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轩 王景信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上盆底部位磁刺激应用疗效。方法: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治疗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借助随机分组处理方法,将病人平分两组,即基础组实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常规的康复治疗外配合盆地部磁刺激疗法,观察分析两组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期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情况差异并无显著的意义,P>0.05;对比基础组,实施治疗后实验组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方面改善效果突出,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前期膀胱的过度活动情况差异并无显著的意义,P>0.05;对比基础组,实施治疗后实验组膀胱的过度活动方面改善效果突出,差异显著,P<0.05;针对于两组的疗效情况,与基础组比较,实验组疗效突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上,盆底部位磁刺激应用疗效十分确切。
[关键词]脑卒中;盆底;磁刺激;排尿障碍
本文为深入研究关于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上盆底部位磁刺激应用疗效,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治疗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证实盆底部位磁刺激应用疗效,详细的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治疗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实验组:病人的男女占比是14/24例,年龄区间是61-81岁,平均的年龄则是(63.44±5.67)岁;基础组:病人的男女占比是15/23例,年龄范围是64-73岁,平均的年龄则是(66.17±5.92)岁;以上病人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试验,同意书全部签订完成,所纳入病人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尚无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基础组实行常规的康复治疗:主要包含着物理因子临床疗法、运动疗法等;实验组除常规的康复治疗外配合盆地部磁刺激疗法:选定依瑞德的LM-4000型号盆底部磁刺激疗法工作站实施临床治疗工作。磁场输出最大的强度设3.0T,确保刺激深度能够达到病人盆腔深处神经肌肉的组织当中。治疗时间以20min/次为宜,且1次/d。下列是具体的操作流程:指导病人排尿之后端坐至治疗椅的中心位置,将系统启动。选择治疗处方37,刺激强度慢慢调节到病人所能程度强度范围。病人盆底部肌肉会明显收缩感产生,如果感觉较为薄弱,则做好刺激强度或者是位置调节。伴随疗程持续,病人针对刺激强度会有耐受性产生,故应将刺激强度适当的降低,缓慢增加。同时,还应指导病人实施盆底部肌肉训练,盆底部肌肉收缩在3s之后,可放松约3s,再重复收缩,每次循环做20min即可,且3次/d。两组病人均维持8周的临床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
(2)治疗前后两组膀胱的过度活动(OABSS)情况。
(3)两组的疗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借助spss20.0软件实施;计数方面资料检验则借助x2实施;计量方面数据检验借助t值实施。倘若P<0.05,则数据间的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
两组在治疗前期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情况差异并无显著的意义,P>0.05;对比基础组,实施治疗后实验组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方面改善效果突出,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膀胱的过度活动(OABSS)情况
治疗前期:基础组膀胱的过度活动(13.89±0.53),实验组膀胱的过度活动(13.78±0.56)。两组在治疗前期膀胱的过度活动情况差异并无显著的意义,t=0.879,P=0.382;治疗后期:基础组膀胱的过度活动(9.39±1.53),实验组膀胱的过度活动(7.00±1.36)。对比基础组,实施治疗后实验组膀胱的过度活动方面改善效果突出,差异显著,t=7.197,P=0.000。
2.3两组的疗效情况
针对于两组的疗效情况,与基础组比较,实验组疗效突出,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人体储尿功能、膀胱控尿方面,中枢神经起着关键性作用,依照着实际功能可划分成桥脑上、桥脑、脊髓这三个不同的排尿中枢。桥脑上、桥脑上的神经中枢接受基底部神经节、小脑、大脑皮质等所传入的冲动,对排尿中枢有着抑制作用[1]。脑卒中病发后,阻断了病人下行抑制冲动,引起逼尿肌的反射亢进与活动过度等,病人会有急迫性的尿失禁、尿急、尿频等症状表现产生[2]。脑卒中病发后,病人还会在语言、肢体、认知、意识等各方面有功能障碍症状产生。排尿障碍,也属于脑卒中病发后常见并发症。常规的康复治疗往往无法达到良好干预效果,且治疗所需时间较为漫长[3]。盆底部磁刺激临床治疗手段,它是借助时变磁场促使人体组织内部有涡流电产生,让神经轴快速实现突去极化,冲动传导到病人运动终板,而后引发了病人肌纤维的收缩。那么,重复刺激活動,对病人盆底的肌肉力量可起到良好刺激作用,对病人阴道前部、尿道、膀胱均有支持作用产生,对病人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4]。经本文研究证实了相比常规的康复治疗,配合盆地部磁刺激疗法,可对病人单次尿量、24h排尿和尿失禁的次数、膀胱的过度活动起到良好改善作用,且可获取最佳疗效。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临床治疗当中,盆底部位磁刺激实际应用有着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婉珉, 冯婉霞, 潘红珊.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8,25(04):299-300.
[2]张仲锦, 张昆, 张鑫,等.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19(04):703-705.
[3]唐明姣, 杨少华.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18,33(08):214-215.
[4]钱艳, 孙宏伟, 周淑华. 盆底肌训练联合温肾固元方烫熨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8, 36(012):122-124.
.作者简介:范慧轩(1993.11-)女 河南安阳 本科汉族 康复治疗师 研究方向:盆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