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2020-08-13 06:56李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法律保障

李星

摘 要:依法治国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城市房屋拆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许多事例反映出公民对政府建设的诸多期待。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需要保护被拆迁户的财产权等各种合法权益,拆迁必须遵照合理程序,国家应及时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城市房屋拆迁问题進行多方面解读,探讨拆迁中公共利益的保护,寻求解决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途径,促进城市管理法制化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市房屋拆迁;公民权益保护;法律保障

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旧城改造在全国各级城市积极开展,要通过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支撑。由于房屋拆迁涉及各方重大利益,无论政府主导或开发商运作下的拆迁,对被拆迁人都会造成不公情况。我国城市规划中一些地方政府未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致拆迁工作负担加重,为谋取自身政绩筹码,不顾被拆迁户生活境况,有悖于国家执政为民的行政宗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房屋拆迁评估机构选择权未赋予被拆迁人,直接导致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公正保护。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原因是我国立法不完善,法律对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保护,是房屋强拆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健全现有的司法救济制度非常迫切。

一、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缘由

城市房屋拆迁是因国家建设、环保等需要,建设单位对现有建设用地房屋进行拆除,对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等系列活动的总称。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房屋拆迁是因对土地使用需求发生变化引起,拆迁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法律行为过程。我国房屋拆迁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变化。

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城市化进程加快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城市综合公共设施改进提升了居住者对城市的需求层次。城市化进程特点表现为郊区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以房屋拆迁工作为前提,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增大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虽然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但随着市场化深化,房屋拆迁纠纷骤增。拆迁人往往强迫被拆迁人签订不平等协议,制定不合理的搬迁期限。拆迁主管部门不能依法行政,滥用行政裁决强迫被拆迁人搬迁,使房屋拆迁矛盾恶化。近年来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系列矛盾纠纷频频曝光,使得房屋拆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的合法权利

城市房屋拆迁纠纷是在公民基本权利被侵害情况下引发,城市房屋拆迁导致被拆迁人多种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包括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劳动保障权等。保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城市房屋拆迁中在不同阶段会涉及到公民其他基本权利。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未直接采用财产权的法律概念,采用所有权包含占用使用与处分权能。财产权包括私人生产生活资料权利和公民合法取得的公共财产。财产权是人自然权利延伸的结果,是维持生存的基本前提。居所占有使用在财产权中具有重要意义,房屋所有权是公民最重要的财产权,许多居民毕生积蓄购买住房,拆迁补偿款数额不合理无法回迁购置新房,拆迁引发交通、就业等问题,给被拆迁人生活带来不便。新购房产物业费等增加日常生活开支,面对拆迁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导致被拆迁人选择过激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拆迁条例》规定,拆迁房屋单位取得许可证后实施拆迁,需要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批准文件等资料。被拆迁人处于被动境地,无正当途径反映对个人利益保护的合理呼吁。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发放拆迁许可证未征求被拆迁人意见,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无视。城市房屋拆迁中出现张贴公告同时补偿数额公布,补偿依据评估标准等被拆迁人无从得知,很多地方被拆迁户对被评估机构无选择权,导致房屋安置不合理,公民公平交易权被剥夺。

生命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生命健康和尊严不应当受任何形式的非法侵犯。2003年,南京市被拆迁人翁彪自焚造成一死七伤惨剧,安徽省青阳县农民朱正亮因拆迁补偿不合理,在天安门金水桥泼洒汽油点燃被烧成重伤。一些房屋拆迁中偶有出现雇佣黑恶势力人员恐吓威胁被拆迁人,公民生命健康权受到很大威胁,导致被拆迁人在救助无望下做出极端行为。

三、城市房屋拆迁中保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意义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新修宪法增加尊重保障人权的内容,党在多个场合使用人权概念,上升到宪法层次反映出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党保护公民权利同时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同支持,对于城市房屋拆迁社会问题,树立尊重保护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保障被拆迁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能垄断社会资源,使利益主体分散化。利益多元主体为谋求自身发展,会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市场。政府只有对多元利益主体权充分尊重,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城市房屋拆迁单位利益按市场机制运行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稳定分为专断型与开放型,专断型运转呈现出封闭性状态,容易带来终端不稳定;开放型采用社会利益主体博弈形成规则法律实现社会稳定。要想建立开放型社会稳定必须尊重法律。

前苏联法学家——尚巴认为:“法律秩序不是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应有的或可能的行为,不是抽象的权利和义务,而是人们对这些应有和可能的具体实现,是权利主体的实际行为,是法对任意性社会关系进行的有保障的适应调整。正是这种与法的作用相关的人们的实际行为构成法律秩序。”法治社会下法律秩序是合理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要求法律建立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房屋拆迁中政府充分尊重被拆迁人财产权,才不会导致出现拆迁恶性案例。我国宪法强调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法治社会前提不仅是制定、完善法律,关键是法律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公民的权利。依法治国要求权利本位价值观,我国传统法治文化机制中崇尚人治,官贵民贱风气根深蒂固,构成法治社会建设的最大障碍。权力本位为价值取向可有效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机关的侵犯。

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执政实现有限政府,政治文明建设实质是人民民主的法制化,利为民所谋,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要保护被拆迁户的权利。政府如果注重保护公民权利,就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人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来自政府权力威胁,现代社会暴力由国家权力垄断。韦伯派定义指出现代社会国家独揽暴力,对一定领域居民宣称其合法性。政府以尊重保护公民权利为首要任务,才会开辟人的解放全面发展的新天地。

四、城市房屋拆迁中对被拆迁户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引起大规模城乡房屋拆迁活动。城市房屋强拆中忽视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暴力拆迁引发恶性事件日益增多,如何有序拆迁满足大多数被拆人的合理要求,成为不容回避且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随着《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条例》颁布施行,制度设计变革对保护被拆迁人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合法权利受侵犯问题,给予公民有效的法律救济保障途径非常必要。城市房屋拆迁中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可以通过规划拆迁遵照合理程序,保障被拆迁户居住权,做好城市房屋强拆的立法工作等措施实现被拆迁人权利合法保护,促进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政府要在利益相关居民参与下决定拆迁进程,城市规划应实行听证,房屋管理局要保证公民查阅文件知情权,查阅政府的规费收入,各方利益合理设置,政府与开发商行为得到理解才能使被拆迁户配合拆迁。居民参与房屋拆迁补偿基准价听证,结合房屋区位面积、结构用途等因素确定拆迁补偿,政府应结合房地产市场变动公布区位房屋评估基准价,必须保证被拆迁户参与选择拆迁评估单位。

《物权法》规定,征收单位房屋不动产,征收个人住宅应保障被征收人居住条件。政府组织城市房屋拆迁应按物权法规定解决被拆迁人居住条件,实行异地安置应解决安置房,避免被拆迁户搬入回迁房前多次搬迁。拆迁人使用房屋安置被拆人,房屋质量优于被拆迁人房屋,符合《房屋挽损等级评定标准》规定基本完好标准,具备基本生活条件。避免打乱被拆迁户生活秩序,不能回迁到原来地段,必须保证安置补偿原则。如门市房问题解决等问题要考虑被拆迁户利益不受损害。很多情况下因安置点偏远,对子女上学等不方便,失去原来便利收入机会导致被拆迁人不愿搬迁。拆迁人应向被拆人提供交通补贴,政府应在教育、电力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提供帮助。

目前规范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法律文件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行政法规保护被拆迁户权利法治理念不充分。需要由全国人大常委对城市房屋立法,使得城市房屋拆迁法律规范与《宪法》精神衔接,符合《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宗旨。房屋拆迁立法中应注意解决规划与拆迁补偿程序,被拆迁户居住权,基本权利救济。法律应按规划——安置住房——政府拆迁——开发商开发的顺序设计房屋拆迁程序,政府介入房屋拆迁顺序不能颠倒,听证环节必须听证,补偿标准等按听证笔录做出。居住区是公民基本生存需要,房屋拆迁管理法应与物权法衔接,对被拆迁人居住问题解决明确规定。对其他补偿相关问题解决应清晰规定。房屋拆迁管理法应规定房产管理局设立拆迁管理职能机构,修改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为公共利益拆迁,政府部门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可做出强拆决定书,被拆迁人在决定书规定期限内未搬迁,可由所在地政府管理部门强制执行。被拆迁人对拆迁决定书不满,可对房管局提起行政诉讼,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货币补偿,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执行。

参考文献

[1] 潘顺.论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中的公民权利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08(09):158-160.

[2] 姚占偉.论城市房屋拆迁的政府责任[J].中外企业家,2014(18):220-221.

[3] 刘梅.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的司法审查程序研究[D].青岛大学,2012.

[4] 朱进.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权益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法律保障
试论蒙古族文化权利法律保障
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法律保障机制:信用卡滞纳金违宪案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河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