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亚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自信心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幼儿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于外界的感知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的独立意识,为幼儿塑造健康快乐的教育氛围。
首先,用游戏化的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十分容易情绪化,因此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应以引导为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将游戏化教学和艺术活动有效结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并将游戏融入艺术之中,让幼儿在游戏化的艺术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学习。
教师可以将游戏化教学融入舞蹈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可以塑造“小动物学本领”的故事情景,通过音乐和引导,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融入游戏教学。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情景中模仿舞蹈动作,将舞蹈活动和游戏教学深度融合,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在游戏环境的感染下,放开自己,参与到游戏环节。竞争性的表演展示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合作进行舞蹈表演,引导幼儿展示才艺,使其跟着音乐做出完整的动作,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信和表现欲望。
其次,用情景化的美术教学,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幼儿阶段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开展拓展幼儿思维的艺术活动。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依然处于具象的认知思维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进行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让幼儿在绘画中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美术作品是幼儿抽象思维认知中的意识语言,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增强对自我的认知,感受到进步、收获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教师应通过耐心和爱心引导幼儿解决在美术基础技能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和认同这种进步的积累,让幼儿以进步促进自信心的树立。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发挥天性进行创造。
在幼儿的作品创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和表达,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过程中的成就感。通过美术活动的自由创作,让幼儿在艺术活动的美术创作中,通过实践、创造、表达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再次,用实践中的手工制作,促进幼儿产生成功体验。在目前部分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还在采用幼儿听,教师讲的模式。在手工制作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创作,在手工创作实践中促进幼儿的创意思维发展。
例如,在剪窗花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彩纸对折,随后用小剪刀剪出任意的图案,展开之后,每个幼儿都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手工图形。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意性的手工制作。在手工创意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语言上的指导和引导,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手工制作加以引导,在活动中加强鼓励、表扬、肯定的心理认同,提高幼儿的制作热情,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培养。
最后,用绘本阅读的角色扮演活动,建立幼儿自信意识。经典的绘本阅读作品中具有积极、正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扮演故事人物塑造和培养幼儿的自信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经典人物角色的扮演,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理。基于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教师需要善用评价方法,通过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自信心理,并加强在言语上的引导,如“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角色?他的身上具有哪些品质?应该怎样学习这种精神?”通过问题设问的形式,让幼儿将阅读学习应用到生活之中,建立自信意识。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教师应当将其具化到实际的生活艺术活动中,通过学习、实践、创新创造三个阶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