”回忆与青春。面对生活与学习压力,青年在感官体验中对逐渐远去的青春只能怀念。微信朋友圈中的“晒”实质上是某段时光的定格,图像与配文都是青春的凝聚。在时间的年轮中,“晒文化”记录着成长的印记,对青春进行回忆和反思之余,展开青春叙事。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晒文化”给青年带来多样的感官享受与体验,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憧憬与向往。但也应注意到,如果娱乐缺少精神支撑,以“价值空场”进行“晒”,这样的青春故事就会失去灵魂。

网络“晒文化”的“双刃剑”特征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對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对看客而言,通过看帖,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与窥探心理,如抖音平台、微博平台,诸多公众乐于观看他人分享,通过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网络“晒文化”秉承着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其中不乏极具营养、有助成长的内容,比如,读书分享、语言教学、美食制作教程、生活小贴士等,既有着相应的知识属性,又生动有趣,极大程度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学习兴趣,让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加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文化当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是积极向上,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己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的表达,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外加消费主义和个体主义的综合影响,个体关注的是利益得失,很容易忽略集体与社会利益,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或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内容、低俗内容,等等。如朋友圈内满是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网络“晒文化”要有“度”

一是网络“晒文化”应把握虚拟的“度”,从虚拟回归现实。随着网络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开始模糊,尤其是诸多青少年,有的经常沉迷于网络甚至难以分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时常将虚拟世界中的思维和价值观应用于现实生活,自然会四处碰壁。在自媒体的影响下,“晒文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看客、晒客错将虚构看成真实,多数看客长期观看晒客展示的内容,将自己代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无法认清真实的自我和世界。社交媒介作为交流工具,简短、微小的交流片段并非真实交谈,修饰过多的信息达不到了解效果。因此,我们不能沉溺网络,要在现实中多和亲朋面对面交流,结合交谈者的语言体态、语气态度,精确、全面地判断一个人,认识一个人。

二是网络“晒文化”应把握内容的“度”,从浅表回归深层。晒客要主动自我规范,以积极的内容为主,才能走向积极的一面。尤其是自媒体时代,无底线只会进入无人管控的“丛林地带”,所以晒客要不断提高修养,提高“晒”的内容的价值,并且时刻提醒朋友,共同营造积极的网络空间。增强“晒文化”的网络监管。企业与主管部门应当形成密切合作的机制,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从制度上对青年“晒”的方式与内容进行规范,让“晒文化”拥有正确的导向。因此,在生活中,要深入青年喜好,推送青年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网络技术,及时消除不良信息。

三是网络“晒文化”应把握理念的“度”,从泛化回归主流。一方面,坚定主流价值观。“晒文化”作为隐性文化,应该加以引导,对于青少年也应加强教育,需要整合教育案例,深化教育方式与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晒文化”的融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通过“晒”正能量,提升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创新途径加以引导。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要用青年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思想,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线上线下引导的基础上,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可以对青少年网民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的短视频、网络漫画等,让青少年在文化共享中感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作者分别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王莉霞、相亲亲:《“晒文化”现象与青年休闲行为》,《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6期。

责编/谷漩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春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