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洪
聚光科技(300203)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2011年4月15日上市。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39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归母净利润3981.30万元,同比下降93.40%;毛利率为40.30%,同比降低7.90个百分点。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50亿元,同比下降26.80%;实现归母净利润-3576.8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毛利率为50.30%,同比提高0.60个百分点。
公司的业绩并不好,但5月份却前后有两批机构前去调研并都受到公司创始人王健的热情接待,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仪器仪表龙头,是以高端分析仪器技术为核心,拥有多产品线、多领域解决方案;为客户在环境与安全、工业过程、水利水务、实验室等行业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运维服务。
2019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因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业过度竞争等影响。管理层表示,公司在2020年会努力把这两个因素改善,尽力将业务回到正轨。
但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的业绩转亏显然加大了今年经营的难度,好在环保仍为各地政府核心关注的任务之一。管理层透露,目前(5月)为止订单情况同比还是上升的,订单执行有所滞后,公司在加大执行和完工后的催收力度,积极扭转一季报不利局面。
据介绍,聚光科技自2016年开展PPP业务,公司作为后发进入者,一方面通过与业内传统老牌公司的交流沟通,吸收其先进经营、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形成聚光自身的项目投资风控要求及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紧跟国家环保政策动向,专注细分市场,发挥聚光在环保设备研发生产、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把PPP业务拓展与公司传统环保设备营销相互配合,挖掘项目更高的商業价值,并服务于公司原有板块的业务开展。管理层表示,公司在PPP项目选择、运作、管理过程中,力求通过资金平衡,严控信用贷款风险,适当退出,嵌入公司产品,证券化运作等方式确保PPP项目的风险可控。
聚光科技的PPP项目,绝大部分在财政部做了备案,在网上可以查到,地方政府都做了财政预算,主要分布于安徽、广东、山东、河南、贵州等,各项目地政府在PPP项目中的信用较好。这些项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除3个项目外,其余项目投资规模均控制在10亿元以内,其中5亿元以内的中小规模项目约50%;
(2)项目总投资中, 工程建安费基本都达到80%,过半项目建安费占比85%以上;
(3)除个别项目外,项目资本金比例控制在总投资的20%左右,公司在项目资本金中出资为90%以内;
(4)8个项目已经通过银行审批,两个项目尚在融资审批中。已有两个项目竣工进入项目运营期,其余项目预计2020年底-2021年中完工。
海外巨头赛默飞、丹纳赫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及通过不断的并购,均拥有众多技术平台、众多产品线以及众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如赛默飞就有实验室、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工业及应用四大业务,拥有质谱、光谱、色谱、电镜、PCR等众多仪器产品线和耗材产品线。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分析仪器龙头,专注于高端分析仪器技术的研发,成立至今已经投入近20亿研发经费,也因而掌握了质谱、光谱、色谱、湿法化学分析等多技术平台,在国内企业中拥有最全的产品线,产品也在环境与安全、工业过程、水利水务、实验室等行业领域得到较广泛地应用。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已经进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稀土、核工业等行业,目前也在向半导体、饮料食品行业推广。公司同时也在谋划向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市场进军。公司各控股子公司均有其独特定位,在研发管理上,不同子公司开发不同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在市场上,不同子公司重点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在自己主打细分市场的解决方案开发上,会跨子公司、事业部开展合作,整合全公司产品线。
2019年,公司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约8%,现有研发团队人员1000多人。管理层表示,公司在高端分析仪器业务板块已从技术储备期进入收获期,公司希望能通过持续地努力成为中国的“赛默飞、丹纳赫”,实现分析仪器的自主可控。
公司提到目前在向半导体行业推广,管理层表示,会投入资源对半导体行业的仪器需求进行梳理和样机开发。
据了解,科学仪器在半导体产业中应用广泛,包括质谱、光谱、色谱、光学、电化学、物性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质谱平台约有15种仪器,在光谱平台约有40种仪器,在色谱平台5种仪器,在光学平台约有28种仪器,在电化学平台约有8种仪器,其它约有36种仪器。
据悉,聚光科技现有的激光气体分析、GC、ICP、ICP-MS等检测设备,可以应用于半导体上游特气、硅片、靶材、光刻胶等生产过程分析等,也可以作为半导体整机设备厂的部件用于制程工艺控制,打破国外的封锁。
这些产品设备已经在环境、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进入新的行业领域,主要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对检测样品的前处理环节进行调整,研发工作不会很大。但是也有一些应用如用于半导体掺杂分析的SIMS,尽管也是质谱分析,但是需要开发特殊的离子源,需要一定的开发工作量。
公司这种多产品线的同时发展,是否会在管理上存在较大压力?管理层表示,确实会存在较大压力,国外同行业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同的细分市场拓展、不同的技术产品开发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公司也在逐步的构建平台型、管理型总部策略,推进各种政策鼓励跨业务部门的合作等,不断地优化和改革组织结构来满足公司管理的需求。