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如何与旅游景区共生

2020-08-13 08:18杨婷
中国林业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景区消费旅游

文/杨婷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布最新《世界旅游晴雨表》预测指出,2020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将较去年下降58%至78%,同比减少8.5亿至11亿人次,经济损失达9100亿至1.2万亿美元,影响直接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岗位1亿至1.2亿个。

两会落幕后,地摊经济瞬间火爆,城市“烟火气”渐浓。多家企业推出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包括旅游行业的相关企业,一时间也涌现在了街边的地摊上。如锦江的酒店、花筑的民宿、恐龙园的年卡、旅行社的产品等争奇斗艳去练摊。恐怕连风靡一时的直播带货都得为它让路,谁也没想到2020年“地摊经济”会成为最大的黑马。

“地摊经济”可促进城市与景区间的链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上海、济南、南宁、成都、济南、郑州、石家庄、西安、长沙等27个地方政府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开始着手恢复城市街头的地摊“烟火气”,将直接带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展城市旅游业,业界始终倡导全面提升城市景区核心竞争力,立足现有资源,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提炼城市文脉、盘活文化资本,走复兴民族文化战略。并依托消费升级,将城市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景区建设中去,植入到景区所营造出的沉浸式氛围里,来提高聚客受众的注意力及心流体验度。从而讲好景区的品牌故事,探究品牌资产机理,增强品牌溢价的能力,从而推动第三产业升级。旅游景区作为城市会客厅,在大范围尺度上可用点状分布表示。往往通过景区一个个点状的场域空间,实现城市市场价值的创造、传递和增值;同时,在文化层面实现陈列城市文化的多元性、渗透性。大多数的景区,往往都藏着城市的缩影,展现着这所城市所具有的综合实力。

随着中国整体消费水平的升级,游客对旅游的消费以逛旅游景区为主的观光游向感受城市风土人情的深度体验游转变,游客的需求从功能型消费升级为情感型消费,需求的多元与个性化正在被放大。对于城市旅游来说,需要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来吸引和留住游客,用地摊经济来填补景区与城市间的缝隙,串联景区的各点状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具有丰富城市旅游的烟火气,焕发城市市井活力的生机。

“地摊经济”可带动景区的消费势能

随着传统景区业态、市场、空间、产品等不断地转型升级,整个文旅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市场空间和时间也不断扩大和拉长。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与迭代。如3D巧克力打印机、国风彩妆与服饰体验、移动街景店铺、深夜食堂以及针对于亲子的互动空间—麦咭乐园等等,都为景区消费升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而地摊经济的重启,也将带动景区消费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景区是反映城市面的固态文化场域,那地摊经济将是反映城市另一面的流动生活样本,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地摊经济更像是一种移动业态,能够集中展示、易于集中体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本真,其补充了景区业态的不足。地摊经济符合大中产阶级隐于市的想象,是一种万众狂欢。它所呈现出的轻量级、年轻化、地域化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消费。它所具有的百姓文化、市井文化、道路文化与景区所传达的多元文化碰撞,深化了文商农旅融合。

地摊经济的风口上,景区如何搭载且融入其中

在地摊上售卖景区旅游商品。第一种形式是以集市、小摊的形式销售各类景区旅游商品。这种直接输出的形式较为简单,通过多个个体经营来消减景区内部商家库存,完成交易,促进景区纪念品、文创产品等二次消费,来缓解旅游市场低迷。

以视觉识别系统整体改造摊位。第二种形式是通过整套的视觉识别体系(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对现有摊位进行包装、改造,如门头、牌匾设计、摊位建筑立面、商品容器等系统性进行设计,通过创意的、艺术的表现手法,提升集市、小摊的品牌形象和价值。景区结合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如组织各种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可联合推出地方伴手礼系列。为此,摊位可以结合地方主题进行精心包装,提供景区向外延伸的物理空间,并对景区的品牌曝光及转化提供了新的场景。

以景区主题文化植入双向促进产品销售。如将景区内的非遗展演、制作过程和地摊相结合,顺势从引流时代向场景时代的转变,实现景区场景双面秀。同时加速线下实体+抖快电商的双链运行,线下为线上提供场景,线上为线下丰富客源。将景区更多的非遗手艺人资源和爆款商品,走进游客视野,不断扩大非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景区非遗文化进地摊,为民间丰富多彩的对创意产品提供了舞台,且成为景区向外孵化的又一新亮点,有利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同时,地摊也可以对景区向内而生,主题式地摊的引入如非遗市集、文创地摊等创意性地摊,成为景区增设等节点,并创造出景区新的休闲业态经营空间,增强景区内生命力、充实景区内涵、烘托其整体氛围。用主题式地摊的灵活且独特的方式去链接游客,满足客人对生活的多方面体验,找到景区与游客间各自的语境并能达成对话。

以特有的烟火气带动景区夜游发展。摆地摊与夜游有一定的重合性,但并不能画上等号。夜游经济拥有的多重业态中,地摊经济只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地摊经济的兴盛,拓展景区夜游消费时空,特别是在商、旅、文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演出、游船、水幕电影、灯光秀、篝火大典等文旅产品将会在借着这一轮新兴的消费刺激加速元气恢复。越夜越美丽,用“烟火气”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地摊经济”与景区未来发展趋势

跨界联合分享地摊经济红利。迎合地摊热潮,设想一下,将宝马、奥迪等名牌汽车拉来在景区里摆地摊,双方共同加入地摊大军,创造一场最潮最炫的后备箱市集。景区提供场地,汽车品牌商招募摊主,一同练摊儿。满载着奇思妙想,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景区变成了创意工厂,后备箱秒变成一个个创意工坊,自己做BOSS的同时,感受地摊经济潮流。通过跨界联动与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地摊经济开启景区游赏多路径。通过消费升级,满足客需更个性化的体验,会不断生发出地摊经济的五花八门的表达形式,与景区也会形成多路径、多节点的游赏方式。既要考虑与城市的人、文、地景、产业、活动相融合,又要与景区气质、属性相契合,从游客角度出发,实现游憩全方位体验。

地摊经济带动景区空间向外延伸。由于环保和用地限制,景区在提升过程中空间会受到制约,这就需要景区向周边地区、县市拓展。这种空间拓展和地摊经济下政府公共空间供给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在景区视角下,更多是以景区自身为核,延伸的空间轴线为脉。

地摊经济带动景区服务向外延伸。旅游企业摆地摊,充分体现了景区服务向外的延伸性。如京津冀打包旅游产品、周末度假游特色线路等旅游出行产品在地摊上得以展示。扫码增粉、进入社群、还能获赠景区卡通IP礼物等,将地摊营销一站到底。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久远的消费场景和行为,曾经一度被诟病和治理,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地摊经济”实际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植于我们每一代人的血液中,饱含城市与我们生活的记忆。“地摊经济”的重启,是接地气的、符合中国国情的。

目前,中国各地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地摊经济,比如成都的春熙路、北京的古玩城的地摊,都展现特有的风土人情,对当地旅游有一定的拉动力。其次,海外也有很多地摊经济,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及其他城市,都有小商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等不同形式的个体经营,集游够娱为一体,加之“夜间经济”,让“全时旅游”、“全域旅游”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地摊经济价格便宜、灵活便利等特点,虽会对景区内传统商户产生一些冲击,但彼此商品类别的互补性更强,因此地摊经济对旅游景区发展利大于弊。

猜你喜欢
景区消费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40年消费流变
旅游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