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更加熟悉。教育领域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化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容量,丰富高中生的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68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就意味着历史教育担任着巨大的责任。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学生通过视频、网络、新闻等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也给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网络的发达性,给我国历史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历史教师不断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热爱我国历史文化。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推陈出新,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以此改善传统教育的弊端,为我国教育改革做出积极贡献[1]。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下,教育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课程的“辅助工具”,将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以此达到更好的课堂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以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促进我国历史文化学习。
一、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给人以庄重、压抑、严肃的感觉,难以使学生融入其中,历史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相差较远,难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无法理解历史中的内容,加之学习内容仅仅是课本加老师阐述。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课堂,却能够有效地规避这一缺点,降低学生的陌生度,减少学生对课本的依赖度。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搜集大量的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替代教师的单纯讲解,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等教学手段能够避免课程过于枯燥,提升课堂效率。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为师生平等沟通提供的桥梁,讨论式和合作式成为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体现我国教育公平的要求。
(二)更利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提升课堂效果
在进行高中历史文化教学中,知识点过于零碎,并且各个历史事件相互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复杂,需较强的历史文化积累。作为高中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吃力,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历史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要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文献进行整理,只有理清思路,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2]。因此,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前准备,将信息技术科学地运用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来。这是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梳理,并且还能够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各个历史知识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所学知识点梳理清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文字、文献的理解度较低,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个形式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其在脑海中形成准确无误的历史知识点、完整的知识构架。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作为一个“青少年”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常极其重要,这是由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需要帮助高中生树立一套完善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提升高中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教會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理想,并且引导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从历史事件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如何全面发展自身思想素质,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高品质的品德教育。在对人物学习时,教师应该从时代背景、人物背景、家庭等进行分析,找出人物自身的特点,并且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伟大人物介绍的视频,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人生、人存在的意义、人怎样才算伟大,进而突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为我国培育高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简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从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来看,“我讲你听”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中单纯作为“听者”进行学习,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扼杀掉,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故步自封,思维方式呈固定式。但是,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教育就需要与时俱进[3]。当前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学理念,这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加融洽,减少师生矛盾,增加学生乐趣。现如今信息科技强大,能够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学生能够在无限的资源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帮助学生自主了解历史文化,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效率。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对古代文化进行讲授中,会将其分为戏剧、小说、诗歌、绘画、书法五个板块,每一个板块讲述的内容都有所区别,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五个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择小组所学习的内容,将文献、课外拓展等进行讲解,可以通过PPT等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这个展示前以及展示中都会无形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还能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便于学生积极发言,发散思维,丰富学习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清晰,降低记忆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本插图成为学生了解历史最为直观的画面,而信息化技术能够弥补这一短板,为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高中生在海量视频中,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找出自己所需内容,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印象更加深刻,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优点。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现如今,教书应该不断探索,进行创新,找出与历史有关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开展小组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针对性探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可以“抛砖引玉”制造话题进行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不同观点进行阐述,并且使小组搜集有利的“证据”进行“辩解”,以这种形式进行历史讲解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印象更加深刻,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等,都离我们的生活较为久远,高中生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述理解几千年前发生的事情,更是难以理解“男尊女卑”,无法身临其境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做法,这就难以与其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文化。这是因为特定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境界,但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就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可以通过模拟,将其情境再现,将过去的历史,直观地反映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由于历史的独特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播放电视片段,使其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不断扩大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讲述历史背景时,只能通过黑板、口述等方式向学生进行阐述,由于条件限制,学生难以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了解,教师也无法将历史知识点完全讲解,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够死记硬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历史背景制作成课题逐一展示,就能够极大地降低这一缺陷,可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讲解,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五)通过情景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情景化教学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景化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在各个教学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历史教学中,更离不开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尊重历史,感同身受。历史教师在讲解各个历史内容时,应该首先将历史背景讲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歷史[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得到巨大的变化,民主性贯穿始终。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是由于这就是事实,不能够夸大其词,应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在讲述“中日战争”时,所有的数字都是真实的,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所有的历史图片都是真实拍摄的。通过多方面地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当时的真实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激进,以先进的思想为我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尊重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伍海龙.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17(77):127.
[2]张立武.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探讨[J].学园,2018(1):82.
[3]李世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8):58.
[4]宋威.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对历史学习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华少年,2019(10):281.
作者简介:师敏(1987.7—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