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
结束了兵荒马乱的高三,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抉择——志愿填报,这让我曾经模糊的未来和往后的路渐渐清晰起来。
选专业意味着为自己日后的职业打下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从兴趣出發,我选择了英语专业,我认为以此为基石,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当我来到陌生的城市、全新的校园,我发现事情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专业学习中,许多同学的口语、听力水平卓越,屡屡斩获英语演讲大赛奖项,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学科上没有想象中有优势。而且,面对如雪花般的全英文阅读资料,我看得头晕眼花,常常感觉自己的兴趣已消耗殆尽,如果日后从事翻译或外贸工作,阅读量一定比学生时代还大。
还有职业规划的问题,高中时的我本以为,将兴趣转化为工作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在围观秋招的过程中,我发现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太多了,如果没有了解和尝试,哪里知道究竟哪个才是我感兴趣的?大学是多姿多彩的小社会,每年的秋招现场都挤满了人,学长学姐与各大名企的HR做着双向选择,如果没有过人的优势,又怎么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在和老师谈心时讲述了自己的压力和迷茫。她告诉我,浓厚的兴趣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现实带来的挫折不是坏事,而是使人踏出舒适圈的第一步。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盲目沮丧和忽视自身闪光点。她建议我在学习之余多参与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找回兴趣,并对自己的未来尽早做规划。
正当我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时,发现了某机构举办的职场模拟大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火速报名。也是这个比赛启蒙了我,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比赛中,我发现HR非常看重“求职者”的实习经历、学生工作与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实践是求职的根本,并不是仅仅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学好,就能一骑绝尘。涉猎领域广泛、实践经历丰富都是HR欣赏的品质,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更会让人刮目相看。
这次比赛之后,我深知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清楚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等。我发现沟通与表达能力是我的强项,而弱项是做一些细致缜密的工作,如登记信息、校对。因此,在之后的课余时间里,我尝试了口译、英文讲解、跨国公司销售之类的工作,如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做实习英文讲解员,并参与国际会议志愿活动。在活动中,我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和自信心,更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开阔的社会视野,职业规划也越来越明确。
在生活中,我有意识地补足弱点,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进行进一步目标规划。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计划,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最有可能做的职业。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需要迎接颇多挑战,先行者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高中是我们了解知识、储备力量的关键期,应提前了解一下大学的专业,翻看报考指南,不然在紧张的志愿填报阶段,有可能会和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失之交臂。此外,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丰富自己比赛和社会活动的经历,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找寻方向。
前路漫漫,但不要怯懦踌躇,因为未来有更多惊喜等待着你,唯有尽早了解与尝试并多和家人沟通,才能在大学绘出适合自己的蓝图,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