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官平
摘要:永顺县是土家族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整体优势呈现红、绿、古、特四大特色。红是红色老区,绿是生态自然,古是古村古镇,特是民俗风情,构成永顺文化旅游的基本元素。
关键词:文化保护;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154-01
一、前言
永顺县是中国土家族重要发源地之一,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摆手舞、毛古斯等10多个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发展旅游景区景点中,很好地植入、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使旅游“活”起米。
二、民族文化元素的基本特征
永顺县的旅游文化‘表情”堪称经典,芙蓉镇是酉水河岸的重要码头,融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五里石板街在过去是商贾云集,从这里可以直达洞庭湖。芙蓉镇大瀑布两旁土家的特色民居众多,因其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永顺县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都浸润着土家族的文化特质。每年在这里举办的“社巴日”传统文化活动是湘西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有着神圣庄严的祭祀仪式、特有的祭祀方式和丰富的表达内涵。茅古斯舞、摆手舞、梯玛神歌,打溜子、咚咚喹等在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展示。“舍巴节”既是土家族民俗活动经典,亦是土家族民间文化的一次大展演。
老司城距离永顺县城17公里,是800多年彭氏土司辖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和“全国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是湘、鄂、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族文化遗存。不二门风景区是一座国家级的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有名胜景,也是省内的佛教胜地之一。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猛洞河畔,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是猛洞河风景区的北大门。以石奇、温泉、石刻、观音朝拜为其特色。这里有100多处文墨石刻,一笔呵成的“山青海岸”四个字合成一个岸字的石刻令人惊叹不已。
永顺文化旅游的整体优势基本呈现出四大特色:红、绿、古、特,红是红色老区,绿是生态自然,古是古村古镇,特是民俗风情。这四大特色构成永顺基本的文化旅游元素。因此,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打好红、绿、古、特四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把文化元素激活起来。
三、打造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名片”效应
第一张名片:红色经典游。永顺县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应该把红色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力“引擎”。这里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所在地,已经成为全国十七个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之一。红色文化越米越吸引世人的目光,成为大、中小学校、社会团体、机关單位以及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可以排练一台红色节目在景区演出,增加游人的活动空间,提升旅游品质。
第二张名片:白然生态游。永顺县的生态旅游是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一道不可再生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风光旖旎奇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被旅游界誉为湘西“神秘之旅”。境内有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被誉为“中南十三省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森林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唯一幸存的生物基因库”的小溪原始次森林国家级白然保护区,有被誉为“天然盆景”的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因湘西名峰第一岩“观音岩”和天然温泉而成为拜佛、休闲、疗养的圣地。可以在景区搭台,文化唱戏,把民族文化融入自然生态旅游之中。
第三张名片:古镇古村游。古镇古街、古村落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司城村为800多年土司政权时期土家族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民族文化遗存,中国土家族第一村双风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那必村、西那司村、咱河村、洞坎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新亮点。深入挖掘民间文化,把文化植入美丽乡村,让乡村旅游“活”起米。
第四张名片:民俗风情游。永顺县的民俗文化的独特成分让世界惊叹不已。秀丽的白然山水中蕴含着丰厚的原生态文化,薅草锣鼓等传统农耕文化、打溜子等节庆文化、酉水号子、河码头等水运文化在这里交汇与融合,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明的清晰发展脉络成为旅游线路上夺目的明珠。
四、拓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空间
一是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推动二次创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靠投入,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文化旅游的开发,同时,把文化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光辟融资渠道、多引外资增加文化旅游建设开发投入,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并他们提供优惠的政策。
二是要以老司城为龙头,芙蓉镇为中心,把有特色的景区景点打捆开发,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把土家族历史文化和生态、人文、红色景点有机地串连起米,形成“芙蓉镇采风——猛洞河漂流”、“平湖风光揽胜——小溪休闲游”、芙蓉镇采风——老司城访古”、“芙蓉镇采风——不二门温泉疗养”、芙蓉镇采风——塔卧红色游”等精品游览线路的新格局。
三是要强化文化旅游景区服务管理和资源保护利用,狠抓景区内环境卫生,整治乱搭乱建等行为,提升文化旅游档次和品味;要不断开拓创新管理模式,有序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快速推进优化文化旅游服务人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