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王晶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血液科是临床较为重要的科室,其主要负责研究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1]。在血液科是专门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科室,血液系统疾病就是指发生在血细胞和造血器官的疾病,常见的血液病有:一、各类贫血性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等。二、血液系统常见的各种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各种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等。三、出血性的疾病,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疾病等等。此科室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常存在生命危险,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效果均有较高要求。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是现阶段实习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学质量有限,已无法满足临床要求,因此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实习教学[2]。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通过将临床路径引入教学,强化实习生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增强其疾病护理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血液科护理带教的应用价值,为后续提升实习教学效果做出参考。现将内容详细展示如下。
1.1 实习生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 年9 月至2018 年5 月,此时间段内至我院进行血液科实习的实习生共4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我院于2017 年9 月至2018 年5 月,此时间段内至我院进行血液科实习的实习生40 例,作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习生男4 例,女36 例,年龄17-23 岁,平均(20.46±2.39)岁,学历水平:大专29 例,本科及以上11 例;观察组实习生男6例,女34例,年龄16-22岁,平均(19.84±2.16)岁,学历水平:大专25 例,本科及以上15 例。两组实习生基本资料互相比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实习生对此次研究内容已充分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分别给予对照组实习生实施常规实习带教,给予观察组实习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结合实习带教。具体教学方法如下:对照组:每名实习生分配1 名实习带教老师,按照科室介绍、理论知识教学、实操知识教学、实操练习的教学规划进行实习带教。并在教学过程中,由实习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实习结束后安排实习生进行理论、实操考核。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常规实习带教基础上,使带教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带教老师通过微信等网上交流平台,组建实习生交流群,增加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互动与讨论,提升组内学习氛围。同时,在理论与实操教学中充分运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集中讲解血液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路径,并强化学生记忆,要求对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均充分了解。并主要集中教学血液科各疾病的不同护理方法、护理流程、与患者的交互方法等。其后由带教老师演示,是实习生了解实际临床护理中,疾病护理的临床路径。带实习生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后,可选取病情较轻患者,在带教老师监督下,由实习生完成护理,并要求每日教学结束后,组内讨论,且总结当日学习内容,解答实习生问题,加深其对疾病护理方法的记忆。实习结束后安排实习生进行理论、实操考核。
1.3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主要观察比对两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理论、实操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其中理论、实操成绩为我院自制试卷进行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理论主要涉及实习生对血液科疾病的了解程度、判断准确情况、护理方法了解情况等。实操主要涉及实习生实际护理操作是否正确、具体疾病护理方法步骤是否正确等。分数越高表明实习生该项目掌握越好。教学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满分为10 分,由实习生根据对教学满意程度进行填写,10-8 分记为满意,7-5 分记为较满意,4 分及以下记为不满意。教学满意度=(满意+较满意)/实习生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 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使用χ2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表示,若P<0.05 则表示两组间差异显著。
2.1 两组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比对。将两组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比对,观察组2 项成绩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比对。将两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互相比对,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比对(±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比对(±s,分)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实操成绩观察组 40 91.36±3.57 92.75±4.71对照组 40 84.33±4.86 86.63±4.24 t - 7.373 6.108 P - 0.001 0.001
表2 两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比对[n(%)]
血液科属于医院内较为重要的科室,其主要集中于研究各类血液疾病,并针对此类疾病实施相应治疗,通过对疾病进行专门研究,达到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的目的[3]。由于血液科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护理压力相对较大,其对医院护理人员的知识量储备、实际操作能力均有较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对实习教学的要求[4]。
传统实习带教主要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主,通过对实习生进行理论与实操教学,可使其较为完整的掌握对应科室的疾病知识与护理方法。但此种教学方法相对局限,对于某种疾病的具体诊治流程并未涉及,导致实习生在实际进行疾病诊治或护理时,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应用,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5]。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以临床路径作为教学主干,集中于实习生临床路径培养,即进行对应科室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教学,使实习生可在实习教学中,详细了解某种疾病的具体诊治、护理流程,使其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实习生可将实习所学知识应用至临床实际操作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在实习教学中,注意加强实习生的相互讨论与总结,及时解决实习生问题,从而在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调动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6]。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经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结合实习带教教学,观察组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均较对照组实习生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血液科护理实习生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可显著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同时具有较高教育满意度,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对血液科护理实习生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结合带教教学,可显著提升实习生理论、实操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