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小学生的实际,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需要广大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进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非常有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48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进入了中小学课堂,并且对教师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过于依赖多媒体而弱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多媒体在教学中能够更加直观、便利地给学生们呈现所学,所以在教师们习惯应用多媒体以后也用得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而互联网丰富的课件资源也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但是,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多媒体本身的使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给学生设计的环境或者提供的素材与学生本身所处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这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在查找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被多媒体资源所牵制,甚至完全照搬的状况,不加任何调整,这不符合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者的地位要求,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过多,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意识到了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因为顾忌太多,导致在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时,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太多,这不仅会严重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且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抓不住重点,难以突破难点,不能灵活掌握最终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技术而忽略了内容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更关注技术环节,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得很漂亮,无论是PPT资源还是其他的动画、视频等资源都很丰富,但是有些内容缺乏深度,甚至是华而不实,这和我们的教学初衷是背离的,会影响最终的教学实效性。
(四)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想有实效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教与学是一体的,教学一定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向互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后,反而是被自己制作的资料牵着鼻子走,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注意的是PPT等资料上呈现的内容,对于教师讲解的专注度就下降了,影响了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互动,师生间的距离也被拉大了,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主动使用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度,有效地开发其资源,适当、适度地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落实。
(一)正确对待应用多媒体教学
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要想更好地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必须要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随着科学技術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它既具备传统教学的一些功能,又融合了其他优势,其特有的工具和性能以及丰富多媒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使小学数学课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教学形式,它不可能是完美无缺,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教学模式就是落伍的或者有问题,而是各有优劣。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核心依据还是学生,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来选择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样才可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二)明确师生角色和地位
现在的课堂,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心点是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是为了服务学生学,所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样的角色定位,是要改变原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中心论”的错误做法,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时,每一项内容的设计、每一个内容的选择,一定是从学生学习需求、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要求这几个方面综合来考虑。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怎样应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消化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要考虑怎样应用多媒体配合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合作者这些角色,这样会使数学课堂各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更积极、更有效,这才是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作用。
(三)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新课改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在以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题也越来越灵活,不是仅仅把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讲了学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受此影响,一些教师因为担心有些问题因为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所以把相关的资料都汇集到多媒体资源中,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繁多,学生们消化和吸收起来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
实际上,在应用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现在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必须要精选、精简内容,要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认知能力和三维目标要求来选择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页数不要过多,形式可以多样但是不要太过花哨,否则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在内容的设计上,要多一些学生活动,提出一些启发性学习的问题,目的是吸引和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也要结合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专注时间相对较短的现实,把学生的训练探究融入其中,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所学,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它能够多样化地呈现知识。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讲授法,基本上就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跟着教师来学习,形式较为单一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及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来提前准备好教学相关内容,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而且能够通过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如直观的图片、动画资料,以及视频资源给学生们呈现所学知识,这样学生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知晓了所学内容的價值所在,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也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资料来给学生们当“小教师”,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度会更高,也更加乐于参与。
(五)开放电子白板功能,优化效果
数学学习有时候还是需要教师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形象地给学生解读知识,便于学生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屏幕上先出现一个长方体,再显示它的展开图,然后用不同颜色显示相对的两个面,最后通过闪烁着的线条,使学生马上能悟到不同的面需要用长方体的哪条相对应边去求出它的面积。从而引出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方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使那些看似静态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如“轴对称图形”,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白板显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 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文本识别功能,板书课题,方便有效地创设情景。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到白板上做一些练习,做对了会出现朵朵红花,反之则出现哭脸。对于高年级我还经常放手数学课堂给学生,学生通过白板成为小教师,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讨论练习等。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把圆等分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为数学教师也要理性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之适当、用之有度,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一定会使数学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2]程思贤.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7(10).
[3]孙栋森.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7(27).
作者简介:杨东平(1986.6— ),男,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