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产品要想实现其价值和利润,需要与相应的供应链保持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企业往往处于供应链上游,是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自身的支出成本就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价值,并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供应链 制造业 企业成本 控制管理
1供应链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
1.1供应链成本管理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企业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制造企业具体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等环节。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产品从生产到供应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供应链上游的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参考信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产品生产经营的优化,同时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好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并与其他关联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为达到最佳的经营效益打下基础。
1.2制造企业成本构成
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可以细分为作业内容和交易内容。直接成本,指的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人力以及其他成本费用,这也是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的作业成本,指的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作业产生的成本,这包括计划、采购、生产等环节。交易成本,指的是制造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主体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产品宣传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交易环节的中介成本等。
2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现状
2.1缺乏正确的成本核算体系
研究发现,很多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际成本核算法,也就是说,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基于企业自身生产活动,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劳力、制造等费用纳入成本计算。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生产具体产品的过程中,还包括具体的采购和销售等环节,这个过程还会产生相应成本。比如在销售环节,制造企业需要与相关销售商进行合作,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这部分费用也是供应链成本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没有将其纳入其中,这导致成本核算难以达到良好准确性,后续的成本优化工作也难以开展。
2.2缺乏与节点企业的有效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整将影响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但是分析发现,很多制造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还没有建立,尤其是在成本控制环节,未能与相关节点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无效成本。具体来讲,核算库存成本的过程中,制作企业主要根据自身库存、生产能力、销售业绩等实施对应的核算,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等主体的库存也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也会对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在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渠道的环境下,制造企业的信息分析、市场判断以及对自身生产的调整往往容易产生偏差,影响到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相应的决策和计划的落实,最终影响到制造企业成本的管理。
2.3缺乏间接成本的有效归集与分配
制造企业的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作业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分析发现,很多制造企业在现有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将这两种成本直接纳入间接费用,并没有将其纳入产品成本中,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比如,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在供应链成本控制环境下,就需要将其纳入产品自身成本,而将其纳入期间费用,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严重漏洞。不仅如此,企业针对间接成本的分配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企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很多制造企业将其定期分配到不同产品,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产品自身的制造费用与具体产量的关系不再紧密,因此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环节其他作业过程中的成本,这种对间接成本控制的不当影响到企业整体成本控制效果。
3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办法
3.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基于制造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要在准确掌握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归集和分配,在此基础上有效核算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逻辑如下: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成本、资料和人力,从资源的动因出发,能够准确核算制造企业具体作业成本,不仅如此,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任何产品都需要经过作业,基于此,基于作业动因能够获得产品具体成本的组成。基于此,考虑到供应链包含多个作业过程,因此,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也就是基于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将制造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成本融入到供应链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来,这个过程,能够实现供应链环节具体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产品价值,同时要注意减少产品成本,这是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效益的关键。在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其优势在于能够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企业获取各个环节各个主体的具体信息,为后续整体科学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2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从制造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实际入手,基于企业目标利润及其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成本。在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市场调查,得到具体产品的价格信息,减去制造企业在生产初期设计的利润,进而得到预期成本,将这部分分配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最终得到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在实践过程中,目标成本将成本核算从企业内部进一步扩展,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纳入考虑范围。一般来讲,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经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这是一个完全的生命周期,基于供应链对其成本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产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如此,实施目标成本法,能够基于供应链实际,实施对产品生产销售的掌握,尤其是能够掌握产品成本信息,这为后续成本控制打下基础。基于此,实施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从最初期的研发入手,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实施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种环境下实施目标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施良好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保持其整体动力和发展潜力。
4结论
制造企业根据产品上下游已经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结合市场、供应、材料等多个环节实现对自身生产经营的科学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实现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在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控制更加重要,关系到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实践效果,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实现。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产品从生产到供应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供应链上游的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参考信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产品生产经营的优化,同时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需要准确认识到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一般来说,基于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从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入手,这种情况下,主要是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以及市场环境等信息,实施作业划分,也可以通过全周期的作业过程设定目标成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强化产品与生产作用所需成本,还可以降低相关不必要环节出现,真正形成成本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榕.战略管理视角下出口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思路[J].财会学习,2018(31):110,112.
[2]王淑华.战略管理思想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0):142-143.
[3]潘玉香,齐二石.智能制造企業动态成本管理——基于LP+IT+ABCM融合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8(1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