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展了大量工作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述事业单位基本工作任务及目前事业单位的理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而针对性地探讨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改进措施,希冀能够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薄弱环节;改进措施
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开始发布实施起直到现在,事业单位也不断加强有关发展问题的研究,达到控制成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事业单位本身属于非生产经营组织,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也从侧面说明了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展开深入研究。
1.事业单位的基本工作任务
事业单位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不同类型的社会事业,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任务。因此除了自身组织部门的创收工作以外,中央和地方也需要通过预算集中资金,再将其分配给事业单位。在国家政策的允许范围内,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向财政机关领取经费,另一方面也要组织业务工作,保证正常的预算和开支。考虑到事业单位是独立的实体组织,各个事业单位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事业单位的工作宗旨体现在追求不特定的多数人利益,而不是单独追求某个特定群体的利益,围绕工作任务所展开的内部控制,也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2.1 内部核查制度未能落实到位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设计了核查岗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关的规章制度。相关规章制度是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在管理活动中的授权体现。但有了内部规章制度后,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措施。某些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未能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使得很多工作会受到人为破坏。这样一来,管理人员经常要求特殊事情特殊对待,使得管理人员处理事务的随意性加大。未来的核查制度需要落实到位,严格授权核准制度,如何加强内部制度的执行力,对不按规定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也成为了后续的主要工作目标[1]。
2.2 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不同的会计人员负责管理不同的事务。例如主管会计负责月末或年末的会计报表编辑汇总,负责想上级部门汇总信息登记总账务;公司会计负责单位内部的工资核算,包括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管理;报销会计负责账套核算工作;税收会计负责合同登记和管理发票等。但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内控管理工作存在明显薄弱环节。未来工作中能否严格执行专业上岗制度,采取考核体系,也将决定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
2.3 内部审计工作缺陷
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内容,其中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控制职能则是管理工作,评价职能是核心要求,服务职能属于其他职能范围内。从现阶段的工作来看,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缺乏合理的内部审计,使得某些问题无法得到反馈。相关部门未能起到实质性作用,在出现问题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采取具体处理方案。即便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也会因为审计业务的要求,失去审计的独立性和公平性。
3. 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针对性改进措施
3.1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学习并了解内部会计控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整可行的内部会计制度。部门人员应认真学习其中内容深刻了解控制程序的设置,目的与设置要求,才能有效执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某些关键时期,还可以对已经完成的制度进行讨论和修改,了解制度中的某些可以优化的方面,让制度管理越来越完善[2]。例如,在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应该完善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固定资产的处理和业务要进行相关审批,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理等业务要有明确分工,第三是要求有固定的账簿体系作为约束,包括固定资产分类账和明细账在内的内容都应得到有效处置。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做好定期盘点保障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相符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展开固定资产盘点,要求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在发现问题后找出责任人,采取处理措施后对下一部工作进行有效改进。
3.2 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内部会计控制程序需要人为设置,具体工作也需要人来执行。从这一角度来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单位人员的素质。现阶段事业单位都会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将各种硬性措施强制执行后,保障日常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在未来工作中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除了基本的会计法、会计准则等要求,还应让工作人员了解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掌握信息时代下的会计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和验收,从考核和评比中增强会计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让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轮岗制度,侧面起到监督控制功能。
3.3 审计制度的建设
事业单位的领导部门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的定期审计,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纠正措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合规,促进会计控制,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具体来看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部分为单位内部的固定人员,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熟悉单位内部的经营模式,可以对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另一部分的人员可以邀请一些其他单位的财务研究和专家学者,或是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工作人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专业审计制度,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完善[3]。
3.4 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管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内容,贯穿于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组织部门要给予充分保障,成立编制预算小组,组织协调单位内部的不同部门,认真分析单位面临的支出需求,按照国家制度规定做好统一的规划安排。在这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保证预算编制所需的时间,做好前置准备工作,的同时可以执行各项制度。例如,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中,事业单位应该以单位内部的年度财务决算数据为参考,结合往年的预算数据分析结果,以专项调查收集数据的方式,核定不同项目的定额标准,这样一来也能让内容管理更加实际贴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更加便捷[4]。
4.结语
早在2001年开始,国家财政部门就颁布了多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性文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内部隐蔽风险,保障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发展至今,这些制度已经发挥了显著效果,对于维护事业单位各方面的利益,保障财产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未来工作当中,事业单位仍然应该加强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的针对性处理,并按照基本原则进行内容调整。
【参考文献】
[1]马洪达,柳文娟.新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内部控制建设和政府会计制度施行“双重”影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2):130-132.
[2] 孔祥敏.新政府會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61-62.
[3]刘冬梅.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34):117-118.
[4]王美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9):34-35.
作者简介:张丽丽(1982—),女,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