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近代,民族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促进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进步,本文通过探讨民族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民族艺术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群众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83--Ol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加持,文化是历史的反映,文化之中保留着的是群众旧时的思想、旧时的印记,从文化之中衍生出来的民族服饰、民族歌曲、民族故事等文化都提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中国的民族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因为土地广袤,所以中国的民族文化风格各异。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成为了民族文化新的接班人,肩负起了传承民族文化的单子,我们要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让它一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适合传播和发展。
群众文化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它从群众中来,根植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最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群众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最终让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将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传承和演变,而且是对于文化的敬畏和支撑。我们要想充分发扬民族文化,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本理念保持在文化传承之中,要让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色彩,让民族文化具有发展的坚实的基础。在发展群众文化的时候,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在突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展现更显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创新特色。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
民族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具有传统型,是在传承之中不断演进的,所以群众文化也具有传统性的特点,但是群众文化也具有典型的现代性,在群众文化的推动下,民族文化也不断的创新和演变,从而更适应传承发展的环境。传统的民族文化离不开群众的生活,传统的民族文化比如泼水节、端午节,都是以固定的节日形式传承和发展下来,在人民的生活之中呈现的面貌至今未发生过大的变动。而且随着对于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以文化遗产的方式被保存下来,比如雕刻工艺、刺绣艺术、传统舞蹈等等,都加上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不断地通过新的方式传承下来。在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多的群众文化被创造出来,从而不断填补民族文化的空白。随着国家对于文化的逐步重视,更多地民族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特点,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一)发展群众文化中的继承
群众文化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独立于物质环境而存在,随着物质环境的不断丰富,但是很多的群众文化形式还是相对稳定的传承和发展。以内容来说,描写感情、赞美劳动的内容,一直被充实和发展中。以题材来说,古诗、戏剧目前仍在流行,尤其是戏曲,近些年来又逐渐走回人民的视野,并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和传承。以文化形式而言,民歌、舞蹈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以习俗而言,年节活动也一直被人们所遵守,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重阳节、元宵節一直被发展和传播,并且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且群众文化一定要有表达的形式,比如戏曲就是在舞蹈和歌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是在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演变的。
(二)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个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部分,同时群众文化是社会活动的反映,能够很好的展现社会生活。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创新,一种是内容上的,另一种是形式上的。比如在戏曲这种文化上,虽然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舞蹈外加唱腔为主,但是在内容上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适合当代人的思想,更加迎合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形式,从而更加顺畅的被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文化成为一种表现思想的形式,从而更好的发挥文化的作用。创新本身就是继承的另一种模式,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让更多的民族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海涛.传承中华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N].郑州日报,2020-05-22(010).
作者简介:张红(1978-),女山东寿光人,中级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